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海上马车夫 > 第449章潜在威胁

海上马车夫 第449章潜在威胁

作者:巡洋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9:43 来源:笔趣阁

第449章潜在威胁

神武二十六年五月中下旬,在英荷大海战结束后的第三天,正值中华帝国欧洲住屯军司令部准备对荷兰宣战趁机分一杯羹的时候,突然接到住英大使馆和帝国安全局双双发来的疾病紫色预警。

在中华帝国的灾难预警体系中,灾难等级被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五级预警。在这五级预警机制当中,前三种比较常见。蓝色、黄色和橙色为非战争状态下的大风、地震、火灾、洪水等灾难标志,橙色等级最高。红色为战争状态下的灾难,多表示为敌人大举入侵、屠杀等危险信号。而紫色最为特殊,被中华帝国最高统帅部定为对瘟疫等大规模传播性疾病的预警标志。

由于医疗技术落后,包括超级强国中华帝国在内的国家都无法预防和控制这种大规模瘟疫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冲击,因此一旦出现瘟疫其威胁往往远超过其他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要大,所以各国都将其列为最大威胁。

中华帝国欧洲住屯军司令部接到紫色预警后,顿时放弃了对荷兰宣战的计划。因为肆虐于14-15世纪的黑死病(即鼠疫)在1655-1656年间又卷土重来,再度侵入英国。半年内由伦敦的西区扩及东区。从1655年2月至6月,伦敦死亡人数由17人迅速发展到43256人,增加了几百倍夏季发作,6月后开始流行,死亡人数剧增。

瘟疫一直存在,但是英国政府隐瞒不报,生怕影响英国对荷战争的进程,更对中华帝国隐瞒,担心瘟疫影响中华帝国对英国能否战胜荷兰的信息动摇。

直到英国海军取得海战胜利,英国内政部无法隐瞒瘟疫后才通报出来。

由于瘟疫相当严重,中华帝国住伦敦领事馆紧急疏散滞留英国的国民,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欧洲特混舰队取消假日休息,全部用来撤侨。

在英华人多数都是中华帝国派遣过来援助英国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撤离极大的影响了英国的战争机器运转。尤其在英国陆军部和陆军系统内的华人顾问、教官和工程师的撤离,造成英国陆军部制定的登陆荷兰本土计划流产。

原本英国取得**群岛大海战的胜利后,可以直接运载陆军登陆荷兰,给荷兰最后一击结束英荷战争。但是瘟疫的突袭,造成的后果直接瘫痪了英国的战争机器,使得英国丧失了最佳战机。

对于瘟疫的冲击,各国政府无不变色纷纷采取措施。一切从英国输出的商品全部禁止入境,令英国工商业遭到沉重打击,损失惨重。

中华帝国在英国的怀特岛基地关闭,处于严格戒严当中,原本集结于此的六个整编步兵师因为担心英国提供的食物供应安全问题,也被迫撤离到直布罗陀。

瘟疫的灾难是空前的,伦敦人口的1/4、约1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整个大不列颠群岛死亡超过五十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使得英国国内一片混乱。

荷兰海军主力被歼灭,一度造成荷兰上下一片恐慌。然而,英国的突然灾难给荷兰人一个救命的喘息机会。荷兰议会一方面拨款重建海军,一方面派人秘密潜入英国捣乱。

奈特在海战中失利,为了将功赎罪,偷偷带上一支忠实的手下潜入英国的几个海军基地收集情报。一次偶然的机会,奈特趁着中华帝国在伦敦大规模撤侨的机会,偷偷潜入位于伦敦西郊的陆军兵工厂和军火库将其引爆。

巨大的爆炸造成兵工厂六千多工人被炸死,烈火冲天几百米,周围建筑物被摧毁并引起持续四天有余的8.12伦敦特大火灾,伦敦城被烧掉一大半,损失两千多万英镑,给英国政府造成致命一击。

奈特成功给英国伦敦制造了全球第一场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后,荷兰大议长恢复了奈特的海军总司令职务,并要求他将功赎罪。

奈特经过法罗群岛大海战之后,已经对英国皇家海军有了深刻的认识。此刻英国内部秩序混乱,中华帝国抽身事外,加上英国海军大胜后骄傲自大防备松懈。奈特决定率领残余舰队偷袭英国海军位于泰晤士河和朴茨茅斯海军基地两支主力舰队。

奈特此前已经摸清了英国海军在泰晤士河和朴茨茅斯港的情况,皇家海军主力舰队一大半都停泊在这两处地方。

中华帝国海军正忙着撤侨,怀特岛海军基地和英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之间可以钻空子。而泰晤士河水纹、航线和兵力部署奈特也一清二楚,因此在八月十六日这天,奈特趁着英国上下都在关注伦敦大火事件之际偷袭英国海军基地。

奈特知道英国海军防御松懈,尤其认识到了夜间偷袭的可能性,并利用间谍获取了泰晤士河的潮汐、水位、航线等情况以及伦敦地区的军事情报,还对水兵进行了夜间战斗的训练。

在得到元首的授权之后,他制定了两项大胆罕见的作战计划:第一项是偷袭伦敦。先将舰队在特塞尔岛外紧急集合待命,然后觅机偷偷驶入泰晤士河口,沿梅德韦河溯流而上,直达英国舰队的战舰船坞查塔姆,然后将英国战舰击沉或焚毁。

第二项是偷袭英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朴茨茅斯。由于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的出口正对着怀特岛,那里有中华帝国的海陆空军事基地,英国人向来认为中华帝国的军队在那里,全世界没有人敢袭击朴茨茅斯。因此防御松懈,加上这段时间中华帝国为了防止瘟疫传播到基地,已经严令军舰不得进入朴茨茅斯附近巡逻,这就给奈特偷袭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制造了机会。

这项超级大胆的计划得到了荷兰高层的首肯,奈特一旦完成将扭转英荷战争的结局。

但如此“大胆”的计划同样有着极大的风险:姑且不论沿途有英国的各种防御设施,仅泰晤士河口和梅德韦河就多沙洲浅滩,只有涨潮且顺风才能通过,稍一疏忽,错过潮位或是风向不顺、风力不够,则军舰就有搁浅的可能,况且英国海军的全部战舰未必都已进港不能作战。另外,对于硬体的依赖也是英军未能料到这次奇袭的原因之一:在梅德韦河口和查塔姆之间,设有一根长达800码、重14.5吨的横江大铁链。任何人也未曾设想到,荷兰舰队竟敢深入敌腹,将战火引至大英帝国的家门。

同样,在偷袭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的时候,奈特将面临来自后方怀特岛的中华帝国海空军的巨大威胁,稍有不慎偷袭舰队将万劫不复。战后,就连奈特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华帝国海军动作再快点的话,他将无法全身而退。个中艰险,着实令他害怕不已。

都说战争是一场豪赌,那么胜利女神大概常常会去眷顾那些敢于在关键时刻掷下巨注的人物,于是,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出现了。

八月十六日这天,奈特率领两支荷兰舰队(共计48艘战列舰、60艘小型船、47艘纵火船)航行到泰晤士河口。趁黑夜涨潮之时,先遣舰队顺潮流溯入泰晤士河,一路炮击,很快占领了英国希尔内斯炮台,夺取了贮存在此地的四、五吨黄金以及大量木材、树脂等物资。荷兰舰队横冲直撞,寻找并击毁发现的英国舰船,一些最好的军舰被俘虏准备作为战利品带回本土。荷兰舰队甚至还炮轰伦敦。

十七日,荷兰舰队长驱直入到达查塔姆船坞。英国海军在这停泊了18艘巨舰,每舰都在1000吨以上,荷兰舰队进入后打哑了岸上的炮台,登陆部队以及纵火船人员拆除或毁掉了河上障碍,很快英国就损失了6艘巨舰。其中蒙克的旗舰“皇家查理”号被荷兰人带回国内。

凭恃着“绅士风度”的英国人自然不耻这样的奇袭,英军的一位目击者写道:“这些威武雄壮、战绩辉煌的战舰的毁灭,是我生平所看见的事情中最令人心痛的。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见了都会伤心泣血的。”

荷兰舰队横行了三天,最后全部安全返航。之后,奈特便封锁泰晤士河口长达数月。

同时,另外一支荷兰舰队南下,趁夜色偷偷避开中华帝国和英国的巡逻舰,顺利驶入朴茨茅斯海军基地。

就像荷兰海军火烧西班牙人的菲律宾舰队和无敌舰队一样,荷兰人对于偷袭港口放火烧船的事情玩的相当明白,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级别的了。

被瘟疫和火灾搞得晕头转向的英国海军万万没有想到荷兰人敢如此大胆的跑过来偷袭,而对面的怀特岛基地内,司令官黄祖培虽然得到了荷兰人偷袭英国基地的报告,但却磨磨蹭蹭的不增援,导致英国海军在朴茨茅斯损失了超过两百艘各类战舰,其中大型战列舰被焚毁三十多艘,基地被烧得一片狼藉。

这次奇袭给英国造成了近600万镑的损失,更使皇家海军蒙受了奇耻大辱。英国遭此大败,加之瘟疫和伦敦大火两重灾难,已无力再战。

奇袭加速了英荷两国的谈判进程,两国在这场战争中两败俱伤,中华帝国的最终战略目的达到,将两个潜在的世界海军强国虐杀在摇篮里,因此积极出来调停,从两国当中捞取好处。

1658年8月25日,在中华帝国的调停下,英荷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放宽了《航海条例》,放弃了在荷属北非方面的权益,荷兰正式割让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并承认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势力范围。这个和约实际上意味着英荷两国在殖民角逐中划分了势力范围。第二次英荷海战随之落下了帷幕。

两次英荷战争后,英国和荷兰都损失惨重,直接战争损失超过五亿银元,间接损失超过十亿银元。两国停战谈判都没有扯皮,可以看出两国都没力气打下去了,因此冲忙结束战争。

原本,中华帝国还准备多拖上一些日子的,但是两国提出的条件都很简单,结果两国事实上不用调停就签署了合约。

不过,中华帝国的真正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未来二十年内,英国和荷兰都将无法崛起为海军强国。

中华帝国扼杀了两个潜在对手后,目光再次转移到第三个潜在对手,那便是法国海军。

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法国海军已经发展的很是强大了。在英国海军和荷兰海军主力被打残后,法国海军主力便成为欧洲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上除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之外的强大存在,对中华帝国海军构成潜在威胁。

至165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已经二十岁了。一直以来,这个国王都是被法国内阁和法国红衣主教架空权利的国王。路易十四从小在孔子学院学习,深受中华帝国文化影响。

当年神武大帝邓浩楠给路易十四安排的命运和人生之路看起来已经取得了成效,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令邓浩楠和中华帝国政府感到惊讶。

二十岁的路易十四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对于政治的运用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在中华帝国的暗中支持下,路易十四在神武二十九年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宫廷政变。他圈禁了他的母亲,派人暗杀了红衣主教马莎林,任命他的手下普莱西为红衣主教,教廷大权集中给路易十四。同时,路易十四向中华帝国兜售善意,取得中华帝国外交上的支持,给首相黎塞留和他的内阁施压,迫使内阁对国王负责,从而将法**政大权集于一身。

把持法国大权的路易十四,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权至上,推崇“朕即国家”,并且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理论依据。路易十四对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王国三极会议,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同时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路易十四还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整顿军备扩充兵源,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在思想上,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经济上,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科尔伯,推行重商主义。

按照中华帝国的战略目的,路易十四和他的政府应该是亲华的。虽然表面上法国政府上下奉行对华亲善政策,可是随着路易十四的一系列动作后,让神武大帝邓浩楠和他的帝国政府感到了疑惑。

凡尔赛宫的修建是中华帝国给法国的低息贷款促成的,邓浩楠的目的就是让路易十四过惯了奢侈生活后腐化整个法国。不过,看路易十四并没有被奢侈生活困住。

中华帝国支持法国的军事建设,希望法国走陆军强国而不是海军。但是路易十四十分向往中华帝国的强大海陆空军事力量,他的军事政策竟然是同时发展海陆空三军。海军力量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不断加强。

路易十四想让法国海军填补英荷两国海军削弱后的欧洲海军空白,称霸欧洲海上,但是这个政策显然不符合中华帝国的欧洲战略。

在陆上,中华帝国希望路易十四强大陆军后跟西班牙交恶,两大欧洲陆军强国火拼才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但结果路易十四却跟西班牙帝国打成一片,反而开始蚕食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向北欧扩张。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战争依然没有结束,神圣罗马帝国是同土耳其作战的主要力量之一。法国蚕食罗马帝国的诸侯国势必影响战局,俄罗斯帝国和中华帝国的战略目标都是彻底打垮奥斯曼帝国,法国的动作让两国为难。

虽然路易十四一再强调和中华帝国的亲善关系,但是他却迟迟不退出欧盟,回到同盟国的框架里。

种种迹象都表明路易十四十分的狡猾,对中华帝国实际上有阳奉阴违的迹象。

紫禁城勤政殿,神武大帝邓浩楠召集群臣商议欧洲策略时问及法国的情况。

“我们的目的是把路易十四培养成一条忠实的狗而不是随时会咬人的狼”

“皇上不必多虑”新任内阁首辅大臣李继国出列回道:“根据帝国驻法国领事馆传回的消息,路易十四掌权后,每每照会我住法大使,谈及中法亲善友谊世代和平长存。法国内阁的很多施政刚要他都询问我住法顾问,从其学习了十五年的中华文明来看,路易十四虽然披着白人的皮,实际上和华人无异”

邓浩楠点点头,他对于历史上的路易十四知道的并不多。加上如今历史已经改变,对于路易十四的判断只能从其他人口中获得。

如果可以,邓浩楠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路易十四,那样才会让邓浩楠安心。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显然很困难。

兵部尚书林风出列道:“启禀皇上,路易十四并不简单。二十岁掌控法国大权,虽然其中我们帝国发挥了关键作用,可路易十四并非表面上那样甘心被帝国控制就拿他的军事方针来看,他始终不放弃海军建设,那样将同帝国皇家海军构成潜在威胁。”

李继国笑道:“法国欠了一屁股债,路易十四这样穷兵黩武下去不出十年法国便会被拖垮。这不正好符合帝国的战略目的吗?法国是欧洲最后一个潜在威胁,就算拖布跨他,以法国区区实力根本不会实质性的威胁到帝国”

邓浩楠想了想,说道:“两位卿家都有道理内阁继续关注路易十四的态度,军方则密切监视法国的军事计划,做到有备无患”

二人急忙施礼称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