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唐远征军 > 第580章 .回家

大唐远征军 第580章 .回家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饥饿的威胁下,李治还是屈服了。

每天如同提线木偶一般,在太监与朝臣的提督下上朝,下朝,祭拜,走秀,尤其令他痛不欲生的还是李世民遗留下的那本《帝范》,上面描绘了李世民心中仁君的形象,被太监们与重臣们一丝不苟的督促他执行出来。

这本书还是李治为了表达自己孝顺誊写出来的,如今,也不知道他后不后悔。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以自己的情绪来影响对局势的判断,实际上,李捷扶植李治重新上台,是一个很不理智的政治举动。

哪怕拥立他六哥李愔也比李治强,可在杨妃哪儿得到了一个否定,李世民哪儿宁愿暗杀自己也要扶植这个令李捷深恶痛绝的老十,一股气憋闷发不出来,李捷红着眼睛下了如此决定。

既然你们都推崇仁孝的李治,那就让他在这个位置上继续见证大唐的衰落好了。

出发点都草率了,如果不再布置得缜密一些,李捷这么多年闽王也就白当了,在立政殿带了这么多天,一丝一毫中,李捷基本上将权利切分成了三大块。

晚唐时期宦官掌控禁军,裹挟皇帝基本上提前一百年上演,北衙禁军皇帝私兵李捷几乎全都交给大小宦官们,而且还没限定他们征召北衙禁军的数量。

大行其道了几百年的府兵制,随着国家一统,没落已经成了必然,此消彼长下北衙禁军募兵的势力必定抬头,连明朝的四大太监都被李捷提前搬到大唐来了,宦官势力成长到什么程度,还真不好说。

当然,让这些天生节操忠心与鸟鸟一块丢了去的太监们一直发展下去对闽国也没有好处,为此李捷还把权利均分给关陇世家朝臣们以及外戚太原王氏长房,禁军很重要一部分千骑交给太原王氏,这样在长安城内权利的其余两部分也不至于成案板上的肉,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目前看来褚遂良作为权臣势力是最强悍的,但用不了多久宦官一旦插手朝政,不论外戚还是朝臣必然萎靡下去,到时候两家联手共抗宦官,这就是李捷要的长安城内权力平衡。

除了权力的此消彼长,三伙势力最大的特点还有,他们的权利都是剥离自皇帝李治,如果要保持住手中的权力,三方人全都必须压制住李治这才是让李捷最放心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是六天过去了,虽然闽国在关中的影响力随着大军逐步撤离而飞快的削弱下去,如今不论褚遂良与李义府还有李捷设立的四大首领太监依旧能按照约定三天汇报一次朝廷大事,眼前朝廷上下还在李捷的掌控中。

宝鸡流民大营,中军,一封薄薄的信纸在李捷手中抖动中。

帝恐于饥饿,现已就范,枯坐于朝廷,独居于太极宫,出入皆有宦官随从,未有单独召见朝官之机,杜绝汉之衣带诏耳,另尚书左仆射,司徒褚遂良今日嚣张跋扈,公然插手吾大内,奴才等效死与闽王,意将其打回。

这信是四大太监首领之一,李捷赐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写的,看完之后李捷禁不住乐的撇了撇嘴,老十李治虽然是最不受关注的一个,但毕竟是嫡子,长孙皇后所出,就算朝廷年赏也比自己等庶子多,一路上还顺风顺水做到皇帝,他李治什么时候挨过饿吧,果然,饿了两天就给直了过来。

不过说到宦官专权还真没错,魏忠贤寄来的信可与褚遂良的截然不同,刚刚看完的褚遂良信中,这位江西老西儿气急败坏的与自己抱怨着魏忠贤几个宦官干政,公然收拢朝廷官吏与门下,干涉朝廷大事,借机敛财。

不过斗就斗吧,制药长安不对闽国宣战,李捷是不论如何也不会再来一次千里下长安了。

收起了几封信,趁了个懒腰,李捷也是施施然走出了帐篷。

上一次李捷千骑入长安,各方面势力平衡下赚了个盆满钵溢,带出快二十万人回闽国,为征讨天竺积累下了人口基础,这一次闽国先后出动了军队两万,加上与阿史那思摩约定,五原突厥出兵两万,前前后后费尽心机反间,串联,威胁,遏制住长安附近多达十六万番上大军,如此大的付出,当然要再赚一笔才是。

帐篷外,李捷满眼望去,全都是层层叠叠的人,关中老秦!

关中人恋家那是出了名的,隋炀帝携十万骁果下江都,掠夺当地士人子女配给观众将士为妻,就地划分土地安置骁果军,饶是如此,骁果要求返乡的呼声依旧一浪高过一浪,甚至爆发了数次兵变,最终被野心家宇文化及利用,裹挟暴动的骁果杀入江都行宫中,几乎将隋室斩尽杀绝。

为了不亏本,这一次闽国就做得很缺德了,你不是恋家吗?那我就把你家烧了!后续绕道吐蕃一万五千闽国大军三个府之所以走的这么慢,就是为了移民抢人囤积粮草,后几个月中,闽国左武卫,右金吾卫,右卫在关中所过之处浓烟滚滚,经常是半个州半个县被闽军烧毁,本来这两年关中就灾害不断,粮食被抢了,房屋被烧了,数十万秦人流落成流民。

这一招还是李捷从太平天国洪秀全哪儿学到的,明明对闽国上下恨得牙根痒痒,可家没了,饭也没了,为了生存,不得已这些关中流民还是不得不跟着闽国设立的流民大营一路南下。

半年时间,少部分通过黄河,运河,直奔闽国,由那里出发继续开放空旷的东南亚,大部分则是走秦蜀古道,由宝鸡陈仓道奔汉中,再由巴蜀入吐蕃,走茶马古道,沿着康定,昌都,逻些,江孜等雅鲁藏布江流域吐蕃最富庶的地区出藏,最后由喜马拉雅山缺口入天竺。

不比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天竺被闽国攻占之后,不论对吐蕃还是对巴蜀,贸易量可以翻翻翻来形容了,为了维持这条新的流淌黄金的道路,不论蜀王李愔,吐蕃国主松赞干布还是闽国主李捷自己都是花了大力气来维持。

来的时候闽国的大军就是走的这条路哦,利用席君买在陇西的老关系轻松绕过了松州,奔袭长安直逼太极宫,回来时候自然也是走的这条路。

至于闽国流氓行为坑来了多少关中人,这个还真没数,一万五千大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在天下目光全都汇聚在长安之时,这些人出溜出溜也走了半个关中,大唐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偌大的大唐,几乎半数人口都在关中,涉及州县自少逼出了百多万人口。

可不一定烧了房子人就一定跟你来,骂娘中投亲戚的一大堆,占了三层,中途掉队的不知道有多少,而且跋涉几千里,沿途死去的老弱还不知道有多少。

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关中人的恋家还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少流民大营看到了宝鸡要出关中,居然有不少哗变的,出了大批粮食好不容易把这些人带到了这里,闽国如何会允许,抓回来的不论男女老幼都用绳子绑成串,压着向巴蜀前进,过了汉中才放开,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随随便便就出省旅游了,由巴蜀返回关中这条路可是难上加难,再逃跑闽国连管都不管,因为九层九会死在逃跑的路上。

李捷可不知道,自己这无赖的政策提前创造出一个词,解手!串成一团的移民可没办法上厕所,憋得急了就得向押解军官请求解手方便一下,不知不觉中,这个词就被随军的文士记录下来,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当然,这是后话了。

如今,看着滚滚而来的唐人移民大军,李捷却仅仅剩下自豪感,不论关中的权力走向未来变成什么样,这些到了异国拥护自己的唐人才是真正的本钱,有了二三百万唐人的支持,李捷有信心征服不可一世的大食伊斯兰!

“大父!”

就在李捷看着滚滚人潮自豪的时候,尚且稚嫩的童声忽然响在耳畔,惊起抬头望去,李捷却忍不住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

真是什么爹什么儿子,他小时候胡闹,换了李瑾这小子更胡闹,大军突入长安这半年,这小子仅仅在东西市玩了一两天就溜了出去,去找在关中各处带领闽军打劫的关中道行军大总管薛擎,跟着烧房子抢人不亦乐乎。

这会儿更是,穿着特制的小一号文山甲,骑的却是阿拉伯高头大马,领着薛擎家的小子薛长弓,药格罗家的混球弩失必唐生,独孤家的败家子独孤允文,还有十来个闽国权贵子弟,挎着弓,压着一批逃跑的移民欢乐地狂奔回来。

气的李捷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去。

似乎还没察觉,李瑾这小子兜着马到了李捷身边,兴奋无比的还举手画脚的嚷嚷邀功道:“大父你看,这些贱民敢逃跑,让儿子抓回来了。”

“贱民?闽国就是靠着这些移民打下来的,你父亲我也是靠着这些移民拥戴起来的,照你这么说,孤这个移民头也是贱民了?”

声色俱厉,李捷气愤的训斥道,训得李瑾当即小心地跳下马,把脑袋缩的低低的,不服气的小声辩驳着:“他们这不是还没有对闽国有任何贡献吗?”

“还敢狡辩?还有,谁让你擅自出营的?知不知道军令如山,都像你这般散漫孤还如何指挥闽国的千军万马?”

越训越来劲,老子教训儿子就是有瘾头,不知不觉中李捷训斥的眉飞色舞,唾沫星子飞溅,训得李瑾悲催的脑袋垂的更低,难得看到自己头儿吃瘪,唐生,独孤允文几个则是乐掉了大牙。

还好这时候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闽王妃萧蛮儿到了,看到李捷训儿子训个没完,这个丫头却忍不住一肚子酸水凑了过来。

“郎君,现在您还训修身呢,当初不知道是谁为了几百贯的东西,违反先帝命令私自跑出长安,领着十来个狐朋狗友,杀上了宁县边上的山贼巢穴,听说回了长安,陛下大发雷霆,打的某人两三天没下得了床呢?可是长孙姐告诉我的。”

“额~”

提起当初的囧事,一下子李捷就尴尬在了那里,没了词,看着李瑾这小子低着脑袋偷笑的肩膀直晃,萧蛮儿这妞还因为王皇后而醋意大发气呼呼的看着自己,脸憋得通红,好半天,李捷才无奈的憋出一句话。

“回家!”

几刻钟后,接受了最后一批关中移民的闽**营开始沸腾了气力,忙碌了数个月,闽国各个府的将士们却依旧干劲十足,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也习惯了天竺温暖的气候与风土。

回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