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大唐远征军 > 第494章 .战争的号角

大唐远征军 第494章 .战争的号角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简直是白痴!”

一封战报被丢在了地上,朝堂上,李捷怒火朝天的大吼着,看的位列朝班两侧群臣无不是瑟瑟发抖,闽王轻易不会发怒,但一旦暴怒,就绝对是怒不可恕。

也的确不由得李捷不恼火,为了迎波斯国主入境,席君买下令出城迎战,为了一个过气儿国主值不值得姑且不论,这个处置暂时还算得上得当,问题是联军刚成立不就,指挥不通畅,一战之下大食**队一触即溃,忘形了的旁遮普十来个小邦国主领着人就追了上去,哄抢战利品中被阿拉伯大军来了次血洗。

两万大军,回来了一百二十五人,小邦国主当场战死了八个,残暴的战场吓得其余旁遮普王公破了胆,二十多个小邦都吵吵着要撤军,形势一下子变得不利起来。

最窝囊的是,如今连大食出兵多少,军队配置如何,装备如何,士气怎样都没摸清楚,茫茫夜色中大食军一击则退,就在信使向朝廷传令的时候,席君买尚且在组织斥候出关探查。

“殿下,左武卫将军席君买指挥不利,应当予以问罪。”李捷刚发完火,就在朝堂上落针可闻时候,右侧文官列一个红袍官员忽然站了出来,抱着笏板就深深拜了下去,不算大的一句话,却犹如一滴水滴进了沸腾的油锅中,一下子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谁人不知道席君买是李捷最亲信将领,以前的朔王太保,班底中的班底,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惩罚席君买,这其中的政治深意可值得耐人寻味了。

尤其是提出之人,正五品的御史中丞郑伦。

中原官场一向以五姓七世家为最上,到了闽国官场上却正好反了个各,最受重用的不是关陇世家中的少数派,例如弘农杨氏,就是过气儿的江左世家,甚至闽地原本看不上眼的小世家都占了一片天空。

反过来,五姓七世家,除了李捷的本家陇西李氏外,也就太原王氏能受到重用,不过闽国宰相中,王玄策是太原王氏弃儿,虽然太原王氏自己恢复了王玄策宗籍,不过关键时刻被抛弃一通的王玄策真是怒火焚心,反倒挂靠在了江左王氏,让太原王真是丢了个大脸面。

至于闽国相王微,这小子也是出身王氏支脉,对于长房宗家没什么好感,曾经在草原上与李捷合作过的五房,七房倒是官运亨通,其余的也都是仕途坎坷。

尤其是棉纺织行会摆了李捷一道,率先倒戈向李治的荥阳郑氏,郑伦这正五品御史中丞已经算是迁徙到天竺领军人物了,其余的荥阳郑氏可想而知。

不过,在天竺可由不得他们清高,的确,为了稳定地方统治,婆罗门退出的土地很大一部分被让给了大唐搬迁过来的各世家,但权利才是土地的保证,如果他们嫌弃官职太小不出仕,有的是人想顶替他们,在天竺得到的肥沃土地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原产业,无论如何,大世家都割舍不下。

于是乎,让闽王听到他们的声音,见识到他们的力量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郑伦刚刚启禀完不久,浩浩荡荡,中原世家百多人纷纷出列朝班,一起弯腰拜下:“殿下,国法不可废,请依律惩治左卫将军席君买。”

繁多的官员一起出列,禁不住让议论纷纷的朝堂静了下来,看着一众义正言辞的官员,李捷也是禁不住眯起了眼睛,一个词语跃上心头。

党争!

以往闽国的决策机关最多时候不过三十来人,剩余都是执行者,权力的集中带来了高效率,也利于团结,如今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就由五六百,地方是稳定了,利益之争却不免带到了朝堂上来,如此即是。

“殿下,前线情况不明,并且联军初立,有些事情也超脱出了席将军的控制,此时提出惩治,恐怕不妥。”也发现了这股苗头的不对,首辅王玄策率先站了出来,冷然瞄了一眼站出来的一大堆五姓世家官员,这才朗然的启奏道。

毕竟是宰相,几乎凤台鸾阁几位大员全都跟着站了出来,同样察觉了事情的不对劲,荣升为兵曹判书的李敬业更是皱着眉头直接提出了意见:“殿下,当务之急是判定西方大食国的敌情,惩处席将军事宜还是容后再议吧。”

“殿下岂能因感情而罔顾国法!”眼看着李捷都点头连连,急了的郑伦赶紧高嚷起来,冷不防这个时候,不方便上朝,坐在后面垂莎听政的武媚娘却是猛地掀开垂帘站在了前面,挥起特制的女官大袖指着郑伦就怒斥了过去:“罔顾国法?好!”

“农部,鸿胪寺,礼部户部何来判定将军罪过的权利?殿前武士何在,还不把妄议朝政这群贼子拉下去,交由大理寺议罪处置!”

轰然应诺中,在诸多官员的慌乱中,数十个重甲武士推门而入,扯着慌乱中叫着冤屈的一大群红袍绿袍官员拖了出去,真正的历代朝堂可不像电视中的一样,一大群大臣忽忽悠悠涌上去,什么事儿都敢管,什么话都敢说,各部各有分工,一旦越部议论,那就是过错。

妄议朝政,事情可大可小,在中原时候皇帝需要世家支持,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闽国,李捷的中坚力量可是军队与背后不上朝的商会势力,有着财权与军权这才压得住被征服地区民族,更何况这还是几派打一派,任凭这些官员哭丧大嚷,却没有一个人出来劝阻同情。

就连领头的郑伦都呆滞在了当场,看着他目瞪口呆的模样,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微笑,武媚娘依旧是那么满面肃穆指着他言道:“御史台的确有监察百官过错奏事权利,但评判官员过错的却是凤台与大理寺,郑御史启奏殿下已知道,郑御史可以下去了。”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郑伦脑门上已经满是冷汗了,再无它言灰溜溜的退了回去,连带着幸免于难的五姓官员都是如同斗败的公鸡那样悻悻然退了回去,朝堂终于为之一清。

看着武媚娘也是发过威之后也是恰到好处的退回幕后,把决策权再一次留在自己手中,李捷也禁不住眼神一亮,难怪李治权利**这么严重的人都会默默怂恿着武媚娘专权,她处理的事情的确漂亮。

“殿下,是否组织援军,奔赴喜马拉雅山关口,以防大食国通过其它关隘侵入我天竺领土?”打发走了一行捣乱的,兵曹李敬业再一次站出了朝班询问起来,思虑了一下,李捷却是缓缓摇了摇头。

“不,单纯派兵防御不过就是把防守战打成了消耗战,那样的话大食国亡我之心永不会熄灭,所以孤决定,发动诸卫在摩亨佐达罗与大食国来一次大的决战,彻底打消大食国南下的野心。”

听着李捷激昂之言,所有臣僚却忍不住愣了愣,从大食国一出现开始,闽王就显得有些神经过敏,如今西北边界才刚刚露出一点苗头,就要发动全面战争,这,值得吗?

不过李捷这可不是头脑一热的想法,这事儿经过了深思熟虑。

重生在大唐的确是一件幸事,但重生在大唐,又与兴起的伊斯兰做了邻居,那就不是一件幸事了,金钱权力与土地能让人为之奋战,但宗教主宰的人的灵魂则能令人疯狂,就是靠着这股宗教的狂热,阿拉伯帝国能从贫瘠的阿拉伯半岛起家,逐步吞并了富饶的叙利亚埃及乃至于波斯偌大的河山,如今正是阿拉伯帝国最兴盛的时候,也是伊斯兰大军最可怕的时候。

不过,这种狂热毕竟不能持续太久,原本一贫如洗的统治阶层能共同进退,上下同干共苦,拥有的东西多了,权利的争夺下这种狂热则会被降低许多,根据李捷模糊的记忆,自要再坚持几年,就是阿拉伯帝国为了权力分列成逊尼派,什叶派争夺哈里发之位内讧的时代了。

一旦阿拉伯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内部权力争夺的混乱会给李捷足够的机会从喜马拉雅山打出去,没有了那股狂热的黑衣大食军队,李捷有信心战而胜之,如今,确实要固守住自己的地盘。

在这方面,后世的拜占庭同样给了李捷些启示,就是如今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怯懦无能,消极的防御,看到拜占庭软弱可欺的阿拉伯出出进攻,接连丢失了叙利亚,埃及,亚美尼亚,如今最后的兵员地小亚细亚都是朝不保夕,直到后来即位的君士坦丁四世,坚决的与倭马亚王朝打了四年君士坦丁堡攻坚战,并在全国性决战中用希腊火击破了阿拉伯大军,这才收复了小亚细亚。

看出拜占庭一时间拿不下,两国这才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珍贵无比的和平。

所以,李捷现在的战略思想就是一开始摆出强硬姿态,让本来就已经分身不暇的阿拉伯大军彻底放弃对天竺的**,转而专心维护在波斯的统治,然后慢慢的,慢慢的被波斯,拜占庭的财富果实所腐蚀,眼看着李捷坚定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叹了口气后首辅王玄策低头应诺。

战争的号角再一次被吹响,文臣们垂头丧气,武将们则是全都兴奋了起来,大步流星步出朝班,刀疤刘无比狂热的跪伏在地上高声拜倒:“臣愿为殿下先锋!”

“不,老刘,汝带领汝的旁遮普军留守曲女城!”

一句话就被否决了,刀疤刘愤懑的抬头愕然时候,却立马被更兴奋的诸将掩埋在了后面。

“殿下,臣苏烈愿为先锋。”

“臣李业诩愿为先锋。”

“殿下,请让臣为先锋吧,我薛擎定为殿下披荆斩棘。”

“先锋怎么也应该骑兵军担任才是,末将弩失必药格罗愿为殿下先锋!”

纷乱中,一大群武将争论起来,吵得李捷当即头昏眼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