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锦衣当国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夜议

锦衣当国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夜议

作者:特别白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1:45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夜议

说起来蔡楠当初是在内官监跟邹义学办差,文书归档的东西学了不少,军事上是一无所知。

后来成了王通这边的监军,王通这边有个很良好的风气,那就是没有什么蒙混的庸人,大家都是尽可能的学习和了解,这么多年下来,各个岗位各个差事上的人,都有很了不得的进步。

蔡楠当初内廷文吏,现在则是在内廷各监公认的知兵之人,将来御马监掌印和司礼监提督京营那个位置是少不了的。

徐广国将自己所搜罗到的那些,自己觉得有用的部分,尽可能的都送到了这边来,写在了信上。

但这些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写在奏折上,必须要归纳整理,找出什么才是最适合达到目的的资料,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咱家不过是管着后勤辎重,那里说得上知兵。”

蔡楠客气了一句,却将信纸拿起,从头仔细看起来,这次用的时间可比方才多了很多,神情也是仔细了很多。

等放下信纸之后,蔡楠拿起酒盅摩挲几下,沉声开口说道:

“信上所说的先不提,只说近日海上陆上来到的消息,倭寇十余万入朝,这个应该是能确定吧?”

“公公在津门,消息应该是比吕某这边更快,应该能确认在二十万上下,这些人根基都在京津一带,妄言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二十万,二十万……”

蔡楠口中念叨几句,然后才说道:

“自万岁爷登基以来,大战人数过十万的也就是四次,征归化,征建州都是国公为帅,而且大获全胜的,辽镇李家西征多伦是一次,东征女真是一次,一次惨胜,一次惨败,其他人再也没有这个资格。”

吕万才那边点点头,起身在一旁的书架中拿出笔墨纸砚,磨墨准备记录,蔡楠说的很慢,显然是边想边说。

“…….五千辽西骑兵失陷在平壤城,要这么算的话,倭寇的战力不会次于女真和蒙古”

说到这里,吕万才补充说道:

“世宗时东南倭乱,那些所谓的倭国残兵败将就已经是让我大明官兵头疼非常,这个也是要提的,何况这次还是那倭国首辅派来的倭国官军。”

蔡楠点点头道:

“就是这个意思,吕大人说得好,倭寇二十万,然后根据这个测算战力,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可怖,不能掉以轻心,要不然就要酿成动摇国本社稷的大祸。”

说了几句,蔡楠端起酒盅抿了一口,缓声问道:

“吕大人,入朝平倭,这等大战已经算是国战,你想想,大明这么多武将,现在谁有资格当这个大帅,率军入朝?”

“不瞒公公,吕某这边只知道国公,其他将领却不知晓。”

“还有宣府总兵李如松,还有李虎头。”

说到李虎头,两个人情不自禁的干咳了声,都有些不自在,蔡楠清清嗓子,开口继续说道:

“虎头年纪小,而且未曾独领大军出阵,圣上未必会考虑,不过这李如松却不一样,他在宣府当总兵这么多年,大小战斗参加不少,虽说和咱们国公沾光的多,但功勋毕竟在那里摆着,而且入朝作战,毕竟在辽镇之侧,不管是从地形熟悉,还是调动辽镇兵马上面,李如松都有个熟悉的优势。”

“而且朝中恐怕不少人都不愿意国公那边再有什么立功的机会,李家一贯在朝中关系不错。”

吕万才接口说道,蔡楠点头,轻叹了口气说道:

“要强调倭寇的强盛,要强调此战的要紧,要强调谁人能带领大军得胜,虽说这些道理都摆在这儿,可要是说的人人微言轻,效果也未必会好多少,说句大不敬的话,万岁爷如今玩的时候多,问政的时候少,有些事情未必如从前那么明白,恐怕还是谁说听谁的。”

说到这里,吕万才也是有点为难,放下笔开口说道:

“公公说的有理,如今咱们这一边,品级高的,一个是吕某,一个徐大人,此外还真就没什么有份量的人了,那工部尚书潘季驯是咱们拿银子给他印的书,不知道这个……不去说他,倒是宫里这边,还要请蔡公公多多活动。”

“一个三品,一个四品,再加上那几个六七品的,实在是不太够,宫里那边倒好说,邹公公明白这个,有他张罗,再有小亮那里帮腔,总归是差不了,关键还是在外面,吕大人,勋贵那边可有什么法子?”

蔡楠摇头,吕万才露出一个苦笑,也是摇头说道:

“无非是陈家、唐家,可这些人家蔡公公你也知道,一看就知道是咱们一系的人,恐怕咱们张罗起来这么一说,立刻有人在这上面找毛病了,到时候恐怕酿成朝争,纠缠起来,那可就没个结果了。”

“也是这个道理……”

蔡楠沉吟了下,末了却是叹气说道:

“总归要做的,吕大人先安排能动用的那些清流鼓噪吧,总归要出声,一声不出,就被别人默认了,总要起个头。”

“今日里就是要和蔡公公敲定个章程,明日就让他们开始上疏上奏,倒是要看看徐大人那边了,徐大人那边说是会做些文章,这个势要造起来。”

辽宁巡抚徐广国派到京师来的使者络绎不绝,一封封奏折递送到宫中去,通报情况分析时局,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奏折进宫之后很快就是流传出来,传扬的朝野皆知,皇宫大内是个筛子,存不住什么事情,这个不假,上上下下也没什么疑心,由他去就是了。

可要是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次的消息泄露和从前有些不同,从前的泄露没什么章法,就算是同一份奏折,也会有部分大家都知道,部分大家不知道的情形,这次可不一样,凡是辽宁过来的奏折,不管事情大小,都会在京师里传扬开来,而且信息格外的完备,显然是有人看到了奏折全部内容。

眼下这么多的事情,也没什么人去在乎奏折的泄露,再说了那些本就不是什么大事,由他们传就是了。

徐广国这奏疏上说的东西不少,不过在朝中各位大佬来看,如今这样局势这般要紧,奏折上所说的事情未免太过琐碎了。

比如说徐广国说道,辽西将门一门心思都在做生意上,亲卫标兵操练的少,都是用在护卫货物商队,往来于大明内外,辽西将门在关外关内大量置办产业,天津卫这等寸土寸金之地,辽西将门在这里的产业密布,商行店铺货栈数量都是不少。

而且这是个上行下效的局面,一干将主这个德性,下面的军将头目,家丁兵卒什么的,根本没有什么将门武家的本份,都是争先恐后的置办产业,每次在将主的商队中夹带私人的货物。

兵将不喜好武事,专心追求财货,这样的军队那里谈得上什么战力,祖承训在平壤之败,看似是种种偶然,实际上也是必然。

徐广国还在奏折中自责不少,说是自己来到辽宁之后,因为这个省新设,而且辽宁不设布政使司,巡抚专管,所以他把大量的经历花费在了民政之上,对军事上抓的不够,辽宁三镇也就是原来的辽镇,在那次和女真以及蒙古联军的大战中损伤了元气,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

没有恢复过来还好,三镇的兵马还是能够维持辽宁的治安,虽然说,近三镇的兵马用来维持一行省的治安,颇有些杀鸡牛刀的意思,不过辽宁现在虽然仅仅是辽东区域,实际上管辖的地盘,来往于其中的百姓民众,却是草原和白山黑水以及辽镇本地的各族居民往来,草原上和白山黑水之间的大小部落也都不是全部甘心臣服。

辽宁三镇,要保持在随时镇压和维持治安的状态,也是不得闲的,而且始终没有得到过什么有效的补充。

这徐广国还从什么朝鲜军民的口中,又从什么商人的口中,说那倭寇兵卒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卒宿将,能征善战,韧性极强,而且火铳颇为犀利。

徐广国这边说的琐碎,不过综合起来看,却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印象,辽宁先有的军力维持辽宁现在的局面已经有些捉襟见肘,而且原来辽镇的力量非但没有恢复,反倒是在不断的败坏堕落中;正在朝鲜的倭寇大军甚是强悍,不能掉以轻心,辽宁本地的兵马不堪用,那就要调兵过来,既然辽兵本身在堕落败坏,那么宣府总兵李如松熟悉辽镇兵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倭寇势大,朝廷必须要调集大军才能彻底平定剿灭,谁来率领大军,谁能够担当此任……

不过,徐广国身上的标签也太过明显,不是中立一方,说服力就不那么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大明上下,现在的注意力都在谁应该为帅上。R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