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八百二十九章 民族解放运动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与“jerryw1975”的打赏^_^

但令世界各国颇为无语的是,这样一个总体而言还很贫穷的国家却并不落后,至少尖端科技、特别是尖端武器科技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虽然由于发展策略的原因,这个时空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成功将人造卫星送上天的,但是准备充分的中国航天人却在世界上率先发射成功具有实用意义的人造卫星,而中国火箭的性能也比美国的更加出色,苏联就更比不上了,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中国不久前试射的那枚8000公里射程的洲际导弹上。

而在核科技方面,中国同样在这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上首座10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成功建成表明中国的核科技继续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而弹道导弹核潜艇和3000公里射程的固体弹道导弹的研制成功,则表明中国已经拥有了具有实战意义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这方面同样领先于美国和苏联。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里中国的核工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1956年中国武器级核材料的总产量已经足够制造8枚原子弹或者氢弹,如果紧急动员,产能还能在半年内再加一倍,虽然还是无法与财大气粗的美国相比,但相较三年前刚刚炸响了原子弹的苏联,还是明显要强得多......

不过优势最大的还是微电子领域,在二战后期研发成功这个时空最早的集成电路之后,中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又在短短5年时间内研发出功能强大得多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在一年7个月之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而历史上从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个过程足足花了13年时间......

由于中国政府对于这类研究一直严格保密,甚至委派人见人怕的康部长负责保密工作,而相关产品研制成功后也暂时只在保密级别很高的国防等机密部门使用。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苏联,都只能按部就班地自己研究,结果不但差距没能缩小。反而还被越拉越大......

不过,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影响更大的还是杂交水稻等良种的出现和推广,再加上水利建设、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战后中国农业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的发展速度。同时,人工养殖的大力开展和远洋捕捞规模的扩大,令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油水更足,而对一到冬天就没几种蔬菜可选的北方居民来说,温室大棚蔬菜的出现也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虽然这几年里中国的人口依然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是老百姓们还是能够感觉到伙食油水更足、菜色也更丰富了。

至于穿衣和出行,由于这几年里化纤工业持续以接近30%的超高速度增长和自行车更大范围的普及,进步的幅度比吃的方面大多了。倒是住房方面。依然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在建设方面的投资已经非常巨大,但因为中国基础设施太多薄弱,每年花在修桥建路和水利方面的开支就已经非常惊人,能够用于市政建设的自然就相对有限了。再加上中国这几年里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实在太快,几乎是每隔三五年就翻一番,因此住房拥挤的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解决。说起来还多亏伟人“重点发展小城镇”的正确思路,否则交通问题也会变得同样严峻......

在这五年里,中国政府不但努力发展经济。还积极拓展外交、甚至是输出革命,以打破西方阵营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合”组织的封锁,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继续巩固与阿拉伯联邦原本就很友好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廉价优质的稳定原油供应。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广泛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更是令西方殖民国家焦头烂额,其中最郁闷的莫过于美帝,本来还指望在霸主地位确立后接收部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地盘,结果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之后,不但新地盘入手的难度大增,就连美国自己的半殖民地菲律宾也掀起了反美风潮、在中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菲律宾的游击队越来越多,给给美国驻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不小的损失......

而菲律宾独立战争也正是战后前五年里最主要的三场局部战争之一,最终美国政府难以忍受无止尽的伤亡和消耗、被迫放弃了对菲律宾的军事控制。而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则更早地取得了独立,并且由于棉兰老岛上的居民与吕宋岛上的本有宿怨,又看不惯他们在独立战争中蛇鼠两端、独立后又仍与美国藕断丝连的恶心态度,最终导致菲律宾就此分裂成菲律宾(吕宋)共和国与棉兰老共和国两个国家。

受到菲律宾独立战争的鼓舞和中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不久爪哇及其东面的多个岛屿上也爆发了反对殖民者的起义和暴动,并因此诞生了爪哇共和国与东帝汶共和国这两个新生的国度。但是由于荷兰的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起义才开始他们就怂了,所以这两个国家独立战争的强度远远比不上菲律宾独立战争,因此还排不进“三大”之列......

比起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美国人与荷兰人,英国人无疑更加明智,不等英属印度的独立运动形成燎原之势,就主动放它独立了。这样一来,虽然英国会失去这片最大的殖民地,但是独立出来的新政府却可以保证为亲英人士控制,以后依然可以间接地向英国输送利益,而且也可以将其留在英联邦之中,保证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致下降太多。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后的英属印度已经穷困不堪,实在是很难再榨出多少油水了。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基本没有参加二战,但由于国内战乱不断,英属印度在二战期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却超过了3000万,其中超过1/3死于英印政府对赤色武装的残酷镇压(其间发生了无数次针对赤化平民的多次屠杀),而更多的人则是死于英印政府敲骨吸髓般的压榨掠夺。而自古至今都一直是逆来顺受的印度人居然也会如此不屈不挠地斗争,除了中国赤色党的背后支持,关键还是那句老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