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古代农家生活 > 第七百一十四章 书信呈交大魏帝

崔伯庸下朝的时候趁着皇帝身边的大太监从自己身边路过的机会,表明自己有些话想要私下跟皇帝说。

“崔大人,您稍等片刻,老奴这就去禀告圣上。”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李连衣自然是知道有些老臣不想在朝堂上讲的话,事后便会私下跟皇上说。而他也是做惯了这传话筒的。

“有劳李总管了。”崔伯庸道。

如今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位勤勉为政,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对于大臣们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各抒己见的时候也绝对不会阻止的,反而认为只有大臣们都是尽心尽力的为了江山社稷才会争辩。

“听李连衣说你有话要同朕说?”大魏帝道。

崔伯庸将曹智贤的书信递交到大魏帝的面前,“这是臣的门生曹智贤写于臣的。”

大魏帝有些纳闷,这崔伯庸将他门生写给他的书信给自己看又是何意?不过大魏帝倒是很直接的就将书信拿起来一览。结果却被书信里的内容给震惊了。

“你这门生书信里面所写的可都是真的?”十亩地就能产接近万斤的粮食,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啊!随便说一句,大魏国有一条祖训,那就是皇室子弟每年四五月播种的时候必须都要亲自下地去参与劳作。当然作为皇室子弟必然跟普通的庄户不一般,但至少也不能让他们五谷不分,四肢不勤。

因此书信里面所写的十亩地大魏帝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现如今一般的十亩地最多的产量也不过就是在四五千左右。这还得要风调雨顺,与百姓精心呵护才行。否则的话,能产个三千斤左右就已经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

可这书信上面所说的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你这门生是在哪里任职?”不怪大魏帝起疑心了,这种事情一看就让人怀疑是否是下面的人胡编乱造的。

“曾任临沧县的知县,如今已是通判。”崔伯庸道。

“临沧县?”大魏帝只觉得这个地方熟悉的很,可就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说过这个地方。

“曾被圣上封为清平县主的林舒就是出自临沧县的。”崔伯庸道。

大魏帝想了许久都没有想起来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听说过临沧县,如今被崔伯庸这么一提醒顿时就想了起来。乐得一拍御案,道:“对对对,就是林舒。”

“其实这红薯也是这位清平县主种的,我那门生也不过就是一个传话的人罢了。”崔伯庸道。

大魏帝一愣,“这红薯是林舒种的?”显然是没有想到。

“是,听曹智贤说这红薯是清平县主从一位番邦人手里买下的。”大魏国本来就有红薯,只不过因为没有人知道这红薯究竟应该怎么种,再加上价钱昂贵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的百姓会选择去种了。

“不错,这红薯的确是那些番邦人带进来的。”大魏帝点点头。只是他没有想到原本认为毫无用处的红薯怎么原来居然这么厉害,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大魏帝眼睛都冒着红光,从前他们是不知道这红薯的好处,自然觉得可有可无,可是现在知道了自然也就不象从前那般了。

“如今咱们国内还有多少的番邦人?”既然这红薯是从番邦人的手里买的,那么直接让番邦人将所有的红薯都上交给朝廷便是了。

“圣上,即便是将所有番邦人手里的红薯都拿下也是杯水车薪而已。更何况咱们大魏境内的番邦人其实并不多,如果真的是想要的话还不如直接从清平县主那里着手。”那些番邦人远道而来,身上能带个一两百斤的红薯就不错了,那里比得上林舒的将近万斤的红薯?

“说的不错,可即便我是皇帝也不能直接让人将红薯交出来。”大魏帝已经知道这些红薯的价值了,可是让他就这么让林舒将红薯给交出来,他也做不到。

“自然不能直接交出来,但是咱们可以跟清平县主买,您说是不是?”崔伯庸道。

大魏帝眼前一亮,“你说的不错,咱们就跟林舒买。”

“不过这件事情还需的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办!”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所以绝对不允许有一点疏忽的。

这朝廷上下大魏帝信得过的人也不在少数,可都是身居要职的,真要是将人调去跟林舒买什么红薯恐怕人家这心里也不会乐意的。

“圣上,老臣愿意毛遂自荐。”崔伯庸拱手道。

“爱卿心中可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大魏帝苦思冥想都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正想着是不是干脆直接让自己的大舅子去办这件差事。却听见崔伯庸说他毛遂自荐。

“崔卿难不成是打算自己前去?”崔伯庸作为他得力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能离开京城的。

“圣上说笑了,老臣的二子如今已经十八了,又有举人的头衔在身,让他去办这件事情正合适。”这件事情还不宜大张旗鼓的去办,而让崔伯庸的二子去办却是很合适。

“那崔卿回去之后便跟云栖说清楚了,还有告诉他只要这件差事办好了,朕肯定会重重的奖赏他的。”皇帝对于崔伯庸的二子崔云栖也是有一些印象的。知道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办事也还算是妥帖,所以将这件事情交给崔云栖去办理,他也还算是放心。

“能为皇上办事是他的福气。”

崔伯庸同时也将林舒所写的信交到大魏帝的手里,“这是清平县主所写的,特意让曹智贤通过老臣的手交到圣上您的手里。”崔伯庸道。

大魏帝的好奇心顿时便起,也不经人检查了,直接变将书信给拆了。

在曹智贤的书信里面已经将林舒的要求写的很是清楚了,而林舒所写的书信里面则是建议皇上将这增加的军饷直接交到将士家人的手里。

比起被层层盘剥的军饷,直接将增加的军饷交到将士家人的手里其实更加能够让将士觉得朝廷其实是一直惦记着他们的,也记得他们的功劳,能够让他们的归属感更强。

“这事还须得商议,如果最后的结果真如这曹智贤信中所说的,给边疆的将士增加军饷也不是不可能的。”想要给将士增加军饷,得国库里面有才行。若是国库空虚即便是大魏帝有这心恐怕也没这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