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六宫凤华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告别(二)

六宫凤华 第六百九十七章 告别(二)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10:37 来源:笔趣阁

顾山长走了之后,俞太后情绪久久难以平复。顶 点 X 23 U S顶 点 X 23 U S

芷兰和玉乔识趣地候在门外,未曾进去打扰。

“这世上,也唯有顾山长才能令太后娘娘动容了。”玉乔轻声唏嘘。

芷兰也轻叹一声:“是啊!自先帝离世,太后娘娘便极少流露情绪。也很久没这般哭过了。”

人有血有肉有感情,不是木桩,也不是冰雕。

俞太后这半年来少言少笑少怒,威严日隆,愈发没了世俗之人应有的情绪波动……便是贴身伺候的芷兰和玉乔,也越来越觉压抑沉闷,当着俞皇后的面,根本没勇气大声说话。

顾山长一来,俞太后才鲜活起来。

可惜,过几日,顾山长就要随蜀王和蜀王妃离开京城了。

玉乔抬眼看了芷兰一眼,忽地低声问道:“卢公公似有些日子没来找你了。”

芷兰目中露出一抹苦涩无奈:“他如今在移清殿里当值,不便随意来走动。”

卢公公是先帝心腹。先帝一死,新帝即位,自要提拔任用自己的心腹内侍。卢公公立刻便尴尬起来。

好在有俞太后撑着,新帝也没做得太过分,只将卢公公放在移清殿里当值。看着也算风光,内里如何,便只有卢公公自己清楚了。

往日卢公公日日随着先帝来椒房殿,和芷兰时时见面。如今却是十天半月难寻一次见面的机会。

玉乔又看了芷兰一眼,若有所指地说道:“这般下去,这对食岂不是就只剩了个名头。”

芷兰当日和卢公公结为对食,皆是因俞太后之命。卢公公可比芷兰大了二十岁,如今芷兰未至三旬,又是俞太后身边最得脸的女官。

而卢公公,却是江河日下。没了圣眷,新帝对他忌惮,处处提防,处境艰难。

芷兰何必再和卢公公纠缠下去。索性求俞太后做个主,和卢公公拆伙便是。

在宫中,没人在意什么有情有义。倒是芷兰,和卢公公依旧做着对食,背地里不知被多少人说嘴取笑。

芷兰不愿再说下去,迅速扯开话题:“太后娘娘已经独处许久,我们两个一直在这儿守着也不成,还是进去看一看吧!”

玉乔微不可见地撇撇嘴,还是点头应了。

推门而入后,两人恭敬上前行礼。一个道“奴婢伺候太后娘娘梳洗更衣”,一个道“时候不早了奴婢去御膳房传膳”。

俞太后目光掠过玉乔的脸:“你去传膳。”

玉乔微微一怔,很快应下,退了出去。

俞太后又看向芷兰,淡淡道:“寒香宫的衣食用度,都提一等。你再去一趟太医院,向赵院使传哀家口谕。”

“梅太妃体弱多病,需静养半年。”

盛鸿和谢明曦安分守己,梅太妃很快便能“病愈”。只是,这藩地梅太妃是别想去了。还是安分留在宫中吧!

芷兰敛容,低声应是。

……

当晚,盛鸿便收到宫中送来的消息。

“母后将母妃的衣食用度都提了一等。”盛鸿目中露出些许讥削:“看来,只要我安分老实,母妃在宫中的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

谢明曦没有出言安抚。

遇到这等糟心事,盛鸿心情阴郁也是难免的。说什么都无用。

盛鸿深呼吸一口气,挤出笑容道:“此事我该去谢一谢山长才是。”

只凭他,在俞太后面前还没这个颜面。

谢明曦轻声道:“我叮嘱过师父,进了椒房殿后,万万不可提起母妃。你也不必去谢师父了,她回来之后,便一个人待在书房里,一直都没出来。”

和俞太后告别,顾山长的心情也久久难以平复。

这等时候,还是别去打扰顾山长了。

盛鸿点点头,转而说道:“再过几日,我们就得启程了。我们也该挑个日子,去一趟谢府。和岳父等人道别才是。”

谢明曦和娘家人并不亲近,平日来往不多。

不过,做做样子总还是要的。

谢明曦嗯了一声:“我这就让从玉送个口信回去,过两日,我们回一趟谢家。”

……

两日后,盛鸿陪着谢明曦回了谢府。

五岁的谢灵曦和四岁的谢元楼都被领了出来。

“灵曦见过蜀王殿下,见过蜀王妃。”谢灵曦生得容貌清秀,一直被严格教导,颇懂礼数。

白净秀气的谢元楼行礼时也有模有样:“元楼见过蜀王和蜀王妃。”

谢钧在谢元亭的身上吃了不少闷亏,对这一双儿女管束教养堪称严厉。

谢明曦微微一笑:“自家人无需多礼,快些起身吧!”

谢钧立刻笑道:“礼不可废。”然后板着脸孔道:“灵娘,你和元楼站到祖父身侧去。”

盛鸿坚持坐下首。谢老太爷辈分尊长,坐了上首。盛鸿这等姿态,令谢家上下无不心情舒畅。

众人的话题,自然围着就藩之事打转。

年前成了亲的谢元舟,亦在蜀王随行名单之列。年轻人对远行并无忐忑,反而充满了豪情壮志。笑着插嘴道:“我和姐夫一同前去,三弟看着眼热得很,嘀咕着过几年也要去蜀地。”

盛鸿失笑,看了过去:“你也想去蜀地?”

十三岁的谢元蔚嫩脸一红,却点了点头。

“你还是留在京城好好读书吧!”谢明曦淡淡笑道:“五年之内,考一个进士功名出来,撑一撑谢家的门面。”

谢元舟于读书上天分不算高,考了秀才之后,连个举子也未考中。去蜀地可以打理庶务,或是谋个低等官职。

谢元蔚却又不同。虽然年少,已是博裕书院里有名的才子。如此人才,理应读书考取进士功名,谋个正经出身。

谢元蔚对谢明曦十分信服,闻言乖乖点头:“好,我一定用功苦读,争取五年内考取进士。”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就像叶长史那样。”

寒门学子,能如叶景知者,已是人生赢家。

徐氏和谢铭夫妻心中的感激之意,就不必细述了。

如今三个儿女,皆有了前程。当年从临安忐忑不安地来京城时,只求衣食富足,何曾敢奢望过会有这样的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