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南昌级巡洋舰(中)

就拿“南昌级重巡洋舰”上的9门203mm主炮来说,最初选用的是德国skc/34舰炮的改进型,由于胡卫东力荐使用了全自动装弹机,使这款历史上二战时期综合性能最强的203mm舰炮射速大大提高,达到了和美国203mm舰炮同样的每分钟6发的最大射速,但在射速大大加快的同时,由于中方提供的新型炮管钢,这款舰炮炮管的平均寿命却几乎没有减小半点。

改进后的skc/34舰炮已经和此时世界上的其他同口径火炮拉开了很长的一段差距,但德国人却没想到胡卫东居然还没拿出全部的干货。就拿炮管钢来说,胡卫东提供的配方和工艺是用于制造陆军火炮的,而陆军火炮的射速比同口径舰炮低得多,因此性能自然也低得多。

此外,德国的火炮专家虽然已经是世界一流,却还都习惯于先设计火炮、再为火炮寻找合适的材料,因此他们得到新材料后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替代,除了延长炮管寿命并没获得其他性能的提高。而身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最顶尖的火炮与弹药专家之一,胡卫东却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能来量身定做地设计大炮,因而在两艘重巡确定会归中国海军所有之后,胡卫东重新设计的203mm舰炮性能上要比德国大炮优秀得多,在精度毫不逊色的前提下,这款203mm舰炮不但最大射速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10发,而且炮管寿命同时达到了800发以上

不过,所用的材料好了,成本也相应地提高了很多,尤其是稀土、钨、钼等各种合金成分的用量更比提供给德国的材料高了好几倍。不过中国的资源储量远比德国丰富得多,尤其是稀土这样的中国特产,再加上203mm舰炮已经是中国海军口径最大的火炮了。而且南昌级重巡以中国的国力也不会装备太多,所以完全负担得起。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丰富但工业化程度低下的国家来说。生产工时和产品质量才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关键,而由于胡卫东一直以来狠抓的质量管理和火炮设计上的尽量简化,这两方面都足以令人满意。因此综合来说,胡卫东设计的这款203mm舰炮虽不便宜。但也不算贵得离谱,生产成本也就比原来的德式舰炮高了五成,考虑到性能上的大幅提高。性价比其实并不差。

再加上胡卫东为其专门研制的各种新型弹药(注1),其在实战中的威力更是远非世界上任何一款同口径火炮可以比拟,而新型发射药的使用则提升了火炮的膛压和炮弹初速,其最大射程更是超过了50公里,虽然因为命中率的原因,超过30公里就几乎不可能击中敌舰,但射程大的火炮威力也大(炮弹与发射药相同的前提下)啊!

除了南昌级重巡洋舰上的203mm主炮。胡卫东还新设计了一大批火炮,包括各种口径的高射炮、坦克炮、航炮等等,从而大大提升了人民军队的综合实力。但就连胡卫东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若非有了德国人提供的军用精密机床、万吨水压机等多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加工设备,他就算再有本事。中国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将这些火炮研制出来并很快开始批量生产,而如果没有质量优异的火炮,很多先进的特殊弹药也同样没法使用,所以就连当年一直都是苏粉的胡卫东,对德国也多少生出了一些好感,哪怕他明知两国其实只是在相互利用

另外还有一项关键技术不得不提,那就是装甲双面硬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令装甲的抗击穿能力大大增强,最大可以达到50%,虽然装甲厚度超过一定限度以后,提升幅度会越来越小,但以装甲不算很厚的重巡来说,依然可以获得相当明显的提升,再算上新型装甲钢本身性能的巨大优势,一块双面硬化了的80mm装甲板的防御能力几乎能与厚达三百毫米的日本战列舰装甲相比,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历史上这项装甲技术最初是由美国人发明的,而中国虽然研究开始得也挺早,但因为某些工艺上的关键没能弄清楚,工业基础又太过薄弱,成本始终降不下去,因此很自然地没法大量应用。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装甲专家们才终于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旦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问题就变得异常简单,而双面硬化装甲的成本也因此降到了比均质装甲也高不了多少的程度(这方面比美国都出色,但性能上不知道有没有差距。),以致于在最为廉价的轮式装甲车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胡卫东自然知道这项技术的秘密,但是之前的研究工作却一直很不顺利,直到获得德国的技术设备支援之后,原来的很多难题顿时迎刃而解,这项技术才终于成功破解,这令胡卫东不得不再次感叹工业基础的重要性。

这项技术研发成功之后,获益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的坦克了,尤其是轻型坦克,由于双面硬化装甲对于较薄的装甲效果特好,可以令其抗穿甲弹的能力提升50%,而抗破甲弹的能力提升幅度则更大(因为双面硬化装甲说白了就是极度简化版的复合装甲),以致于最新型号的八一式轻型坦克(注2)在重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竟然拥有了超过t34中型坦克的惊人装甲防护

注1:弹药方面深受胡卫东的重视,而德方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因此除了易被仿制的底凹与枣核全膛弹型进行了有偿的转让之外,胡卫东只帮德国人改进了一下穿甲弹头所用的合金材料配方和热处理工艺

注2:这也是第一款正式量产的八一式轻坦,与早期的试验型号相比,应用了最新的稀土装甲钢和双面硬化装甲技术,主炮换成了由57mm高射炮改成的坦克炮,另外发动机性能也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最大速度还是最大行程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