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天下 > 第一七零章生老病死有大恐怖

明天下 第一七零章生老病死有大恐怖

作者:孑与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3:13 来源:笔趣阁

高杰,云卷的文书在八百里加急送出后的第三天抵达了玉山城。

他们发动一级动员的原因很简单——毕其功于一役。

高杰在文书中说,草原荒漠行军太过艰难,携带了重武器的大军一日能走三十里就已经算很好了。

他们艰难跋涉了两个月才走到目前的地域,如果此战不能给建奴重创,等他的大军回到蓝田城,建奴骑兵就能重新回到这里,那么,这一次行军获得的成果就会全部化为乌有。

高杰还说,只有一次将建奴,打死,打痛,他们才能长点记性,不敢轻易踏足我蓝田地界。

不仅仅是面对建奴这么简单。

越是向东,这里的蒙古人就越是跟建奴亲近,几乎没有羁縻的可能。

所以,在这里清出一片广袤的无人区,宣示蓝田存在感,对控制地域来说,很重要。

同时,他发现这里的土地很适合耕作,水网遍地,土地都是黑油油的,比关中的天字号田还要好,且有五六十万亩之多。

所以,在送来这份文书的同时,他还寄来了一块黑色的泥土。

他还希望玉山书院能够尽快派遣农学专家赶赴战场,实地勘察一下这里的土地,如果,真的是上好的农田,他就准备与张国柱一起在这里建立大型农场。

看完了高杰在文书中说的种种原因之后,云昭顿时就释然了。

对于一个由纯农夫组成的一支军队,即便是在作战的时候,他们心里想的依旧是家里的那几亩地。

如今,见到了大片能攥出油来的黑土地,对他们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珍宝,且是无价之宝。

他们的这种心态很容易理解。

在关中土地已经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凡是能生长农作物的地方,关中人基本上都没有浪费,哪怕这些土地在高山上,或者在别的艰险的地方。

平原上的黑土地啊——

“告诉高杰,让他闭上他的臭嘴,六十万亩黑土地算什么,等我们收拾掉建奴之后,那里的黑土地比他发现的这块黑土地要大百倍不止。

我现在要他迅速跟建奴交战,击退岳托之后,就回家,草原上道路不畅行军艰难,补给跟不上,这个没法子改变,在这里与建奴决战不是一个好选择。

等我们拿下山海关之后,才是他率领大军与建奴决战之时。”

云昭向柳城下了新的指令之后,柳城就再次形成文书,派出了八百里加急。

蓝田城的一级战备自然是要被取消的,高杰这种败家子,现在启用了一级战备,蓝田城这些年的积存,会被他这一仗打的精光,完全耗空蓝田城的战争潜力。

这对以后大军从蓝田城出发,席卷大同,宣府,乃至京城极为不利。

云昭很讨厌别人跟他理论大明的地理发现。

这不是他自大,而是,这些人发现的惊天地理发现,对他而言不过是最普通的常识。

东北的黑土地?

云昭不但去过,看过,还吃了好多年那里生产的优质大米,那里不仅仅产大米,还产煤跟石油,知道这么多,云昭骄傲了吗?

跟他说黑土地,高杰哪来的资格?

身为上位者,其实对于民族之见已经不是那么看重了,如果看重,那一定是出于其他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种族观念。

所有的人都是双腿,双手加一个脑袋组成的,外形上的差别不大,唯一的差别就在于脑袋里面装的东西。

所以,杀人在次,诛心为上。

当然,如果没有耐心,那就把杀人诛心的事情一起做了最好,省事。

云昭的商人大会开的非常急促,主要是獬豸马上就要去蓝田城了,所以,不等人数凑齐,云昭的大会就匆匆的在玉山城召开了。

开这个会其实很简单,大家凑在一起,云昭宣读了蓝田县的决定,然后就发给所有参会的商人们来拟定细节。

细节在两天时间内就迅速拟定好了,云昭等人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大的谬误,就由獬豸在会议上再一次宣读了一遍,一个新的法案就形成了。

但是,对于私人财产的界定已然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主要的争论就在于,什么才是私人财产,律法该如何保证那些私人财产。

以及私人财产的继承问题,是否要收税,这些重点统统留在了下一次商人大会召开的时候再讨论。

所以,这一次的大会只明确了一个主题——商贾们是有私人财产的!是需要得到律法确实保护的。

獬豸认为律法需要一点点的来完善,一蹴而就不是律法精神。

会议结束之后,会议秘书组却没有解散。

这些参与了会议的商贾们,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团体,他们有权力将自己的讨论结果送到秘书组备案,秘书组必须在任何时候接受商贾们的质询。

同时,秘书组也有权力要求商贾们在自己身上实验这些建议,看看到底有没有代表性。

云昭相信,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这种讨论一定会继续下去,最终变成官府与商人们之间的一种博弈。

总之,关中的商贾们的地位在这一次大会之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其中第一条:凡是蓝田县所属,任何百姓皆有合法经商的权力,废黜了大明朝不许百姓离开家乡经商的条例,不再把这些游商当做犯人来对待。

第二条,准许商贾穿绸纱绢布,这一条现在虽然很少人有人遵循,被明确告知可以穿绸纱绢布的官方回答,这还是第一次。

第三条,鼓励有条件的商贾参与海外贸易,当然,缴税不能少。

第四条,凡是前来参会的这些商贾代表,即为官店,有权力召集本行商贾进行资体投资官营商业,其中,就包括,茶,盐,铁,医馆,药堂,水利,桥梁等行业。

不参与其中经营,却能从中分红。

第四条其实是最重要的,在无法确定商贾的那些财产是私人财产的情况下,参与官营的投资无疑就是已经被明确界定的私人财产。

也就是因为参与了这场由蓝田最高官方主持的会议,导致这些商贾们自认为本行业的领袖,云昭在给了他们这些荣耀方便的同时,他们也有督促本行业商家全额缴税的义务。

鉴于蓝田县一贯说话算话的过往,商人们对投资那些官营经济活动极为感兴趣,尤其是,茶,盐,铁这三道。

跟全天下的盐价比起来,蓝田县的食盐价格是最低的,这里不用海盐,用的全是采自青海盐湖的食盐。

这里的盐巴被称之为青盐,半透明无杂质,是天下最好的食盐。

那里的盐池原本是被乌斯藏人跟蒙古人把持,为了夺回这条盐道,云虎曾经亲自走了一遭青海……然后,就在那一年带回来了数不清的盐块,且以后的商队再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食盐就在天然盐池里,用刀子把结晶的盐块切成一块一块的,装在骆驼背上带回关中就能销售,这就是蓝田县生产食盐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所以,蓝田县就能以很低的价格向关中百姓供应食盐。

为了不至于让商人得利,跟买粮食一样,百姓需要拿着户籍本子去盐仓购买食盐,且一次不得超过五斤。

价格低廉,数量又多的食盐,很快就催生出来了很多行业,其中最重要的行当就是盐渍食物。

于是,腌猪肉,盐羊肉,牛肉,盐菜,咸鱼,就成了关中向蜀中乃至云贵一带贩运的最受欢迎的货物。

青海的盐池,云昭也是了解的,按照他以前的记忆,那里的盐足够全大明的人吃一千年。

既然足够吃一千年的,云昭就准备对那里的盐池进行掠夺性开发,反正把盐挖光了,湖水泛滥之后,又会留下数不尽的盐。

因此,他决定吸纳百姓资本,修一条从白银厂直奔盐池的一条大路,为将来大军进入乌斯藏做好准备。

这需要很多钱……云昭一时拿不出来。

同样的,茶叶,也是如此。

虽然关中不是最大的茶叶产地,可是汉中开发需要钱,那里是茶叶的传统产地,云昭同样准备号召汉中百姓在耕作之余多种茶树——可惜,他还是没钱。

而茶叶的销路从来都不是事情,无论是乌斯藏人,还是蒙古人,或者西域人,他们对茶叶的渴望几乎没有止境。

所以,云昭就把茶叶也拿出来让商贾们参股。

至于铁这个东西,在蓝田县是不缺的——百十个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向天空排放毒气,生产出来的钢铁之多,几乎占据了大明七成以上的上铁产量。

问题是,这些钢铁厂就像是一头头巨兽,吞噬了无数铁矿石,如今依旧饥肠辘辘,云昭需要修一条去祁连山铁矿的道路——他没钱。

如果蓝田县的钢铁低价倾销的话,不客气的说,大明其余地方的铁厂,都将关门,这也是云昭所喜闻乐见的。

至于医馆,药堂,这两种东西云昭不认为可以撒手给民间自己筹备,依附在这两者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私人不能,也不应该承担。

以后云昭将要做的《卫生管理条例》的主要依附对象就是医馆跟药堂。

也就是说,官府应该掌控百姓的——生,老,病,死!

并且,不能在这些行当上取利。

当然,这是云昭以后准备必须执行的国策。

这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大业,至少,他准备从自己开始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