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十七章 顾祝同的误判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十七章 顾祝同的误判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感谢书友沉木渔乡的再次打赏,并再次求票和会员点击,新人榜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早在得知康泽丧命的时候,老蒋就已经震怒不已,但这个时候中央红军的动向却突然变得诡异难测,连续让**吃了几次不大不小的亏,大有冲出牢笼之势,老蒋再顾不得江西的事,连忙赶到重庆亲自坐镇指挥,而让顾祝同全权负责剿灭这支“乱匪”。顾祝同对此自是十分上心,尤其是独立师亮出红军旗号之后,然而此人虽然用兵稳重,头脑却略显呆板,以为独立师还是挺进赣西之前的实力,而对其严重低估,尤其是兵力方面。结果,以为独立师兵力不多的顾祝同为了防止独立师四处流窜,将手头两个军五万多的兵力全线铺开,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并向老蒋求得了何键与陈诚的支援,前者在湖南严密布防,防止独立师流窜入湘,后者则命令身在赣东南“剿匪”前线的副手罗卓英调出一个二线师进驻永新县,防止独立师南下令当地本已平息的“匪情”死灰复燃。

然而,顾祝同布下的“天罗地网”却因为兵力太过分散,而被胡卫东轻轻松松地连续吃掉两个团,还顺带锻炼了队伍里的两万新兵。吃亏之后顾祝同保守谨慎的老毛病又犯了,为了避免再有部队遭到围歼,他在着紧调兵增援前线的同时要求前线尽可能收缩兵力,不让敌人有机可乘,殊不知胡卫东本来就没心思和他纠缠,见敌人的防线一收缩,立刻下令全军疾速东归,等到顾祝同反应过来的时候,独立师主力已经从容渡过赣江,回到了起兵的兴国县,路上还顺带扫荡了安福、吉安两县,消灭地方武装数千人,并卷走大量财货物资和知识青(少)年,除了没有烧杀**,手段相对温和,行径神似历史上的流寇......

但这种做法确实给顾祝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光是收拾残局、恢复那六七个县的秩序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哪儿还有余力去对付独立师啊?对顾祝同深感失望的老蒋不禁动了换将的心思,不久他便下令由“五虎上将”(注1)之首刘峙替换顾祝同的北路军总指挥一职,并全权负责江西“剿匪”重任。

而胡卫东自从在萍乡开始大肆征集知识青(少)年之后,所到的每个县分都没放过,甚至回到兴国之后也毫不客气地吃起了“窝边草”。可怜兴国青少年本就严重不足,一下子又被拉走了七八成(教育普及得太好的结果),使得原本就已经是“老的老、小的小。”的兴国县几乎变成了一个“老人县”和“女人县”,好在胡卫东考虑到地方上确实困难,将那些智力(也不是每个有文化的都聪明)、性格、人品、体质与意志品质方面明显达不到他的要求的家伙都在兴国等中央苏区县就地复员了(这根本不是在帮地方着想好吧,完全是在丢包袱......),至少各县适婚女青年找对象的困难稍有缓解......

但不管怎么说,胡卫东最终征召“知青”(这个历史名词因他而提前出现了)的比例较一开始还是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据后来的统计显示,非苏区县、也没有被康泽“改造”过的,一般只占总人口的1%-2%,苏区县和被康泽进行了“社会改造”的则要高得多,大都在4%以上,而兴国县更是无以伦比,达到了惊人的12%,“模范县”不愧是“模范县”,不足十万的人口居然让胡卫东挑出了超过一万个“知青”(其实应该说是“知少”才对,在现在的兴国县,18-25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由于胡卫东的穿越,兴国县日后不仅仅被称为“将军县”,还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科学家县”和“工程师县”,不过胡卫东却被怨念颇深的苏区群众给取了一个不雅的绰号——“人口贩子”......

其实,胡卫东这样搞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深知民国时期人才的匮乏,为了中国的将来,每一个有文化基础的青少年都必须好好培养,如果让他们留在如今陷入战乱和封锁的家乡自生自灭,即使侥幸可以幸存下来,由于缺乏学习成长的环境,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将所学的忘得七七八八,那就太可惜了。当然,胡卫东也有一点“私心”,兵工厂需要扩建,合格的军官也严重不足,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有文化的青少年培养起来,肯定要比文盲快得多......

有了这么多学生,自然得要好好教育才行,虽然条件恶劣,但胡卫东还是很快就建起了三个连固定校舍都没有、却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命运的三个学校:战术学院(后来成为抗日军政大学最重要的一个学院。)、炮兵学校(成立后教学范围不断扩大,后改名为“技术兵种专科学校”,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兵员,极大地弥补了人民军队这方面的不足。)和技工学校(本来胡卫东只是想培养一些熟练工人,结果学生里面却涌现出了不少专家乃至世界级的大师,这个学校也成为后来“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建校后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此胡卫东绞尽了脑汁,他一方面充分挖掘随军技术人才与军中老兵的剩余价值,而且对于那些好苗子,他还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亲自开小灶,以胡卫东超越时代的知识与眼光,在如今这个科技落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少在火炮、弹药学这两个主修专业以及十余个关联学科上他都能够算得上是世界级的专家,尽管由于年代跨越太大,他的知识与才能并不是都能用上......

注1:所谓“五虎上将”,指的是抗战之前老蒋与何应钦下面的中央军五个二级上将,即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个人。但五个人里面只有卫立煌真正算得上是名将,陈诚擅于练兵而不擅指挥,刘峙与顾祝同都有极大的弱点,蒋鼎文就更不值一提了。但在抗战期间暴露出致命弱点之前,刘峙却是五人之中风头最劲的,十几年国内战争中未尝一败(抗战输了一场就完全反了过来,此后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打解放军都未尝一胜......),如果他死在抗战之前,后世的评价或许会截然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