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九十四章 战略性大轰炸(下)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再次慷慨打赏和投出月票^_^

好在德国空军是在己方控制的土地上进行防御作战,因此飞行员跳伞后大部分都可以生还并重新回到部队,因此这方面的损失比盟军要小得多。而实际上损失最大的,其实是夹在英德两国之间的低地三国,因为绝大部分空战都在这些地区上空发生,光是双方坠毁的飞机就已经给三国平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盟军的轰炸机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丢下炸弹的话,往往在返航前会将携带的炸弹直接丢掉以免降落时出现意外,这些炸弹自然也被三国照单全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虽然1945年扩大化的战略轰炸暂时还未能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也没有从德国空军手中夺取西欧大陆、甚至仅仅是低地三国的制空权,并且代价十分高昂,但不管如何,它还是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为了确保本土的安全,小胡子被迫从东线抽回绝大部分的喷气式战斗机和大批优秀的飞行员,令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制空权摇摇欲坠;而为了尽快修复被盟军战略轰炸破坏的工业区与居民区,德国有限的交通运力和工业劳动力又被大量占用,导致侵苏德军的补给日益困难,并且令小胡子不得不放开限制、同意工厂大量雇佣女工,德国以这个年代的标准来看本就不高的人口增长率因此不可避免地进一步下滑,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德国未来的发展潜力。

不过战争期间增加女性劳动力的比例本来就是正常的做法,事实上德国已经算是最晚这么做的了,就连人力资源更加丰富的美国都要更早一些,至于因为精华地带大片沦陷以及战争初期惨重伤亡导致人力几近枯竭的苏联,不但大量使用妇女、甚至是老年和儿童都成为了工厂与农场的重要劳动力,甚至还有大量身体较为健壮的妇女参加了红军,并且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1945年时甚至超过了百万之众......

通过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苏军重新获得了大量的机动兵力。而此时苏联战场上的轴心**队却日益显露出兵力不足的窘况,苏军统帅部决定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再次发动大反攻,将苏德战争目前的不利形势一举扭转过来。

已经被轴心国大军围困了很长时间的列宁格勒亟待救援,但是想要解开列宁格勒之围并不容易,至少也得动用150万大军才有胜利的可能,这差不多是苏联野战部队兵力的总和,如果再遭到失败的话,苏联的人力就有彻底枯竭的危险,如今的苏联已经没有玩这种豪赌的底气了。

而如果想要收复莫斯科的话,那就更是困难。苏军不但需要对付莫斯科及其附近的大几十万轴心**队。到时候列宁格勒外围的一百多万轴心国大军也肯定会包抄过来。苏军没有200万的野战部队是根本没有希望取胜的。而且当初的莫斯科大撤退相当成功,反而令现在收复莫斯科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虽然政治上还是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斯大林更相信实力。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将突破点选在了南线......

由于围攻列宁格勒占用了德军的大量机动兵力,目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虚弱,扣掉原则上不能挪用的高加索防线与乌克兰驻军和一直没被当成军队的伪军,曼施坦因麾下可以动用的全部兵力加起来才30多万,其中德军仅有二十几万,而且其中大部分兵力还被迫分散出去保护交通线和重要城市,因此当苏联的一百多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之后,即使是曼施坦因这位世界顶级的智将也无力抵挡。

虽然曼施坦因抓住苏军后勤上的弱点,充分发挥德军装甲部队的优势。近乎是虎口拔牙地歼灭了苏军一部逾10万人,但终因兵力不足被迫放弃了斯大林格勒及其周边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若非曼施坦因当机立断命令高加索的德军精锐部队北上支援、同时将那些仆从军和伪军全都丢下当炮灰,南方集团军群主力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苏军的南线大反攻虽然伤亡超过30万人,但却成功地夺回斯大林格勒和大片失地。多少恢复了一点苏联业已严重受损工业实力,同时苏联几近枯竭的人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巴库石油基地与乌拉尔工业区的安全。

而德军不但失去了之前在南线战场的取得的巨大优势,部队伤亡也多达20余万(当然还是没算伪军),其中德军的伤亡超过10万人,令退回乌克兰的曼施坦因不断向柏林发电求援。

乌克兰一旦有失,侵苏德军就有全盘崩溃的危险,可是此时小胡子也根本没有半点机动兵力可调了,德国本就人力匮乏,如今又是四面开花,战线还拉得极长,兵力够用才是怪事。无奈之下,小胡子被迫冒险从派到巴尔干镇压铁托游击队的德军当中抽调出30万精锐驰援乌克兰,再加上国内新编成的10万党卫军以及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挤出来南调的10万德军,曼施坦因麾下的德军总数又增加到了80万人,再加上罗马尼亚等国的大量仆从军,则更有120万之众,而且作为炮灰的仆从军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获得了增援的曼施坦因信心大增,很快就对苏军发起了凌厉的攻势。而此时南线的苏军正准备再接再厉、一举夺回粮仓乌克兰,因而斯大林大胆放权将高加索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主力也调派给朱可夫指挥,令其麾下的总兵力超过了200万,其中光是野战部队就有150万人,而且兵力还在不断增加。于是一场二战历史上双方投入兵力最多(双方累计投入的总兵力合计超过450万)的大会战由此爆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