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哥哥万万岁 > 636、《大盗贼》

哥哥万万岁 636、《大盗贼》

作者:剑沉黄海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8:01 来源:笔趣阁

“上午就翻到这里吧。”

工作室里,李想一早到了后,喊来小夏,继续翻译《老人与海》。“念”了一个多钟头,口渴了,倦了,他让小夏回去。今天的翻译工作告一段落。

小夏合上电脑,收起她的那个粉色机械键盘,和李想告别一声后离开了。

这个每次看到李想都害羞不已的女孩子,现在好多了,已经不会动不动脸红。

他从小夏这里得知,傲娇的周佳怡小姐的翻译工作才刚开了个头。《热爱生命》是一篇短篇,但是翻译工作繁琐,前期准备有很多,所以《老人与海》进展神速时,她那边想快也快不起来。

小夏离开后,办公会的门也被带上。李想给茶杯倒满,一口气喝完,想要再倒一杯,却发现早晨烧开的茶壶已经空了,便重新装了水再烧一壶。办公室里很快响起清水沸腾的咕噜咕噜声。

李想坐回他那张黑色的大班椅里,唤醒沉睡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微博,私信的信箱里又满了,置顶的刘靖依也跳了出来。

李想很久没有看微博了,刘靖依的信息还是一周前的,内容是恭喜他发行新书,同时又询问了一些书中的内容。

这么久没回,不知道人家会不会对他有意见,李想心想。为了表达歉意,他回了一封很长的私信,主要内容是解答她看《老人与海》过程中的疑虑。

把私信发出去后,李想又大致浏览爆满的信箱。太多啦,根本看不过来,有各色各样的来信。有的是粉丝,有的是自媒体人,可能还有的是圈内人。比如,他看到不下10条向他约歌的信息。这些发来信息的人都是素未谋面的,大部分连名字都没听过,偶尔有的名字在新闻上看到过,但是彼此不熟悉,这是第一次接触。

这样的信息李想一律不理会,更不可能回信。

每次都这么多私信,李想看不过来,便设置信箱,非好友不能再发来信息,不接收。

想了想,李想又把刘靖依的置顶取消。

他心想,反正他的微博好友没有几个,刘靖依若是发来私信,他肯定能第一时间看到,不用再担心石沉大海,这时候再置顶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然后,他反手把黄佑怡置顶了。

前几天,网络作家王胜发来了他的新书,是简要的大纲和前5万字,说是请李想提点建议。

李想当时没有时间,直到现在才想起来。

他打开文件夹,找到王胜的新书。新书的名字叫《大盗贼》。

王胜、徐立业和李想一同加入盛京作协,在那之后,三人交了朋友,虽然不常见面,但是时常在网络上聊两句。

近些年网络小说发展迅猛,诞生了许多“大神”,其中王胜和徐立业就是众多大神中的佼佼者。他们也是网络小说的开创者和引路人,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开始他们为钱写作,赚的金银满钵,但是在衣食无忧后,发现社会地位没有变化,依然处在被人看不起的地步。

他们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参加当地作协组织的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当时,两人兴致勃勃地参加,结果灰头土脸地回来。他们在会上大受打击,几乎被一群传统文学的作家拎着耳朵教训。

他们也想像网络小说里那样,虎躯一震,把这些老家伙教训一顿,反客为主,然后扬长而去,但事实上是,他们被说的哑口无言。

是啊,尽管他们不愿承认,但是他们自己明白,就他们写的那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博人一爽。社会价值在哪里?更别说文学的时代性。

那次之后,两人开始做出改变。他们依然写网络小说,但是不再按照套路来,开始写的更深层,更有内涵。

他们既没有因为别人的看不起而彻底放弃网络文学,也没有自傲地关上门充大王,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点。

他们尝试了多年,成绩还不错,但和以前的成绩没法比。

不过,他们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拥有追求精神满足的权力。

现在,王胜推出了全新酝酿的新书《大盗贼》。

这同样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小说,也不是传统文学作品。它是两者的结合,是他对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最新理解。

李想很快看完了发过来的5万字,真的很不错,比较像南美的现实魔幻主义,但是更加的接地气,很有民族性,符合现在年轻人的阅读口味。

他在站上搜到这本《大盗贼》,现在的成绩并不好,排行榜前列看不到它。

以前,每次王胜发书,新书都是各大榜单上的常客,但现在不同了。

既然是在尝试,那肯定有得有失,流失一部分读者在所难免。

李想发了一条微博,了王胜,向2600多万粉丝们推荐《大盗贼》。

……

王胜直到这天的晚上才知道李想给他推了书。

他白天码字,为了不分心,把网络断了。直到晚上七点钟,每天这个时候上传新章节,他才重新连上网络,登录后台发现新书的收藏量变成了300000!

他怀疑自己眼花了,揉了又揉,看了又看,没错,就是30万,后头5个0!

但是他记得今天早上收藏量才不到10万!一会儿没见,突然增加了20多万的收藏?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系统出了错。

要说,这个网站系统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经常来点意外。

王胜下意识地认为这又是系统出了差错,但是当他来到评论区时,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评论区里有许多新冒出来的留言。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基本是黑粉来群攻了,尤其他开始转型后,时不时被黑粉刷屏,即便有多个管理员,依然防不胜防。这些人对他的转型意见很大,不少曾经是他的粉丝,因为他的转变而由粉转黑。这就是读者年轻化的副作用,爱恨就在一瞬间。

《大盗贼》发布后,短短一周时间内,已经惨遭两波黑粉刷屏,评论区里乌烟瘴气。这次又是突然冒出刷屏的评论,让他心惊肉跳,第一反应就是黑粉又来了,真是阴魂不散。

不过,很快他发现这次明显不是。新鲜出炉的留言不是黑他的,全是正面的留言。

“哥哥推荐的书果然不差。”

“原来哥哥也看网络小说。”

“没想到胜哥竟然认识李想,牛皮啊。”

……

王胜激动地浏览这些留言,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李想推荐了他的书!

这本书的前5万字他在参加《老人与海》的新书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就发给了李想,谦虚地请他指正,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一直等啊等,犹豫好久要不要打电话询问,最后都忍住了,既然人家不想评论,那打电话过去也是徒劳,反而让双方尴尬。

等了多天后,还是没有收到回应,王胜都以为不会有回音呢。那段时间他挺颓丧的。李想和他一样是年轻人,但却是他的偶像和标杆。他渴望得到李想的认可。

王胜比李想大7岁,但是已经打心眼里认为李想是他的偶像。《热爱生命》和《我是猫》让他喜爱不已,新出的《老人与海》更是惊为天人这是他一辈子写不出的书。

虽然年纪比他小,但是王胜不觉得羞愧,承认比李想差并不丢人,相反,能和李想进行对比,这本身是一种荣誉。

达者为师,古人已经教了我们这个道理。

没有得到偶像的反馈,这让王胜沮丧了挺长一段时间。没有反馈,就是不看好呗,王胜不止一次地这样心想,但同时又心怀侥幸,或许李想太忙没时间看。

现在看来,概率最小的那个可能才是真的。李想这不是推荐了他的书吗?还在微博里大加赞扬。

盛京作协里,只有李想对待他和徐立业态度亲切平等。这可真难得啊,王胜心想,他们这些作协里的人,李想的名气最大,影响力最广,但是他却最平和,丝毫看不出大明星的架子。这让王胜和徐立业对李想的印象极好,连带着对娱乐圈的感观也大有好转。不过,他们不会天真地认为娱乐圈里都是李想这样的人。在名利场,从来不缺尔虞我诈,就连他们接触的网文圈里,都充满了真真假假、谎言与欺骗。

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李想才会印象大好,因为他们知道李想这样的人太稀缺了。

盛京作协里的其他作家,对待王胜和徐立业虽然没摆脸色,但是态度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王胜并不生气,相反,在他们接触过的传统文学作家中,盛京作协的前辈们已经很客气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他们的态度在悄悄地转变。这是积极的信号。

王胜在写了《大盗贼》后,除了第一时间发给徐立业审阅,同时发给了李想。其他人,别问友谊是否到了那个程度,可能,连友谊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家只是点头交。交浅言深这是人际交往的大忌讳。

是否要发给李想,听取他的建议,王胜犹豫了许久,还找徐立业商量了,最后壮着胆子决定发。

现在看来是对的,李想并没有高高在上。

王胜找到李想的微博,看到了那条推荐《大盗贼》的简讯,底下的点赞已经超过了80万,评论超过了50万,转发70多万。

王胜看的心情激荡,这种明星效应,比站里的所有榜单加起来都强。

他津津有味地浏览大家的评论,正面肯定《大盗贼》的居多,当然也有说不好的。这在所难免,他不会狂妄地认为全是好评。

说不好的,提建议的,对他的价值同样高,他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盲区”,所以另开了一个文档,全部复制过来,记下,以便今后提醒自己。

不知不觉看了半个多小时,一条条简短的评论对他而言充满了吸引力,欲罢不能。直到手机响起来,是徐立业的电话。

“喂,立业。”

“阿胜,你知道了吗?李想给你推书了,现在群里都沸腾了。”徐立业在电话那边语气激荡地说道。王胜看不到他此刻的样子,但可以肯定是在为他高兴。

“白天断了网,晚上上传新章节的才知道,收藏涨了20多万。”

“嚯~~这么猛?”

“还有更猛的,你看了李想的微博吗?评论有50多万条了,我估摸明天一早收藏还得大涨。”

“那先恭喜你,这下让那些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了吧。哎对了,你到作者群里回应下大家。大家都在疯狂你。”

挂了电话,王胜立即登录即时通讯,对话框疯狂弹出。

“胜哥在吗?”

“胜哥,你发啦,李想在给你推书。”

“胜哥,胜哥!出来啊,大家都在等你回话呢。”

……

这些人疯了,王胜心想。跳出来的对话框太多,他没法一一浏览,先全部忽略,然后点开作者群。群里正在“过年”,话题全是围绕李想和《大盗贼》。

“胜哥来啦~~”

“有请胜哥讲话!”

“胜哥牛逼啦,竟然靠上了李想这座大山。”

……

同是作者,有的真心恭喜王胜,有的则酸溜溜,还有一些只看不说,说不上好坏。

王胜的地位和咖位摆在那儿,所以不至于有人不开眼地嘲讽或者怼他,所以群里还算平和。

王胜和大家聊了会儿,随即点开了读者群。这里更加热闹,大家正在猜测他是怎么和李想认识的,不可能毫无关系而李想给他推书吧。

猜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是亲戚关系,远方堂哥什么的,王胜哭笑不得,回应道:“我和李想是在盛京作协上认识的,大家别乱猜,我们是朋友,不是亲戚。”

与此同时,王胜这才抽出时间浏览他不在的时候发过来的那些信息,捡重要的回复一两句,无关紧要的忽略过去。

这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王胜正要关了即兴通讯,忽然他的责编跳了出来。

“阿胜,在?跟你说个事。”

“正要下呢,你说。”

“这样的,下周的封推有《大盗贼》,你准备一下存稿,不指望你爆更,别断更就行。”

王胜开心地回道:“那你放心,我绝对不会断更,存稿还有5万。”

“那就好,这里还有件事。李想给你推了书,你知道吧。”

“知道,我发布《大盗贼》之前,给了他审阅。”

“原来你还有这层关系啊,怎么不早用。早用上,也不会接连被人黑。”

“不好总麻烦人家,他好忙的。”

“……那倒也是,是这样的,你新书的简介改一下,就说李想隆重推荐。”

“啊?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又没瞎说,确实是李想隆重推荐的。不要不好意思,李想肯发微博支持你,那就是肯定你和你这本书。你这么写,他绝对不会有意见。对他来说,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大明星不会在乎这点的。你听我的没错,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在责编的劝说下,王胜最终答应。他登录作者后台,按照责编的建议,把《大盗贼》的新书简介给改了,添加上一句“哥哥李想隆重推荐”。

他脸皮薄,很不好意思,觉得人家李想给你推书,你却拿他背书,但是他又侥幸地心想李想不会介意。这对李想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他而言却非常重要。这本《大盗贼》对他太重要啦,不容有失。

想了又想,王胜还是不放心,给李想发了一条感谢的短信,顺带提了一句有这么一回事。在等待回信的时间里,他又转发李想的微博,再次特别感谢一番。

他已经注意到他的微博粉丝水涨船高,上涨了50多万,现在也有60万粉丝了。

同时,网络搜索里出现了大量关于李想和《大盗贼》的新闻。

“揭秘哥哥亲推小说《大盗贼》”

“李想隆重推荐网络小说《大盗贼》”

“《大盗贼》有什么魅力让李想亲自推荐?”

……

明星的效应真是不可估量啊,不是网络作家能比的,王胜感叹道,拿起手机看了看,没有李想的回信,心里有些不安。但是没多久,叮咚一声响,李想终于回信了,告诉他没关系。

王胜终于放松下来,靠坐在座椅里,这才感觉到口渴得厉害,连忙倒了一杯白开水,把趴在书桌上睡觉的大橘猫抱在怀里揉了揉。

李想的推书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他太喜欢这种措手不及了。

有些事对一些人来说只是随手的,但对另外一些人,却犹如天堑。

王胜心里感激李想。比起收藏的暴涨、话题的火热,他更加感谢李想对他的鼓励和肯定。对正处在转型期的他而言,这太珍贵了。

该请人家吃顿饭当面表示感谢才行,王胜心想,随即又苦恼起来,请吃饭会不会反而麻烦了李想?

他陷入幸福的烦恼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