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锦衣当国 >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点将聚兵

锦衣当国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点将聚兵

作者:特别白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1:45 来源:笔趣阁

-------------------------------------------------

旨意宣布之后,辽国公府上上下下都是知晓,反应各有不同,亲卫们都是兴奋异常,能够上沙场搏杀,建功立业,对于有进取心的武人来说,这是一辈子的追求,亲卫们兴高采烈的时候,上海知县杨思尘却安排人来告诉这一干亲卫,低调些,不要弄出这么喜气洋洋的气氛。

这倒不是要在乎什么别人的观感,要在乎的正是辽国公府内这些人的想法,杨思尘久在王通身边办差,双方都是熟悉,家眷们来往也是不少。

杨思尘通过妻妾那边,自然也知道王通身边的女眷们怎么想法,她们对王通出征打仗可不是乐见其成,担惊受怕才是真的。

一些官方的消息,辽国公府的女眷们也是知道的,朝鲜倭寇二十万大军,又是这么厉害,那么厉害,这个她们也是知道的。

几处的消息凑起来,怎么都要觉得这次出征凶险颇大,如何不担心,而且这眼见又是过年了,自家的男人却要去往北方,几个月半年不能回返,谁也是受不了,如果这时候亲卫们再在外面兴奋的大声谈笑,这就是火上浇油了。

和杨思尘预料的差不多,旨意宣读之后,王通送走了宣旨的钦差,回到府中,妻妾们却都是聚在了一起。

王夏本来领着刚会走路王忠和王兰在屋子里乱跑,却被韩霞大声的刮斥了几句,王夏就被韩霞宠着,很少遇到这样严厉的对待,当时吓得就哭了,还是宋婵婵柔声安抚了安抚,吩咐丫鬟们将几个孩子都带出去了。

王通端坐正中,看着妻妾们的神情态度,也是有点无奈,他接旨之前早就得到了确定的消息,本以为自己可以平华s对待,却没想到宣旨之后到现在,王通自己也感觉到自己在兴奋,武人果然是离不开沙场,太平生活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无趣了。

想想那一世自己再想想这一世的自己,王通也是有点感慨,他兴奋是一说,可妻妾们都是低着头坐在旁边,卢若梅和张红英还在那里不断的抹眼泪,这气氛就实在是让王通别扭了。

“你们怎么这个样子,老爷我又不是第一年出去打仗,那次不是好好的回来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吓坏了孩子。”

在这咋‘情形下王通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干笑着扯了几句,此时的宋婵婵自然不会承认目前这个局面还有自己的参与,说了恐怕就成为内宅女眷的公敌,她只是凑近韩霞,低声的说了几句。

韩霞这才抬起头,低声说道:

“夫君此去朝鲜,一定要想着家中的妻儿要顾惜自己的身体,千万保重。”

说到后来,却是控制不住情绪眼圈红了,话音也带了哭腔,屋中女眷的情绪都被引动,那三个本来假作芈静的也是都是啜泣起来。

“唉,你们这是,你们这是”。

这样的场面让王通也是没想到,念叨了两句,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

旨意既然已经宣读,不管辽国公府内宅如何的伤心不情愿,王通这边都要领兵出战,他人还在松江准备,一道道的奏折却都是送往京师。

他前期的旨意朝廷已经是找准,宣府总兵李如松率领精锐四千已经是赶往辽镇,备战朝鲜,既然已经任命王通为主帅,宣府总兵李如松所率领的这支兵马也就归入了王通的麾下,算作前期入朝的先头部队。

王通这边和大家的预料差不多,汇集虎威军系统各镇,但并不是全部抽调,原来分布在各处的团,现在都已经是扩充为三个团甚至是四个团,王通的要求是每一处抽调一个团,五成老兵五成新兵,由当地的禁军统制带队。

也就是说,原本的禁军七个团,这次都由各个团原来的团总率领,马军游击和炮队游击自然也是随行,但从王通的亲信兵马来说,实际上和东征建州的时候规模差不多。

不过倭寇二十万大军,王通也不可能就率领自己的万把兵马打过去,除了禁军本部之外,他还要求除甘肃镇和辽宁之外,其余各镇每一边镇各出标兵精锐一千五百,其中大同这边还要额外出骑兵三千,由副将麻率领,蓟镇额外出五千步卒,由蓟镇分守副将杨进率领,此外,还请朝廷准许入朝大军可以募集义勇民壮。

禁军马步火器辎重各队,差不多是一万八千余人,各个边镇所出兵马加起来差不多是两万,如果算上辽宁三镇的兵马,这也是十一万上下的犬军,可以称得上是这些年大明所动用兵马的最大规模。

不过王通在旨意上也是说明,禁军和各镇所出兵马可以说是战兵,辽宁三镇差不多也有两万战兵,其余的只能充作劳役,或者跟随大队壮壮声势,要是去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厮杀,恐怕是拿不出手的。

也就是说,这十一万上下的大军,真正能够作战的也就是六万上下,所以还要募集乡勇团练加以补充。

王通所说的这都是上上下下知道的现实,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而且和王通这封奏折一起的还有王通的其他信笺,信上说,边镇改革之后,各处的边将基本上都是将手中的骑兵家丁保留,步卒却没什么关注,这些精锐的步卒放弃可惜,流落地方很有可能成为祸患,就趁着这次的机会,将他们消化在禁军中,以后归禁军各镇管制。

对这个策略,万历皇帝和内阁首辅王锡爵都是称赞为上策,毕竟不花费太多的钱财和精力,就能顺利的消化地方上这股力量,两全其美的好事,自然是上策。

除却陆上的兵马之外,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道,朝鲜临海,偻寇入侵自海上来,所以必须要动用水师。

这次王通倒是直接点将,广东水师提督陈磷成为了候选,对这个人选朝野上下也都是没有异议,因为在水师上面,陈磷是大明现在公认的第一人,一直有提议设一个位置,让陈磷专管大明东南的水师。

朝廷对陈磷的重视,一方面是如今大明海上贸易和运输越来越多,需要保证海路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通在东南,而且王通有大船队,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个平衡,当然,这后者的理由就拿不上台面来说了。

不过上上下下,对陈磷的肯定那是一致的,本来还有人等着王通挑选完陆上兵马之后,再上疏点明王通的疏漏,然后自己推荐陈磷为水师主将,却没想到王通早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这个人选也没有异议,王通还特意在奏折上说,如今陈磷将广东水师整饬的极为出色,也建造了不少新船,所以这次要让陈磷率领广东水师一部北上,先停靠在山东莱州府一带,等到时机合适再汇合作战。

奏折上还说的明白,海上的海盗大多和偻寇同流,偻寇水军势力必然庞大,为求稳妥必胜,也应招募民船会同作战,所谓的民船,大家都知道王通说的是什么船队,那就是他自己的船队,大明的武将打仗,率领私兵本就是传统,王通愿意带着自家罅船队,这个大家都挑不出不是来,还要夸赞一句,心向朝廷。

陆上海上,差不多是十三万人马,如果算上调动的民夫,二十万这个数目倒也能达到,这个数目的大军实在是太惊人了,如何支应粮饷,如何设立兵站,甚至户部如何划拨银两,都成了大难题。

让朝中大臣们惭愧的是,对于这个王通在奏折上给出了方略,比如说,从各个边镇调过来的禁军和本地步卒,所需要花费的粮饷都从本地需用的扣除,因为如今的边镇,大部分的军户都转为民户,朝廷需要划拨的粮饷已经大大的减少,可这个减少幅度还在核算之中,这次也不用让边镇自己掏钱,马上就是年底年初,户部直接从拨付各边镇的粮饷中扣除,然后放到入朝兵马上就是。

至于各处粮草的供应,都由本地的大商户承包,朝廷划拨银两,由他们调集运力和粮草设立兵站,沿途供应,鸭绿江畔的大本营设置也是按照这个道理,其余的各项花费,则是用松江和夭津卫收上来的银子专款专用,专项拨付。

本来入朝大军的花费,户部和御马监上下一干人已经在叫了,说是这样大的战役,国库恐怕就破产了,其他处没有银子可以花,但王通这奏疏一上来之后,户部和御马监的人一核算,如果按照王通的建议来,居然可以不用动国库的银子,王通列出来的几项甚至还有富余,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一个武将,一个勋贵,居然在财税后勤上比文官还要精通,当事人都觉得无话可说,旁观者却都是觉得可笑,也有人若有所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