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锦衣当国 >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家事商事国事

锦衣当国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家事商事国事

作者:特别白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8:23 来源:笔趣阁

万历十九年初很是平常,但南京勋贵圈子里却流传这一个事,松江府辽国公龘安排南京锦衣卫抓人,将秦淮河上的某个大画舫的几个主事的嬷嬷抓到了松江府去。

这其中渊源如何大家也明白,那画舫是某伯爵家的,辽国公的某个小妾就是在那画舫中出身的。

收纳秦淮名妓为姬妾,这个在江南地方上不算是丑事,反昏是风流美谈,而且当时那个伯爵家画舫被烧了,人白白送过去,也算做的妥当,而且在松江府开埠的时候,辽国公也带他家发财了,双方关系不错,怎么就弄出这事情了呢?

辽国公势力滔天,这个大家都心里有数的,这个动作难不成这家伯爵也有难了,大家都观望盘算,不过很快就证明这个抓人本身没什么针对。

到底为了什么,消息很晚才传了出来,那时候大家对这个已经不太关心了,是翟秀儿想知道当时到底给他下了什么药。

秦淮河上为了让女人能长久给画舫赚钱,往往会给下面的女人下药,这种药主要是让女人不孕,对不对身体有害也说不准。

大体的配方是差不多的,每家又有细微的差别,所以要配解药什么的,就必须要知道方子了。

万历十九年二月初,宋婵婵也有了身孕,王通年富力强,整日里耕耘播种,自然会有结果,但翟秀儿那边却不见声息,旁人不说,翟秀儿自己先急了。

江南江北的名医都是向着家里请,这翟秀儿和王通的其他妻妾不同,她在江南江北的富贵人家的内眷圈子里人头很熟,这也难怪,当年秦淮河上不少女孩女人都是嫁给豪门大户人家为妾,现在王通这个样子,自然有人愿意走夫人路线来套套近乎,这一类女人遇到的难题都差不多也就能出主意。

很快就有人推荐了名医,专门能配药解开当年帮祸害人的方子,不过要知道当年那些药的配方才行。

想要知道实在是容易的很,把当初那些人叫过来问问就是可翟秀儿这几年下来已经为这个事情动了怒,直接就要动手抓人,对这个王通无可无不可,能让自家女人出出气也是好的,抓也就抓了。

结果昏是好的,知道了方子,虽说医生都讲究个在大户人家面前不能把话说满,可那个医生还是拍了胸脯做了保证当初药性不太强烈现在已经可以调弄去根,简单的很。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翟秀儿总算心情好了些,宋婵婵那边实际上是女眷中最忙的一个,眼下比当年昏还好,因为韩霞和张红英已经能管家管内务了,她只需要顾着外面一些事情就好,韩霞等怀孕的时候宋婵婵满脸高兴帮着操持,还曾云淡风轻的劝翟秀儿不要急,这次自己怀孕了却在意的很,一点。不敢大意。

比如说这外面的事情就要交接一下了,熟悉辽国公府的人都知道,宋婵婵管着外务,比如说那些送到内宅的银子都是她来经手,时机上不光如此,王通在京师的情报系统也是宋婵婵也主管,甚至还有和外地几处的书信往来,也是宋婵婵在做。

专门挑了时间,在内书房中间垂下帘子,王通也到场,史七和沙东宁都是来到,让宋婵婵一项项的进行交接。

至于那些书信往来,暂时则是由翟秀儿经手,内宅诸女的文化水平,也就是宋婵婵和翟秀儿能做这样的文秘工作了。

且不说这个,从关外跟过来,现在做护卫的孙鹏举就颇为的郁闷,他当时本来都有护卫副千户的意思了,结果回家一次,这次再来,就要和许多年轻人争,要看看表现,要知道当时这沙东宁的位置也不比他高出太多。

………………。

松江开埠快有两年的时间,因为有天津卫那个成熟的例子在前,又有江南和长江流域的繁华和富裕作为支撑,很快就上了轨道,按照王通的想法,万历十九年应该会很清闲,不过他想错了。

到了万历十九年的二月,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福建甚至还有广东的商人们就是云集松江府,纷纷要拜见辽国公。

如今“商团”这个词已经开始在时人的笔记上出现,连读书人都知道如今各地商人互相联结,各有势力,而且归化城和天津卫的商团模式也被各处的人在模仿,这昏不是那种限制大家发展的行会,而是调配力量,取长补短,争取最大的利益,山西和北直隶以及辽宁那都是学的快的,其余地方正在模仿,根据自家的特点有不少改动。

大家抱团力量大,声音自然也大,推举出来的头面人物。王通也是要见的,这可是为了松江府的大发展才要有的。

王通和这些商人们谈事,有一个前提是要强调的,那就是松江府的各项税费必须要交,不会敲诈勒索,可该有的份额一定要交,毕竟朝廷依靠这一块,王通自己也要依靠着一块,如果不交的话,那就成了为别人做嫁衣裳。

大明的商人偷逃税赋都是一等一的本事,甚至还有文人动笔鼓吹这个不收商税是圣人所为,但在王通这边行不通。

好在各处来的商团都明白的很,商人嘛就是逐利,能赚大钱,税赋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能忍受,甚至有主动要多交的,当然,这个就是要求个份额了。

大家首先要谈的就是糖,松江府输入的大宗蔗糖对于长江流域和松江府通过水路和海路能到达的各个地方冲击太大了,这玩意利益丰厚且不去说,又走的水路运输,运输上还是简单的很,这样的生意得利太大,但协调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一伙人赚的不多,另一伙人倾家荡产的糊涂事。

所以大家要让王通这边居中抓总,各省定出份额,不说别的,如果弄不好,南直隶的江南江北,南直隶的江南和浙江,江西和湖广这些地方彼此窜货那就是大龘麻烦,大家订好了份额区域,才能保证欠家都能发财。

而且既然来运糖,那大家肯定都是带着货来松江售卖可能半路上就卖到江南,也有可能走水路去往江北和其他各处等等,来了这后也未必是光是糖可能还要弄些别的回去。

这个同样也要划‘分好,彼此之间物产相近,一个商团之中也要做好协调,要不然,自己的货物也会出现价格冲撞之类的事情。

要在松江府专门设置一个糖栈,自然是三江糖栈这个负责各处糖业销售抓总协调另外三江商行和几家江南、山西、湖广的大商行也有类似的地位负责确定各处来往货物的价格,总之有个大概的范围,不要太过混乱。

此外,三江系统的银票已经开始在一定范围内通行,过来的这些大商人本就是当地商业系统的顶峰,对此都是有接触理解,自然认为这个是好东西,每家都想要自己发可自家发,自家的分号都未必能认,更不要说外面还是三江家大业大,发的票子大家都信得过。

银票大家都是要发的,但现在能用三江的放心方便,还是要用三江的,但三江系统发行钱票这个,本就是为了自家用,最起码对外是这么说的,所以各个商团要请王通这边行个方便,银票上高高手。

对这个三江系统求之不得,不过相应的,也要在各处建立分号,种种繁忙,但有了各处商团的要求,这些事情都不会太复杂,最起码会简单的很。

不过在金币和银币上,大家就谨慎很多了,这个反倒是要比钱票容易,有熔炼铸造的手段谁都可以进行,但太过敏感。而且这里面分寸法度掌握不好,只有三家商人和王通这边旁敲侧击的提起,说愿意共襄盛举云云。

“南方富贵此时尽在松江。”这句话不知道谁说出,可说的实在是准确无比,能在大明各处将生意做大,而且敢出省到松江这边贸易的人,谁会是简简单单的白身,背后都是这样那样的人物在撑腰。

以王通得到的消息,藩王和郡王的产业不少,许多人的关系还能扯到京师侍郎和尚书这一级的人物上,至于各处督抚总兵的产业,那也是大部分,江南这边也不必说,很多人要是细究,还都有个品级官身的。

这么多有钱有势的角色在松江府,那当真是热闹非凡,彼此拉关系攀场面,再者江南风月好,来了一次,总要乐呵乐呵再走。

南京城内的勋贵们也都是放下了身段,这等盛事来凑个热闹总是好的,多认识个人多一条路,何况对方背后也都是这样那样的大佬,再说了,就算不想着做生意,去松江府凑个热闹也好,这年还有很多人没过够呢!

秦淮河上,扬州城中,各处烟花之地也是不甘落后,纷纷带着人马赶往松江,酒楼饭庄,各处生意也都前往松江,进一步烘托起来了这个行市。

享乐毕竟是次要,大家的正事也是要做的,糖栈、银行、以及各家设立在松江府的分号,都要尽快营建起来才好。

这几处地方不是那种杂货铺子每日里人来人往,而是有身家的商人们进进出出,并且是机要重地,别的不说,大量的文书和金银都是要存在这边,所以要体面,要安全。

选来选去,松江府各处,还就是辽国公府附近最为适合,有辽国公的卫队护着,就近港口上的水兵也能随时过来支援,而且三江银行本就在辽国公府边上,以他为中心很是合适,特别的方便。

既然定了地方,那营建之类的事情自然要开始了,这条街定下来,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今后松江府,甚至是整个南方的商业中心了,距离这边越近,地段也就越好,这个是必然的,各处商号,南北人家纷纷过来买地动工。

也是王通这里早有规杵,要不然肯定要乱糟糟的一堆,将来还是麻烦,不过就在辽国公府附近的营造,再怎么小心谨慎,乌烟瘴气、噪音喧杂,这都是免不了的,府内有妇人婴儿,还有已经怀孕的,如何能受得了这样的环境。

好在是松江府这边富户的别业也有不少,王通就近搬出去,也是求个清净自在。

………………。

万历十九年三月,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事李化龙上奏天子,请调陕西禁军入川贵平乱。

播州杨家在唐代就是统治此地,因为此处地势复杂,各族聚集,统治起来也没什么油水可言,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得到了杨家的投靠后,就封杨家一个官职,由他们自己统辖,不收取赋税。

在一个地方坐久了,知道天下大势的人还好,有那野心勃勃,偏生又坐井观天的角色,就往往会闹出乱子来。

杨家在三省交汇之处,对四川、湖广和贵州的局势也看得明白,当地官府和官兵都是羸弱怯懦没有一点的力量,汉人豪强又是太过分散,形不成合力,更不要说,还有一些汉人豪强整日里挑唆杨家闹事。

万历十七年的时候,杨家就开始作乱了,所谓作乱,也就是烧杀抢掠,又有西南各族的豪酋跟着趁火打劫,汉人豪强浑水摸鱼,事情就慢慢大了起来。

可播州这个地方有些不同,他周围的州县很多也都是土官统辖,说白了也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酋长,他们自家互杀,官府也懒得理会,而且播州杨家身边有几个谋士算是有心机,杨家一边扩张地盘,一边派人去官府求情悔过,说自己愿意出人出钱自己赎罪。

开始朝廷以为他有悔过之心,而且土官本来就要优容,也就准备含糊过去了,可几次如此,大家也不是傻子,也就明白这杨家到底要干什么了。

到底是剿灭还是给杨家更多点的好处,四川上下也是举棋不定,也默认了他打下来的几块地盘,可到了万历十八年,这个情况还是没有止住,各处也都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