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唐远征军 > 第712章 .蜀王的提议

大唐远征军 第712章 .蜀王的提议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9 来源:笔趣阁

真是天竺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工程。

多达一百二十万人沿着总长度数千公里的恒河及其支流同时修筑河堤,引流渠水坝,顶着三月的淫淫细雨,袒露出黝黑的臂膀,唱着听不懂的土语歌谣,无数精壮汉子挥汗如雨的或是轮着磨盘原石几个人用力夯筑着河堤,或是跟着船一遍又一遍的清理着河中淤泥,挖深河道。

这一次,天灾面前,不管唐人,突厥人还是天竺人,迁移过来的波斯人头一次做到了人人平等,谁的家都被水冲走了,不修好河堤,谁日后也不安稳,火热的劳动场面,经常看到唐人的妇女准备了一堆午饭,直接抬上工地交由大家分享,或是休息中波斯人吹起来悠扬凄凉的胡笳来助兴。

劳动中,曾经种族的隔阂被不知不觉的打破了,唐岳父也终于愿意招个能干活的洋小伙,也有波斯壮汉如愿以偿娶到了温顺持家的天竺姑娘。

都言秦始皇残暴,修皇陵,修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劳动天下民不聊生,但换一个角度看来,正是不断派下来的劳役让曾经分为七国,意识形态上有着严重分歧的七国遗民融合在了一起,为大一统的华夏江山打下了基础。

虽然败在了阿拉伯战场上,不过临行撤退前,唐化后的天竺人同样的钟勇热血给李捷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孔子言,有教无类。单单重视唐人,他手中就只有几百万人口可供驱驰,还要防备着各民族叛乱,可要把境内各族融合起来,他就有数千万庞大的帝国民力可供挥霍。

这才是李捷停下了征战,回头专心治理国内,动用全国之力下如此大决心修运河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当然,其他原因也有,恒河泛滥的不像样子是一方面,印度水利资源丰富,不好好利用实在太可惜了又是一方面。

而且这次修运河又与以往历代朝廷,甚至往后推上千年的朝廷修河政策不同,头一次官府将兴修管理大型水利设施的权利让给了私人,商人们倒是滑头,恒河数千公里的流域被分为三十三段,深入农业区的二十段根本无人问津,恒河由孟加拉通往京师,再向北去喜马拉雅山口的重要十三段商路反倒争抢的大破了头。

修河工程量浩大,耗资惊人,不少商人自己根本负担不起,也是头一次,古代商人又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融资手段,学会了贷款,各种运河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外国资本的注入又带动了本国资本的好胜心,差不多一半的京师世家商人也是加入了运河的投资当中。

照比历朝历代修黄河,动用百万人,一修就是十多年甚至百年,闽国的工程时间却又缩短了不少,仅仅需要五年。

倒不是李捷学隋炀帝,死命逼着老百姓干活,而是钱给的足,让劳工有动力,而且修河之前,朝廷来了次整体规划。营造世家,宇文恺的后人亲自操刀,哪里容易绝口要加固,哪里需要修泄洪渠在汛期排水,哪里太过干旱需要修引流渠,在李捷回来之前,已经经过了工部一年多的规划,如今只需要照葫芦开工即可。

经此次修运河之后,本来就比中原可耕种面积更是多两倍的天竺,出产的粮食绝对惊人!

不过如此大好的前景下,坐在办公室里,李捷却快乐不起来。

“闽王叔,这就是芙蓉锦绣图,相传是先秦时代寡妇清亲自召集二十三位命妇共同刺绣给始皇帝的礼物,可惜未等锦绣图出蜀,始皇帝就驾崩于沙丘,让如此奇珍得已千年保存于巴蜀。”

一副绚丽的蜀绣织锦图展现在了闽王殿中,织锦足足有数米长一米多宽,上面花团锦簇,芙蓉锦官城的秀丽与繁华似乎在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整个刺绣还极其注重细节,芙蓉花的每一片花瓣,每一片叶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而且没有了那天的狂傲,陈彦也乖巧的真如同三孙子那样,对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李捷毕恭毕敬,说起来也是好笑,这小子是蜀王妃陈梦寒的侄子,也就是李捷哥哥,蜀王李愔的侄子,李捷自己的后辈,这幅芙蓉锦绣图本来就是李愔送给他的礼物。

可惜,在下首陈彦是心虚的毕恭毕敬到了极点,今天李捷却没有那一日的平易近人,反而对如此贵重一个礼物显得兴趣缺缺,懒洋洋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看的陈彦心里直打鼓,莫非闽王还在嫉恨那天自己和几个同伴的无礼?

“殿下,蜀王叔还托小侄向您问安。”心虚之下,陈彦又赶紧把他姑父蜀王李愔抬了出来,意思小的是您亲戚,您罚一下得了,千万别要了小的的小命,可惜,这位巴蜀年轻才俊的心思又白做了,李捷根本没注意到上面。

听着蜀王李愔,倒是终于让李捷回过了神来,瞅了瞅陈彦煞白的脸,随意的问道:“我六哥最近可好?”

可算说到了点子上,陈彦此行的目的就在于此,当即大礼一拜,拱着手就重重拜了下去。

“回禀闽王叔,蜀王最近,过得不是太好,朝廷对于巴蜀的赋税又是重了几分,为了民众安稳,蜀王自己不得不多承受一些,蜀王府过得很是辛苦。”苦着脸,陈彦就告起了状,听的李捷却是一奇,一贯富得流油的李愔怎么还哭穷起来?

不过片刻,李捷又是明白了过来,说起来事情还出在自己身上。

李捷征讨阿拉伯,抽调的是全国粮饷,原本中南半岛与闽国出产的粮食一少部分都出口中原,通过茶马古道与巴蜀换取蜀绣,蜀锦,茶叶桐油的货物,李愔再把这部分粮食加价卖到中原。

关中,中原虽然是产粮区,但这里人口众多,粮食消耗也大,李治征讨西突厥,征战辽东,所需要的粮食更是巨大,故此大部分都需要依赖进口,可这一年多闽国出口粮食锐减,战乱还不停,中原的粮食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压在了江淮与河南上,压的两地民不聊生。

李治没复辟的时候,满朝官员无人敢管,复辟以后,对于这个情况尤为愤恨,虽然唐代王族勋贵免税,但皇帝有要求进贡的权利,并且李治可不知道李愔是二道贩子,恼怒他故意藏粮不出,看自己的笑话,故而加大了对巴蜀的盘剥。

前一阵更是,李捷放狠话要征讨中原,逼得李治拉着重兵三十万入洛阳,还带来了数不清的达官贵人,这么多张口可个个都要吃粮食,可洛阳边上,经历了六年前的兵灾,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

吴王李恪供养着杨妃,是李捷的逆鳞,潜意识里李治还是不敢动他,倒霉的李愔也就成了替罪羊,李治要求巴蜀的供赋又多了两层。

这种情况下,李愔吃不消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看着低头小心翼翼望着自己的陈彦,李捷无奈的摇了摇头。

“回去告诉蜀王,让他不必担心,今年夏粮下来后,闽国往内地贩运的粮食就会多起来,让他撑过这个春天就行。”

不过垂着头,陈彦还是欲言又止的迟疑不定,看的李捷禁不住挑了挑眉头沉声问道:“又怎么了?”

“那个,蜀王他,他想借兵!”

“借兵?”兵权可是敏感词,他一闲散王爷要借兵,李捷禁不住皱着眉头站了起来,凝声问道:“借兵做什么?”

“殿下,巴蜀乃长江源头,只要有三万之兵,扼守住巴国,江淮一带,尽不可守,只要断了江淮的粮食,用不了多久,以李治穷兵黩武的性格,中原必然生乱!到时候殿下您振臂一呼,不需要闽国再出手,诸王也可以缴灭李治小儿。”

“你们这是要瓜分天下,不可以!不可能!”拍着桌案,李捷豁然站起,怒气冲冲的嚷了起来,一句话,吓的陈彦浑身一哆嗦,脸煞白扑通一声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眼见陈彦筛糠一样哆嗦的样子,李捷再一次无奈吐出一口浊气,最近令他不顺心的事情太多,火气忍不住就发了出来。敲了敲桌面,李捷又是一摆手,温和的言道:“你起来吧。”

“殿下,李治毕竟是蜀王以及殿下的死敌,他不死,殿下与蜀王,齐王,吴王等永无宁日,殿下为何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不过陈彦倒是挺忠心,没有站起来,趴伏在地上,反而神情激动的高嚷了出来。

“这个孤自有决断,回去告诉你家蜀王,如果他想自成一国,孤在南阳发现一片新大陆,方圆不下江南,水草丰美,物产丰饶,孤可以给他,但是大唐的土地不允许分裂!”

“你下去吧!”

怔怔的看了李捷两眼,陈彦终究无奈磕了个头,转头退出了书房。

长长出了一口气,扶着椅子扶手,李捷再一次坐了回去,片刻后,一双轻柔的手却是按在了他太阳穴上,不知何时从后面走过来的武媚娘温柔的帮他按压起来。

颇有些疲惫,李捷干脆闭上了眼睛。

安静了好一会,看到李捷似乎舒服的要睡着了,武媚娘才感慨的轻启朱唇问道:“郎君,你这又是何苦呢?你自己也知道,与李治的一战不可避免,天下,不可能有两个皇帝,就算不统治中原,如果还要华夏的支持,就必须要把李治弄下去!”

“孤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