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天下 > 第一七四章比预想中要好

明天下 第一七四章比预想中要好

作者:孑与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3:13 来源:笔趣阁

第一七四章比预想中要好

云昭的基本盘在关中。

只有关中百姓在这个时候才诚心诚意的认为云昭是他们的皇帝。

离开关中,大明百姓对云昭的感觉就是恐惧大于尊敬,更谈不到爱戴。

这跟蓝田皇廷与历朝历代在开国时候的做法不同有关。

任何一个朝代在开国之初,都会施行轻徭薄赋,大赦天下,与民休息的策略。

云昭没有这样做。

关在监狱里的罪囚他并没有一股脑的都放出来,除过少部分被冤枉的案子得到更正之外,其余的罪囚还是罪囚,并不会因为改朝换代了,就有什么变化。

即便是在朱明王朝极为腐朽的年代里,监牢里的坏人也远远比好人多。

没有想象中全监牢里全是好人的景象。

土地重新分配之后,税赋却没有变化,甚至比朱明时期还要多一些。

实际上,崇祯皇帝末期,他已经接连下发了好多份减免税赋的文书,也下达了多次罪己诏,他想用这种方法让百姓们重新爱戴他这个君王。

可惜,即便他已经把税赋减免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天下百姓依旧不喜欢他这个皇帝。

因为,土地全在大地主,士人,以及宗亲,官员手中,这些人本来就不纳税,所以,他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较高的税赋有助于土地开垦,有利于百姓们开垦,种植更多的土地。

所以,蓝田皇朝的恩典对于百姓也是非常有限的。

只不过,官府对他们的帮助多了,比如兴修农田水利,提供良种,提供耕牛,农具……当然,这些东西都要钱,虽然到了秋里才收,可是,这样做了之后,就没办法收揽人心了。

普通百姓的心上层人一般没办法理解,即便他们知晓,借用官府的耕牛农具,远比租用同乡人家的便宜,他们还是坚持认为,只要你收钱了,那就不欠人情。

如今的蓝田官府,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最大的地主,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就是地主老爷才能干的事情,敬而远之是常态。

而蓝田官府,也没有爱民如子的心态,张国柱带着人用了两年时间,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办事流程,没有留给地方官府太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云昭一直认为,华夏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一个人情社会里面,就绝对做不到绝对公平。

事实上,任何社会也做到绝对公平,只能说一个由条例,法规组成的社会,能相对公平一点。

“云昭操之过急了。”

钱谦益看过报纸之后,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而是有些忧愁的看着柳如是,还哀叹一声。

柳如是道:“这对老爷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钱谦益皱眉道:“我们还是被云昭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从今天起,我们与徐元寿一干人就成了生死仇敌。”

柳如是道:“老爷难道准备抽身回虞山?”

钱谦益摇头道:“这一次没退路了,这很可能是云昭给儒家最后一次出仕的机会,如果退缩了,那就真的会万劫不复!”

柳如是道:“没有和解的可能吗?”

钱谦益摇头道:“这是云昭的平衡之道,即便是我们与徐元寿想要和解,云昭也不会允许我们和解的,只有我们与徐元寿争斗起来,云昭才能左右平衡,占到最大的便宜。

呵呵,帝王的平衡之术,想不到云昭也玩弄的如此纯熟。”

“既然如此,老爷以为云昭为何会这样做?妾身不相信,他一个强盗,能真的理解什么叫做有教无类。“

听柳如是这样说,钱谦益摇摇头道:“云昭这个强盗与你想象中的强盗不同,他们家当了上千年的强盗,那么,也就能被称之为世族大家了。

当强盗上千年,也当了上千年的强盗头子,再愚笨的家族,也能从上千年的经历中间悟到几分道理。”

说到这里钱谦益又呵呵笑了一声道:“乐羊子妻都说志士渴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一个妇人都能明白的道理,我却没有办法做到,大是惭愧啊。”

柳如是叹口气道:“云昭这股子盗泉太大了,嗟来之食也给的霸道,容不得老爷拒绝。”

钱谦益哈哈大笑道:“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柳如是瞅着干笑的钱谦益一言不发,将自己的冬瓜儿抱在怀中,轻轻地摇晃着,她觉得自家老爷现在真的没有什么好选择的。

昔日江南的各个学社,已经被云昭打击的七零八落了,在江南,蓝田依旧执行的是军管政策,只要是文人,就没有喜欢军人打交道的。

不是因为道理说不通,而是,这两种人的思考路径根本就不一样。

蓝田军人在江南的风评还好,没有表现出贼寇的本性,却也不是人们希望中的那种可以欢迎的秋毫无犯的军队。

总体上,不论是蓝田官员,还是蓝田军队,对江南人的态度多少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在里面。

这样的场面就很恐怖了。

从根源上来说,这很可能也是蓝田皇廷对江南人的看法。

不阴不晴的天气才是最让人感到压抑的天气,因为,它既能落下瓢泼大雨,也能瞬间晴空万里。

这样的环境快要把江南士子逼疯了。

而江南的百姓们却似乎对这种氛围没有什么感受,在他们看来,不论皇朝如何更替,他们都是要缴税的。

徐元寿再次来到云昭的书房里。

他的表情很是平静,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如丧考妣,只是平静的将一份文书放在云昭的桌案上道:“陛下的宏愿实现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云昭吩咐张绣给徐元寿端来的茶水,示意先生自便,然后就拿起那份文书仔细的研读起来。

他整整看了一柱香的时间,才看完了这份薄薄的文书,然后将文书放在桌案上,捏着睛明穴揉搓了两下道:“先生把这件事看的太轻松了。”

徐元寿瞅着云昭“哦”了一声道:“如此说来,陛下有教无类的愿景比老臣在文书中所列的更加宏大不成?”

云昭笑道:“有教无类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我大明子民,一个都不该落下。”

徐元寿摇头道:“这不可能。”

云昭笑道:“生而为人,凭什么别人有的权力,他们就不能有呢?”

徐元寿叹口气道:“老臣知晓,你对我们很失望,可是,你也要明白量力而行的重要性,就大明目前的状况,我们只能因材施教,挑选一些聪慧者重点进行教育。

必须要拔高大明人才的高度,然后才能考虑人才的广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你该明白,不可能一蹴而就,你太着急了。”

云昭瞅着徐元寿笑了,然后道:“听说昔日女娲抟土造人的时候,最先用手捏出来的人便是帝王,接着捏成的土人便是王侯将相,后来,女娲娘娘嫌弃这样造人的速度很慢,就不再细致的捏造泥人了,而是用一根树枝饱蘸泥浆,用力的甩……

这些被甩出来的泥点最终成了庶人。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是谁编造的,用心何其的恶毒。

这些年来,玉山书院在源源不断的教授学生,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做到有教无类,后来,当玉山书院的先生们开始向大明的州府下令,要求他们推荐地方上最好学,最聪慧的孩子进玉山书院的时候,事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先生觉得这种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吗?”

徐元寿叹口气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云昭哈哈大笑道:“便是这个道理,先生想过没有,如果朕容忍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吗?”

徐元寿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者拥有所有,弱者一无所有。”

云昭瞅着徐元寿道:“既然先生什么都懂,那么,为何还会对我开启全民民智的旨意如此反对呢?”

徐元寿皱眉道:“不是反对陛下的旨意,而是陛下的旨意根本就行不通,大明原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陛下驭极以来,大明又增添县治一百二十三个,如今共有一千五百五十个县。

为完成陛下愿景,不多说,在现有的基础上每个县增加十座学堂不算多吧?

陛下可曾算过,要增加多少国帑支出吗?”

云昭笑吟吟的瞅着徐元寿道:“不多,大概需要一万万三千七百万银币。”

徐元寿瞅着云昭的眼睛道:“陛下,真的不多吗?”

云昭笑着摇摇头道:“不多,真的不多。不仅仅如此,朕还要在同时设立同样数目的施药局。”

“陛下有这么多钱吗?”

“有!”

徐元寿长吸了一口气道:“中华元年,蓝田皇廷共收到税赋两万万八千万银币,其中实物税赋占据了三成,陛下要拿出国帑的一半来做到有教无类吗?”

云昭点点头道:“这方面其实无须先生多虑,张国柱那里有详细的拨款计划,与建设计划,各级官员也有非常详实的布局。

这是他们要关心的事情。

我只问先生,玉山书院能否走出目前志得意满的局面,参与到这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业中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