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十三章 收获巨大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三章 收获巨大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感谢书友天苍野的打赏,下面奉上今天的第三更^_^

结果红八军团在太原的收获之大令胡卫东做梦都傻笑不止,光是金银等硬通货的总价值就超过了两千万大洋,而机器设备方面的收获就更是令他欣喜若狂,其中尤以总装机容量超过2万千瓦的火力发电设备,与设计中可以年产7万5千吨粗钢、4万5千吨钢材的全套钢铁冶炼设备(历史上这座钢铁厂刚刚竣工投产就被日本人占领,没给中国提供哪怕一吨钢铁就全便宜了日本人,想来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和能够生产五十多种合金钢的特种钢生产设备最令胡卫东惊喜。

只要将这些设备运回苏区,再经过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苏区的热电站装机容量有望突破3万千瓦,钢材年产量更是可以突破10万吨大关,他记忆中的一些经典合金钢型号也总算可以生产出来了,而巩县兵工厂也将不再只能生产技术工艺要求较低的枪械,更可以生产出一些后世经典的轻型火炮了,即使为此耽搁数月乃至一年的生产,在胡卫东看来也是完全值得的。

此外,红军还缴获到了压力容器的制造设备,虽然是技术层次较低的小型设备,但有了这个基础,合成氨、工业制氧等等便都有了可能,其潜在的联动效应更是难以估量(比如纯氧顶吹转炉技术的推广普及,可以令普通钢材的产能增加一倍......)......

而完整接管太原兵工厂则更令胡卫东高兴,虽然阎锡山中原大战失败后太原兵工厂被迫毁掉了大量设备并裁员超过八成,但经过这几年来的恢复,如今已经重新成为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之一,每月能够生产6.5mm口径步枪800枝、7.92mm口径步枪3000枝、捷克式轻机枪600挺、九二式重机枪90挺、一七式75mm山炮40门、一二式75mm山炮200门、75mm野炮150门、重炮24门(105mm口径,原料需要进口。)、迫击炮150门、迫击炮弹8万发、手榴弹30万枚、子弹150万发、炸药123吨。而且阎锡山藉此机会淘汰了原来的一些落后设备,使得太原兵工厂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将太原兵工厂与巩县兵工厂合并后,豫西苏区本就国内领先的军工生产自然更是如虎添翼。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太原兵工厂的弹药大多是日式口径的,抗战开始后随着缴获增加,人民军队装备的日式武器也会越来越多,有了现成的弹药生产线,无疑是很大的便利......

但对于太原兵工厂生产的那些枪炮,胡卫东实在有些看不上眼,除了一部分生产弹药的设备,其他的都得进行多少不等的改进以转产二四式半自动步枪等新产品,这也导致红八军团直到次年才开始享受到太原兵工厂缴获设备的福利。但不管怎么说,得到太原兵工厂的机器设备后,胡卫东终于可以发挥他在制造火炮方面的专业优势了,考虑到抗战在即,从头研发太费时间,胡卫东还是如众多穿越小说里写的那样,直接选用了那些现成的方案,而身为后世顶尖的火炮专家,只要机器设备满足要求,生产出样品仅仅需要十天半个月而已。

胡卫东穿越的时候中国的火炮已经堪称世界一流,尤其是在性价比、可靠性与威力这三个方面更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可惜由于这个年代的科技与工艺水平达不到要求,与成本等其他因素的考虑(比如后世铝很便宜,而这个年代很贵,电力同样如此。),那些最新型号现在基本都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可能,只好往前推一些寻找可用的型号。由于身管火炮对钢材质量与锻压设备的要求较高,连无缝钢管都不能生产的苏区目前纵使勉强生产出来,经济上也不划算,因此胡卫东很自然地将重点放在了要求较低的迫击炮上,主要是60mm、82mm与120mm这三种经典口径,其原型分别为pp89式60mm迫击炮、pp87式82mm迫击炮和w86-120mm迫击炮,后两种需要稍作改动,而经典的pp89式60mm迫击炮早就可以生产,只是那时巩县兵工厂生产子弹的任务太重,没有足够的多余产能,少量生产不但成本过高,而且还会导致技术提前泄密,所以不如不造,但现在吃下了产能更大而且同样以迫击炮为主打产品之一的太原兵工厂,那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了。只是由于设备运输与改造的耽搁,这三种被战士们分别称为“小红星”、“红星”与“大红星”的“红星”系列迫击炮直到36年下半年才开始批量生产......

另外,以豫西苏区兵工厂现在的生产条件,后世被欧美列强贬称为“低技术、低价格、低素质人员使用”、但在世界范围却最受士兵、尤其是穷国士兵欢迎的那三种“三低武器”之中除了107mm火箭炮尚需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测试外,ak-47系列突击步枪与rpg系列火箭筒都可以很快生产出来。但生产速度却受限于设备条件而不能令人满意,再考虑到鬼子仿制的可能,胡卫东只能暂时放弃,这个年代的中国虽然不能说是什么都不能造,可对于一心想要建设大工业体系的胡卫东来说,那真的是一穷二白啊!

夺取太原后能够有这么大的收获,先期入城的特战队员、太原城里接应的地下党组织和及时赶到太原城下的山地旅功不可没。若没有他们,红八军团就算能够攻下太原,恐怕也将有大量工厂设施毁于战火,城内的财富也肯定来得及转移出去,甚至可能给胡卫东来个“焦土抗战”,那样的话收获可就小得多了......

一向论功行赏的胡卫东当即宣布会将立功的特战队员与地下党员的名单上报中央请求嘉奖,而山地旅则更是直接被升格为山地师,兵力也准备由八千多人扩编至3万多人,空缺的兵员一部分从张钫那2万多绿林兵中挑选,剩下的1万多人则由大别山的红二十八军之中抽出,而这个山地师也将划入红二十八军的编制。与此同时,胡卫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原军团参谋长方永乐改任山地师师长兼政委,重新回到老上级高敬亭的麾下,军团参谋长一职则暂时由粟裕兼任,同时由于这半年来高敬亭再没犯过左倾的错误,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军事法庭来处置那些有嫌疑的部下,胡卫东便放心地将张鼎丞调回豫西苏区担任法院院长和军团政治部主任,而二十八军政委则还由高敬亭兼任,毕竟只要不犯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高敬亭在政工方面同样出类拔萃,这个才能不利用起来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