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对冲 > 第四十一章:非正式私募(1)

对冲 第四十一章:非正式私募(1)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30:46 来源:笔趣阁

昨天还说要低调,今天生意就上门了,一进公司,高洋就招呼常天浩往会议室走,边走边还说:“今天你晚了会,客人已在等你了……”

常天浩当然不会透露他早上跑了银行,把高洋给的那张长城卡里的105万全部转移到了新卡,谢天谢地,高洋没在这件事上忽悠自己,转账业务办得很成功,只下意识道:“客人?我没约啊。”

“人家指名道姓来找你的……”高洋满脸堆笑,“师弟,介绍一下,这位是李恒先生……李总在城西目前有两块地皮在开发,实力雄厚得很,今天想和我们谈资产托管的事!”

“哦,久仰久仰……”常天浩其实不认识,听到这名字第一印象又是唐代皇帝,心里想着撞邪了:先头一个北齐的,又来一个唐代的。

不过既然对方说到房地产,便问了嘴:“目前城西房价怎么样?”

“稍微有点贵,但我认为不算太离谱,今年是福利分房最后一年了,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买房改房,以后就都是商品房的天下了……亚洲城、南中国新城等差不多都是2000块不到每平方,卖的最好的是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根据朝向、楼层和位置的不同,每套售价大概在18-19万之间,最好的那几套也不超过20万。怎么,常先生想买房?”

李恒40多岁的年纪,看上去很健谈,笑道:“目前我们公司手里有套最好的房源,不但已全面精装修,且全套家具、家电都配置好了,清一色进口的rb家电。装修风格也花了很大一番心思,是从上海请人设计才动工的,也算样板间吧。各方面楼层、采光、朝向都很不错,整层只有这一套,总面积200方出头点,实际上是把两套合并后重新规划的,做了5室2厅3卫1储藏间的格局,两个阳台都很气派,还配了个100多方的露台,出口就在这套房子北阳台外,别人是上不来的,等于赠送给这家单独使用,当然露台产证不含在内,我个人觉得放点花花草草、安置点沙滩椅、秋千什么的给孩子都很惬意,价格全套打包价一共72万,最低可到68万,再低就不行了……”

高洋大笑:“李总您太会做生意了,我这项目还没开始介绍,你就逮着客户先把房子给推销出去了。”

“习惯了,习惯了,大家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总以为房子和以前一样等等就会有,或者还能买便宜的单位房改房,就算打算买,也只考虑先攒钱,很少有人敢尝试贷款,我们总要对客户费一番口舌……”

常天浩点头:李恒这话一点不错。商品房虽然90年代初就已大面积出现了,但当初只作为房地产的必要补充,除少数先富起来的个体户,一般人不会去尝试,只有等1999年全面停止福利分房,房价才开始成为民众生活的核心。

此刻房价虽已上涨,但涨幅还很有限,最大问题是居民观念还不能接受贷款,认为背负那么巨大的利息和还贷不可想象,总想着把钱攥着差不多再去买房,结果他们不知道通货膨胀之后存钱永远追不上房价上涨的悲催,攒的那些钱最开始还能买半套,后来连厕所都危险了。

以城西文教区和滨江四号地块开发为契机,钱塘房地产在随后几年经历了狂飙突进的暴涨,涨幅跃居全国前列,2003-2005的房价平均水平甚至排名全国第一,超过北京和上海,其火爆场面让人瞠目结舌。

当初被大多数钱塘人认为偏僻的城西,后来成为大型住宅居住区,20年来每平方房价从2000不到暴涨至4万以上,涨幅足足超过20倍。

在这一瞬间他就动了买房的念头,笑道:“有空去李总这里参观见识下,买不起看看也好。”

“常先生这就开玩笑了,高总都和我介绍了,你是钱塘投资界最耀眼的新星,不说家庭,就是个人资产也是翘楚,别说区区一套不在话下,一口气来5套都没问题。”

常天浩忍不住朝高洋看了眼,旁边超哥连忙打圆场:“小常,你实力有目共睹,李总就是慕名而来请你操盘的,诺……连我也有些跃跃欲试了。”

闹半天才明白,李恒公司最近收了几笔款子,短期内用不着,打算用于新地块开发,存银行觉得利息低不甘心,拆借出去又怕三角债,所以想找个短平快投资项目。由于目前股票处于低迷状态,所以盯上了期货投资,境内还是境外项目他不在乎,在乎的是能不能靠谱,能不能盈利。

房地产是个很靠政策吃饭的行业,李恒对政治的敏感性高于常人,上次推介会他被高洋拉来听完常天浩的讲解,相对其他人而言比较认可,结果后面场面大家都清楚了,所以第一个找上门来。

搞半天是让自己操盘,常天浩有心拒绝,后来一想这些都是潜在客户,投资公司说白了不就是代客理财么?便问:“李总考虑什么运作方式?

“你没来之前高总初步谋划了一个方案,说可以成立类似一个私募管理基金……是这名词吧?”

高洋点头:“对对对。代客理财的学术说法。”

“冒昧地问一句,资金量大概有多少?”

“不多,350万左右。”

超哥插了句道:“我个人出50万。”

高洋道:“我也出50万。”

常天浩盘算了一下,这样就有450万了,他点点头,数目不能说少了。

高洋解释说:“方案是很明确的,大家拿笔钱出来成立共同基金,请师弟负责操盘,但资金比例和分派方式刚才我们一直在讨论,李总的想法是请师弟也拿50万出来,凑足500万,由公司出面组织配一个800万港币的账户,然后……”

“对,这是我的考虑,不是说信不过常先生的职业水平,而是干房地产最讲究利益捆绑,所以希望你也投入些,这样大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用时髦话说叫……共赢。”

常天浩点点头:让他拿很多出来他不干,不是没把握,而是安全性存疑。不过50万没问题,本周待结算的款子就有70多万呢,直接划过去就是。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今天港股大盘怎么样?”

“跌了!”高洋笑道,“师弟手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昨天冲高回落,你在最高点平仓;今天继续低开,开盘价连7700点都没守住,估计这会儿该只有7600多点了……”

常天浩想了想,如果真跌破7500点,那建仓机会又来了他知道月底结算价会在7800点以上。假设每张300点利润,那一张就是1.5万港币,以800万港币的账户,建仓100张比较稳妥高洋不过300多万都上了100张呢!

“我看可以,不过分配方式打算怎么弄?”

“上海比较常见的基金运作有两种,一种是承诺保底,固定收益,比如年化12-15%;还有种是浮动收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我们想听听师弟的想法。”

常天浩道:“如果是前者,我大概可承诺1%的保底月收益,每月结算。”

李恒摇了摇头,显然看不上1%这点收入,便道:“常先生说第二种吧。”

“第二种就20 2,所谓20,盈利部分基金经理拿走20%,同时根据资产管理规模大小收取2%的管理费。”

“如果亏了呢?”

“亏了?基金经理不承担的,服务费照常收取,额……顶多减半。”

李恒皱了下眉头,感觉这条款有点儿不爽。

常天浩把目光投向高洋,示意他的营销水平可以出马吹一波了。

高洋会意,马上道:“李总,这确实是业内规矩,如果让基金经理按比例承担损失,那他还不如自己找银行贷款呢。不过我们这么熟,天浩又是我师弟,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亏损,2%管理费一文不收,同时项目运作期间发生的手续费、开户、汇兑等乱七八糟的费用全部我们公司承担……当然,我相信没人搞投资是冲着亏损来的。我师弟操作水平真的非常厉害,交割单刚才您也过目过了,超哥这么谨慎的人,还有我自己都投了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