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教育改革(中)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与日本教育相比,苏联教育最被胡卫东称许的地方却是中国教育自认为很牛逼的应试教育,当然,如果准确来说地说,字面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只有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有所谓的“答题技巧”这个概念,而苏联教育最强的地方应该称为知识学习才对

在考到的知识均已学过的前提下,世界上可能没哪个国家的学生能够考得过中国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以及很多东欧国家的初中生就基本学完了咱们高中生才开始学习的知识,而高中阶段更要开始很多中国大学生才能学到的课程。至于大学生,可以这么说,一个合格的苏联理工科大学生或许考试分数永远也比不上中国人,但他们却普遍都有展开独立科研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都需要进行额外的专门培训或是成为了研究生之后才能具备

可以想象,苏联的学生即便不用像中国学生一样疯狂地啃“题山题海”,但学习的压力丝毫都不比中国学生小。和中国的题海战术一样,苏联教育如此填鸭式地往学生脑子里疯狂灌输知识,副作用自然是免不了的,历史上苏联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人数一直远不及西方(但比起中国来,还是强了太多。),与过早接受了大量知识而导致思维模式僵化不无关系,但是苏联却培养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与应用科学家队伍。在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方面苏联与东欧也一直相当厉害,因此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对于中国这个还在进行初级工业化的后进国家来说尤其如此,理论科学家咱们暂时用不上,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才是至少这二三十年里急需的

而如果与中国教育相比,苏联教育的优越性就更加明显,虽然同样是学业负担沉重,但苏联学生至少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中国学生额外获得的却只是离开学校就毫无用处的答题技巧,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何其之多!此外。苏联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认真刻苦远比“头脑灵活”更加重要,这恰恰更符合大学阶段和未来实际工作的要求,而一个只靠小聪明而擅于做题的优秀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乃至后来参加实际工作之后,却远没有一个脑子或许没那么灵活、但做事更认真努力的同龄人做得好。这或许就是“高分低能”只在中国较为多见的主要原因。

胡卫东对于为何独独中国的老师喜欢将题目出得奇难、甚至还习惯于故意设下一道道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可能遇到的陷阱恶心学生。曾与同样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十分反感的太祖进行过深入交流。后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官本位传统与古代科举制度的残余影响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古代中国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当官的人才,因此头脑灵活比什么都更重要。否则政治斗争中不被敌人玩死才怪,而钻研精神则相对次要得多(话说儒家经典那种似是而非的东西本来也不能钻研,类似孔乙己那样的腐儒就是钻牛角尖的结果。)。但问题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能够满足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合格劳动者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你国力不行,那么官吏再有本事也很难扭转乾坤,因此现代教育必须是全民教育(至少必须以全民教育为主),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作为最主要的目的,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却仍带有大量古代儒学教育的残余,这问题可就大了

此外,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还可以缩短教育周期,只要读八年书初中毕业了就可以进行小中专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出来后至少也是个技术工人,学得好的话当个出色的工程师也不是不可能,这一方面可以尽快缓解国家对于技术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学生父母的经济负担,毕竟现在的中国还实在太穷,现在的中国家庭又往往有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小孩,就算学费全免,如果小孩太晚工作的话,家里也很难坚持得下去

只是教师的出题习惯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却较前暴增,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本就不轻的学业负担,一时间怨声载道,甚至有学生以“反对压迫”等种种很有时代特色的理由表示不满、甚至直接还有人直接将状告到了太祖那里,而太祖又是最反对填鸭式教学的,因此很自然地站在了学生一边,导致胡卫东与其爆发了少有的激烈争执。身为穿越者的胡卫东深知十年动乱时期学校马放南山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太祖思想上自由主义的倾向提前遏止住,客观地说,完全放任自流的学习也未必就出不了人才,比如当年交了白卷的张铁生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问题在于类似管理之类的工作社会性很强,比起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其实更加重要,但国家现在最急需的人才却是理工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不下苦功将根基打扎实了就进工作岗位,那是绝对不能胜任的,须知即使是沈鸿那样的天才,也经过了异常艰苦的自学。

事实上至少对科技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科技人才来说,想要不劳而获是根本不可能的,就拿后世被人嘲笑说学生都是学习疯子的中科大来说,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十几位中国科学家(包括在中国上大学、但后来入了外国国籍的。)当中,大学生涯在中科大度过的比其他所有学校加起来还多,这已经足以说明勤奋用功有多么重要。甚至就连被国内舆论认为是素质教育的西方国家,那些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像传言中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用功,而是早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刻苦学习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