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对冲 > 第四十二章:水深了(1)

对冲 第四十二章:水深了(1)

作者:月影梧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30:46 来源:笔趣阁

“新华社消息:7月14日下午,全国海关召开电视电话工作会议,要求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走私力度,特别是要对去年以来逐步抬头的境外橡胶、成品油、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走私现象保持高压态势……”

“浩公子……你看。”第二天上午,常天浩一走进新世纪,小琴就抱来了今天刚刚拿到的报纸,对上面标题兴奋不已道,“我总算知道昨天后来跌不下去的原因了,原来要加大打击走私了。”

常天浩笑笑:“琴姐姐进步很快啊,你不是说一看时政就头疼,只爱看社会新闻么?”

“得要学习啊,不然做不好工作,再说客户聊天如果我连嘴也插不上,那岂不是变傻瓜。”小琴吐了下舌头,“那今天橡胶开盘会大涨咯?你又可以赚钱了?”

“涨估计是会涨的,能涨多少就不好说了……”

大户室很快就响起超哥的声音,他比常天浩要勤快的多,每天都早早赶到了,连声道:“好小子,你手气真不错,要啥有啥啊,昨天敲你一顿饭太便宜你了,还得再管一顿三温暖才行。”

小琴问:“超哥,啥叫三温暖?”

“桑拿,桑拿……”

“这么热的天还桑拿?”

常天浩意味深长道:“超哥的三温暖能是普普通通的地方就打发得了的么?”

这下小琴终于懂了,朝超哥狠狠瞪了一眼,低声道:“别理他,超哥尽是坏心思,你小心被他带坏……”

“琴姐姐说不能去那我就不去。”

“喂喂……什么时候我变成坏人了?”超哥不满道,“是你们自己想歪了好不好?”

小琴朝他白了两眼不接茬,那意思很明显: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开盘时分很快就到了,盘前就看出消息的杀伤力,昨天跌到7030的天胶7月期货,开盘询价阶段直接就拉到7300以上,典型的上蹿下跳表征。

中国以前不产橡胶,最早是清末由华侨从新加坡引进种植到海南,产量微乎其微,稍后几年又与非常著名的庞氏骗局挂钩:

1908年前后,随着欧美汽车生产逐步扩大,对橡胶需求持续增加,价格不断上涨,2-3年时间从每磅18便士一路攀升到最高时的12先令5便士(1先令=12便士)。

橡胶主产地在南洋,为赶上这股热潮,大量人马开始募集资本并扩大种植,欧美公司在本国大量发行股票,最开始当然是真招商引资,但后来看着招商火热、价格猛涨,就有人动起歪脑筋,因橡胶和普通经济作物不同,新种植的橡胶树要数年后才有产出,所以他们不是真去圈地培育橡胶,而是以橡胶种植园为名搞虚假包装圈钱,成立各种各样名目的橡胶公司并融资发行股票,在人群中反复炒作,形成了特有的橡皮(清末橡胶统称橡皮)概念股。

伦敦最先开始,上海作为当时远东金融中心随后也卷入其中,而且玩得比伦敦还要离谱。

如同常天浩穿越时代的5g概念股,正儿八经搞5g的公司要么不出名,要么压根就不上市,所谓5g概念股大多压根就和5g不搭边。甚至很多公司,比如xx通信,已反复出面回应了说“我没有、我不是”,围观群众还要坚持说:“住嘴!你有!”。董秘们在机构调研会上明确表态说“本公司暂时没有……”,出来的研报和分析师还信誓旦旦表态:“该公司在未来有可能布局5g产业,想象空间巨大……”

当时的橡皮股票绝大部分背后没有任何实业支撑,只有概念包装、精美的手册印刷宣传、洋鬼子股东和董事加成、洋人银行和办事处渲染、各路记者宣讲会,及各种半真半假的南洋当地土地租赁或购买合同影印件(大部分还是假),但只要股票发的出去有人要,价格不断上涨,照样成为上海中产阶级抢购的热潮。

甚至在投机最狂热的时代,不但中产阶级,就连卖菜小贩、烧老虎灶的帮工、在大户人家里服务的女佣们也一起卷入进去。10股买不起买1股,1股买不起就找几个人合买,大量穷苦百姓把棺材本都拿出来投机,希望能快速致富。不过2-3年,风潮退去,洋人携款潜逃,洋商机构和银行纷纷表示免责:我们发行时就说明股票投资可能是有风险的,再说我们也是“受害者”,给中国留下一地鸡毛。

上海、天津、北京等重要城市合计损失2000多万白银,大部分国内钱庄在金融风暴中无力收回拆借出去的投资款而倒闭,清政府本来财政就不富裕,还要拿钱救市,最后不得不打回收铁路的主意,试图将内地商办铁路回收重新卖给外国资本获取救市资金并恢复金融稳定,结果引发了四川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再接下去就是武昌起义的枪声和王朝覆灭。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清朝覆灭是必然性,但橡皮股票导致的金融危机并进而演变成全方面的统治危机,却是不折不扣的偶尔性。

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欧美列强对中国实行封锁,切断各种急需的战略物资来源,其他东西还可想办法从苏联搞,唯独橡胶,苏联比中国还缺,当时《华沙条约》各国没一个能提供,不过苏联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中国最南端有发展橡胶种植的气候条件。

为打破经济封锁保证内需同时也供应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决定大力发展橡胶产业,从52年开始,在苏联资金和技术提供下,建设起两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和云南热区。橡胶和石油一样,在随后一段时间里摆脱了需进口的局面,甚至还有余力出口。

改革开放尤其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90年代,橡胶和原油一样,国内产量早就不够使用,需要大量进口,由于泰国烟片胶质量更有优势,为防止冲击国内市场,对进口橡胶专门设立配额管理制度,只允许采购国产胶不够部分的缺口,不允许国内外自由竞争,该制度也同步用于棉花、白糖等大宗物资上。

由此,国内棉花、橡胶、白糖一直都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张小小的进口配额批文就代表着大笔利润,只要能搞到批文,不需要你有资金,也不需要你懂贸易,马上有人会把一切都搞定并给你塞钱,这就是8、90年代官倒和批条经济的由来,很多官二代依靠权力赚得盆满钵满,当国内一户人家一年都赚不到1万块钱时,他们早已开上了售价100多万的大奔驰。

出于反对官倒和特权等想法,80年代中期陆续爆发学潮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就是86学潮,因应对不力加上自由化思想沉渣泛起,倒了一个*****;时隔几年后又掀起第二次,又倒一个总书记,接班人选到第三个才站稳……

学潮平息之后,批文经济也在萎缩,变得越来越正规化、程序化,但国内外价差依然存在,更多搞不定批文却又想牟取暴利的人物涌现了,随即产生了层出不穷的走私,特别是97年金融风暴后橡胶滞销、泰铢贬值而价格猛跌,国内因有保护,跌幅受限,内外价差更大,走私迅猛抬头。

一方面是国内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困难,一方面是走私猖獗,所以7月中旬出台了针对性打击措施。常天浩知道有这件事,但忘了具体什么时候,没想到忽然就被赶上,确切地说,昨天下午就有主力先知先觉,所以价格打不下去。

正式开盘后天胶就一改昨天颓势,直接高开到7320,比昨天收盘的7030足足攀升4%以上,盘面红彤彤一片。

但常天浩脸色并未见到太多欣喜,反而“咦”了一声:“超哥,我感觉味道不对啊。”

超哥观察了两分钟,也点头:“是啊。不多不少就开7320,这里面水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