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零四章 四方战况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零四章 四方战况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书友“满伍哥”、“lbx5566”和“nqm”投出的月票,顺便求推荐票^_^

比起内战,胡卫东终究还是更想打鬼子,但在华中日军残部全部收缩于沪宁杭三角地带的现状下,十五集团军并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集团军重炮旅152mm/150mm口径的大炮难以击伤长江上日本重巡洋舰的舰体,而240mm重榴弹炮虽然威力足够,但机动不便且数量太少,至于反舰的利器轰炸机,目前华北航空总队已经所剩不多,光是飞行员和航校飞行学员的基本训练就差不多全占用了,而苏援航空队的苏式轰炸机航程又实在太短,在淮河以南至少建成十个以上的野战机场、或者203mm口径的重型加榴炮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之前,十五集团军实力虽强,但想要强渡长江,却还是不太现实的......

不过,被打怕了的华中日军同样不敢在陆地上与十五集团军争锋,因此很光棍地主动放弃了长江北岸的绝大部分地盘(其实本来也没占领多少,由于兵力不足,农村根本就估计不到,甚至有些镇子都只能全靠伪军驻守,一个真鬼子都排不出去。),只在长江上日军舰炮射程之内保留了一些据点。由此中原边区进一步扩大,地跨陕、豫、鲁、鄂、皖、苏六省,总人口超过了9000万,比其他所有边区和敌后根据地的总人口加起来还多,而工业实力就更是占了八成以上(注1)。除了长江北岸的一线之地,胡卫东赫然发现当初中央给中原边区下达的任务已经几乎全部完成,再要扩张的话就得和兄弟部队抢地盘了......

胡卫东由此意识到中原边区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基本可以肯定不会有什么大仗可打,胡卫东的工作重心也必然要转到边区的经济建设上来,除非十五集团军接到类似历史上四野入关这样跨战区的战略性作战任务。

不过,这样也好,这一年多来胡卫东实在是累坏了,若非他体质足够强悍。估计早就被累垮了,这下正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虽说经济工作也未必就多么轻松,但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四处转战、动辄几天几夜不睡觉、常常还得在疲惫中连续行军、甚至是急行军相比......

十五集团军不参战,可内战却仍在持续,在陕南地区。胡宗南坐拥40万大军。却龟缩在西安城中不敢主动出击。可他这样消极保守的做法却反而让新近病愈复出的徐海东没了可乘之机,由于华北边区与中原边区都新占了大片新的地盘,光是恢复秩序这一点就占用了大量的兵力,加之陕南山川形胜、路途遥远。因此两大集团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派出多少援军,因此徐海东现在手下不过10万人马(不过话说回来,他本来也不是能够指挥几十万大军的类型......)。

如果是野战,未必就赢不了胡宗南的40万大军,可现在胡宗南龟缩城中。城外又早就修好了大量的子母堡等坚固工事,一时间徐海东还真是有点“老鼠拉龟——无从下手”,只能分出部分人马开拓根据地,而主力则留在西安城外看着,希望胡宗南忍不住派兵出城,而给他可乘之机。但谁知道胡宗南却是死活就不出来,将徐海东气得不行,只能以手下这七八万人“围困”驻军40万的西安城,心想40万大军的粮草消耗非同小可。只要时间稍长,敌人肯定坚持不下去。

谁知道1938年初胡宗南奉命来到西安防范赤色党向川北渗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里迟早都会成为赤色党武装的攻击重点,因此一直都在拼命囤积粮草和弹药,如今储备的数量已经相当大了。虽然以四十万军人再加上二三十万市民的惊人消耗,终归不可能支持太久,但一两个月却是毫无问题的。而胡宗南的政治眼光一向强于其军事才能,早就看出这次内战不会持续太久。他只要守住西安不丢,让赤色党中央所在的西北边区与最重要的中原边区无法直接相连。就完全对得起他那位校长了......

比起进展有限的华北、中原与西北战场,赤色党驻藏司令员方永乐却给了中央一个惊喜,他在得知“赣南事变”的消息后当机立断,马上就派兵将拉萨毫无准备的几千**给缴了械,并利用这个机会将噶厦政府边缘化,在事实上完全控制了西藏的地方大权。兼并那几千**和部分藏军之后,方永乐指挥的赤色党驻藏部队总兵力超过了3万人,如果将筑路大军也算上,人数甚至不下10万。

按理说新编入了这么多乌合之众,部队应该修整编训一段时间以形成战斗力才对,但年轻的骁将方永乐却来了个“以战代练”。拉萨的情势稍定,他就亲率2万余人出人意料地顶着青藏高原冬季的酷寒向东翻越崇山峻岭攻入西康地区,诚然此时的赤色党驻藏部队并不能算是一支精锐之师,但问题是敌人更弱......

此时盘踞西康的川西军阀刘文辉虽然号称有3万大军,但装备低劣、弹药匮乏不说,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战斗力极差的“双枪兵”,又完全没有想到敌人竟然会在这个季节大举进攻,根本没作任何准备,结果理所当然地被打得落花流水,以西康崎岖陡峭的恶劣地形、极度落后的基础建设和高寒缺氧的严酷气候,刘文辉居然在不到一个月内将整个西康省全部丢光了(不过这也因为西康人烟稀少,拿下西昌后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传檄而定。),也难怪身在武汉的老蒋气得直骂“娘希匹”......

注1:即使西北与华北边区的苏援项目全部完成,中原边区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依然超过一半,何况从美国买回的设备与人才肯定也是就近给中原边区,未来与德国可能的合作同样如此,因此论发展潜力,中原边区依然无可比拟,即使后来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原地区也一直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没有之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