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贞观攻略 > 八百七十二 开始

贞观攻略 八百七十二 开始

作者:御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07 来源:笔趣阁

在大唐帝国远征军于波斯帝国首都之下获得巨大胜利的时候,在大唐帝国领土的最东边,苏宁所率领的辽东半岛驻军和秦琼所率领的营州方面军正式在贞观十一年的二月十九日联合发动了高句丽灭国战役。

虽然高句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已经在几个月前名存实亡了,但是他们的主权还在,大同江以北长城以南的领地还在高句丽的官员手中,新罗人几次北上大同江攻略高句丽领土都失败了,丢了两个大将,最后一任北伐军主帅被治罪,新罗人的北伐行动以攻取大同江以南所有高句丽领土为结束,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损失了将近十万人的兵力。

至于百济,就不用说了,虽然没有参与这场席卷半岛的战争,可是他们所损失的一点儿也不少,高句丽大瘟疫爆发的时候,新罗首当其冲,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百济也在之后被新罗人所传染,百济的领土本来就小,在整个国家沦为一片感染之地后,百济王族和高句丽王族做出了非常一致的决定——带着所有可以带走的财产和人乘船入海,躲避瘟疫。

高句丽的领土是百济的好几倍,人口也是百济的好几倍,损失自然也是百济的好几倍,在这样巨大的打击之下,高句丽和百济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中期瘟疫第二次大爆发之后,他们的防线彻底崩溃了,唐军都没有守住的防线。他们也没有守住,而且伴随着唐军在苏宁的率领下暂时放弃辽东半岛以图后举,新罗和百济的高层也做出这样艰难的决定。

所以在唐军派出高层人员找到了新罗和百济的王族说大唐已经研究出来了此次瘟疫的特效药方并且已经治愈了辽东半岛所有的高句丽患者之后,他们欣喜若狂,他们没有药材,没关系,大唐有,他们只要付钱就可以,交了钱,拿了药。百济王族和新罗王族重新返回自己的国土。用救世主的姿态治疗自己那些还在苟延残喘的国民们。

这场可怕的大瘟疫伴随着特效药的成功出现而终结,非高句丽本土的瘟疫被逐步清扫干净,新罗和百济的王族让军队带着汤药下船登陆,一步一步的扫平了瘟疫的危害。尽管时间有点儿晚。人口损失达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至少还有人活下来了,而且贵族们和官员们大多都活下来了。

比起高句丽好的太多了。

高句丽的本土就是一片死域,充满了死尸和病毒。幸而此时处于初春,气候严寒,病毒活性被压制,苏宁和秦琼远距离通信之后,在得到了秦琼的首肯之后,秦琼率领从草原奔赴营州的七万马步军南下高句丽长城开始攻略高句丽故地,一路以火焰开路,遇到了没有死的高句丽人,就派人给他们服食汤药,然后带着一路南下,在高句丽的河内城,也就是汉四郡之一的城池安置下来,接着就是后勤军队和公奴司官员的事情了。

把他们救活,然后送去劳动改造,其他的就不归秦琼管了,秦琼只顾着前进,攻略一些城池和地方,清扫当地的尸体和杂物,重新理清当地的顺序,被瘟疫肆虐之后的高句丽人和遭遇了寒冬之后的高句丽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已经彻底崩溃,秦琼一路南下就没见到几个正常的人,倒是看到了许多残缺不全的尸体。

所有人都明白,这大概是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了,虽然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在大唐发生过,每逢乱世发生这种事情都不会觉得很稀奇,但是这始终是惨剧,刚刚消灭了靺鞨部占据白山黑水之地的苏定方和率军前来支援的薛万彻都感慨不已,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一路走来,尸体居多,活人甚少,就算是有活人,也是濒临死亡的活人。

大唐军队的粮食不多,有些时候根本是有心无力,只能给他们一点点粮食让他们自寻出路,但这终究是杯水车薪,一路打过来的时候,屁股后面已经跟了很多的高句丽难民,眼睛红红的盯着大唐军队的后勤部队,秦琼一看这样不行,立刻下令把河内城清扫一下安置这些活着的没有被瘟疫杀死的难民,然后派人联系朝廷看看可不可以征调一批粮食来高句丽。

这些人要是全部饿死了,估计高句丽就真的亡国灭种了。

正巧这个时候李二陛下听闻秦琼率军发动最后的攻势,知道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为了更好的纪念这个壮举,李二陛下就把长孙无忌给派了过来,携带着大量的美酒肉食前来犒劳军士们,长孙无忌出发的比较早,秦琼派人北上联系的时候,长孙无忌正好碰到了信使,于是便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一路过来所看到的惨剧让长孙无忌大感震惊。

听闻秦琼的请求之后,长孙无忌立马就行动起来,派人回朝请求粮食支援,而自己留下来规划起了河内城那区区两万多人的高句丽幸存者的生活和未来的用途。

从这些难民的嘴里,秦琼和长孙无忌得知这是原先的北方将军李越男的领地,李越男将军在几个月之前就感染瘟疫死了,手下的将军们也感染的感染,自相残杀的自相残杀,都死了,最后军队崩溃,防区崩溃,原本守卫的最后一座没有被瘟疫侵夺的城池也被那些冲击的暴民给攻破了,瘟疫肆虐,整个北方领土原先的一百多万人口现在估计就剩下他们这些人了,没有别人了。

而一些从南方金胜和泉盖苏文领地过来的人也纷纷报告说金胜是被饿死的,他们困守一座城池不被那些饥饿的感染者攻破,坚持了一个月,粮食耗尽了。城内也爆发了瘟疫,外臣被攻破,金胜退守内城,内城没有多少粮食和水,坚持了半个月之后,金胜饿死了,暴民们冲入内城,发现里面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这里也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

东南部原金胜将军领土也就此崩溃,麾下的将军们饿死的饿死。感染的感染死。每一个活下来的,军队也都莫名其妙的自相残杀,最后全部死掉,几乎每一个人都感染了。但是存活的百不余一。一百五十多万民众死的就剩七八万。具体的在哪儿还是个问题。

这些来自于金胜领地的幸存者都是在城池被攻破之前逃出来的,按照以往的经验法则,很多人都知道要是爆发了什么瘟疫之类的大多数都是在炎热潮湿的地方。很冷很干的地方爆发瘟疫少,所以一个很有经验的经历过一次瘟疫的老者带着他们往北边跑,结果在半路上老人就饿死了。

金胜领地那最后七八万没被感染的和那些已经被感染的到底还有多少活着的都是个问题,没人知道。

至于泉盖苏文的领土上逃出来的人也说泉盖苏文固守的安市城一直到一个月前才被攻破,他们是在那之前逃出来的,本来打算去辽东半岛碰碰运气,不过听说那里的唐军在杀人,杀得很厉害,就往北走,泉盖苏文死没死不知道,但是安市城是彻底废掉了,很多士兵和没被感染的人都被感染了然后死掉了,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泉盖苏文的领土上原本是有一百多万人的,但是现在还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反正瘟疫前高句丽所剩的三百万人口已经在瘟疫中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现在是否还有三十万都是个问题,高句丽这次是真的要亡国灭种了,那些被大唐救下的高句丽人都表示他们愿意做大唐人,请大唐军队把他们带到大唐国境内,他们不想在这里继续生活了,这里太可怕了。

长孙无忌和秦琼等人面面相觑,这瘟疫厉害是不假,但是这也太厉害了,厉害的让所有大唐人觉得心惊胆战,要不是当时苏宁当机立断带着整个半岛的人果断放弃半岛撤回大唐,估计现在大唐也遭殃了,那十万人想不死都难,一开始秦琼还对苏宁突然放弃辽东半岛有所不满,不过现在他是理解了。

拿得起,放得下,这小子还年轻,有什么是不能重来的?

北路顺利推进,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的抵抗,除了随时可能存在的瘟疫的威胁,不过在药物和火焰的支持下,瘟疫在人类面前也露出了它们脆弱不堪的一面,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表面越狂暴越危险,它的内里就越虚弱越恐惧,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杀死了两百七十多万高句丽人的瘟疫也会被彻底的摧毁。

苏宁的军队一路北上东进也是如此,并没有遇到高句丽人的抵抗,或者说看在眼睛里的基本上都是尸体,只需要用火焰去解决,而那些不是尸体的人,还活着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靠着牺牲人性所活下来的这些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已经接近崩溃边缘,对于他们来说,谁来占据他们脚下的土地已经不重要了。

特效药可以医治身体,但是这个被瘟疫摧毁的国家和民族已经是不复存在的了,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摧毁了,剩下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苏宁率军抵达安市城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一座残破的死城,发誓要攻破这里并且屠城的张亮心情是格外的抑郁,不过他也知道,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事情,原先为了安市城而准备的火炮也彻底的没有了用武之地,对于现在的高句丽来说,火炮真的算不了什么,他们已经不会被这些东西所震慑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个曾经强大的可以和大唐争锋的国家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仅剩的三十多万人口将会被带去大唐,在大唐的土地上继续生存。

他们无法在这里继续生存了,这里,就留下新罗人和百济人就可以了,到时候迁移一些汉民过来居住,联合开发辽东的策略一起开发这里,重新建立一个属于大唐的行政区域,直接划分一个道,或者是直接设置州县,这里的一切,都属于辽东道,而他下面的州县,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

泉盖苏文也没了踪影,苏宁甚至不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死了的话,会死在哪里?这么多尸体里面,哪一具是泉盖苏文的尸体?或者已然腐烂,再或者已经被饥饿的失去理智的高句丽人吃掉了?这都是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唐军队一路走来,见过了太多太多,昔日争锋的王者,如今也不过是一具残破的尸体而已,而这一切终究都只是一场梦,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捧黄土而已,有点儿名声,也只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都不重要了。

高句丽,至此彻底亡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另一个时空给大唐带来数十年阵痛的高句丽提前数十年被唐军和新罗和瘟疫和野心联合绞杀了,而半岛攻略才刚刚开始,东北大会战,也仅仅完成了第一步,东西两极的战争,都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