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军火采购(下)

ps: 感谢书友“悠散人”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虽然目前的dc-3型客机因为才刚刚投产三年多的时间,而且一直供不应求,因此现在的售价高达15万美元每架,但考虑到其出色的性能和惊人的使用寿命,依然称得上是物有所值。何况中福国际只买了20架成品送回国内供公务和训练之用,另外80架则都为特许生产,顺便买下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美方还负责进行人员培训,总的来说还是很划算的,毕竟类似这样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的项目,能够引进的话还是直接引进的好......

空军方面的采购量也同样不小,总花费超过了8000万美元,但无论是对于陆军还是空军,这次的大采购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真正算得上是“雪中送炭”的只有海军方面,尽管中福国际的采购并不顺利......

自从占领青岛之后,胡卫东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发展中国的军舰制造工业,但是与陆军和目前历史还不算长的飞机相比,海军舰船对于工业基础和技术积淀的要求更高,仅靠中国自己摸索的话,估计直到二战结束也别想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出来,因此引进技术、设备乃至于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二战之前正是列强最为重视制海权的时代(之后因为制空权变得更加关键,单谈制海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对于相关技术也都看得很紧,想要引进谈何容易?

须知苏联在1929年大萧条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中都没能在造舰技术的引进方面取得多大的成果(注1),更不要说是现在列强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设备出口管制力度的现在了,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不得不从造舰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的苏联引进一些小型舰艇的建造技术,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未来中国海军“飞潜快”的发展思路。更是由于当时除了苏联根本没有别的国家肯卖造舰技术给中国......

本来胡卫东的打算是在与德国开启全面合作之后,再利用这个机会从德国引进各种舰艇的建造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与人才,但却没有想到中福国际竟然能够利用杜邦财团的关系打通了美国各大军火商的门路。胡卫东自然知道二战期间德国所产的舰艇也就只有潜艇比美国的略好一些,其他的跟老美的产品相比都差了一大截(注2),因此能够从美国买到军舰乃至全套的造舰技术,这无疑是意外的惊喜......

但是罗斯福通过司徒美堂那些自豪的话语。已经早就了解到赤色党这两年来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因而提前意识到了中国赤化的不可避免和赤化之后的巨大发展潜力,即使不考虑意识形态的不同。他也不想培养出一个美国的竞争对手乃至未来的大敌,苏联崛起的教训已经足以让他反省了。因此,对于出售的舰种与转让技术设备的类别,美国政府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可以远洋作战的大型舰艇更是坚决不卖。甚至就连他们一开始同意转让的轻巡洋舰技术设备,也因为美国现役的轻巡洋舰吨位普遍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上重巡洋舰的标准而被最终否决......

好在美国海军部现在正因为三年造舰计划的大幅度缩减而犯愁,中国赤色党的采购却令他们看到了机会。经过一番接触,美国海军设法说服了国会,同意向中国出售2艘美国海军服役多年的奥马哈级轻型巡洋舰,单价高达1500万美元,比造价高了一倍还多。更不要说这两艘军舰都已经用了十几年,算上折旧费的话恐怕连500万美元都不值,但由于中国暂时找不到别的买家,因此美方在谈判中极为强势,即使毛泽民亲自出马杀价,也只是勉强将单价砍到了1200万美元,不过服务态度倒是不错,考虑到中国即使买下这些军舰也无法突破日本联合舰队的拦截安全回国,他们同意送货上门,并表示如果中方有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对这两艘老式轻巡洋舰进行现代化的改装,当然,改装费还是要收的......

接到毛泽民从大洋彼岸发回的电报后,胡卫东差一点就当场回电让其放弃购买,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当一回冤大头。身为一位“巨舰大炮”爱好者,胡卫东对于二战时期各国主要舰型的优劣十分清楚,特别是美英日德这四个国家,其中德**舰的内部结构设计是最为完美的,而美**舰的外部布局则最为合理,无论是武器还是装甲。因此哪怕得不到美国大型军舰的建造技术,只要能够将军舰带回来研究分析,一样可以学到这个长处,而且他还有一个如意算盘,那就是从德国引进大型战舰的建造技术,然后将美**舰布局上的优点融入进去,那就可以兼取两**舰之长了。当然,胡卫东也知道这并不容易,因此故意提出了一些改装的要求,然后派出青岛造船厂精挑细选的一些技术骨干前往美国,名为监督,实为偷学,就近观察和研究美国人布置舰上武器、装甲和其他设备的思路......

注1:不过这也因为苏联在财力有限的现实面前,选择了先实现陆军与航空部队的现代化,直到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空前成功,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之后,才加快了红海军现代化的步伐,但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从大萧条中缓过劲来,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什么都卖了......

注2:二战德**舰设计落后这一点或许有人持有异议,但即使是最铁杆的德粉,也无法否认二战时期德国的水面舰艇性能上比不了同档次的美**舰,而且德**舰的建造速度比不上美国,造价居然也没优势(要知道当时美国的人工费用比德国高得多),综合下来一比,这差距就更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