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零二章 液冷还是气冷(上)

ps:感谢拙”再次投出的月票t-t

除了提纯工艺,边区的飞机制造、特别是航空发动机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只看眼前的话,价值或许比提纯工艺的进步还大。。。。。。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运行时,往汽缸里喷射水或水与某些液体(最常用的是甲醇)的混合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输出功率,最多可以达到三分之一。虽然这会缩短发动机寿命,而且飞行中较短时间内连续使用的话效果会逐次下降,但其意义依然十分巨大,应用之后哪怕是设计最大速度不如敌机,也有了追上的可能,而我方飞机被敌人追击时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迅速摆脱,因此华北航空总队的飞机全部加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发动机喷水器之后,足以令华北航空总队的战斗力增加数成,而生存率更是倍增。。。。。。

胡卫东记得这项技术应该是40年前后开始先后被各国航空专家发现并应用的,因此华北航空总队的优势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但既然小鬼子现在还不会这一招,那么有一天便宜就赚一天。再说了,即使鬼子也会了,咱们会也总比不会要强吧?

当初出国的时候,胡卫东对于发动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人才最为重视,因此无论是数量还是平均质量都相当不错,但活塞发动机项目组中并没有世界级的大师领军,加之又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些人之间还语言不通、相互交谈都得靠翻译,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中国的工业基础自然也远不能与列强相比,至于胡卫东,他虽然来自于后世,却毕竟不是一位航空专家,除了喷水之类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刚好当年无意中记住的要点,他在设计方面也帮不了什么忙。因此目前“中原边区发动机研究所航空部活塞式发动机项目组”的研发能力与罗罗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不过,胡卫东脑子里的一些材料配方和工艺却是可以派上大用的,虽然他记得的那些合金钢钢种大多是火炮与装甲所用。但因为总体性能比二战时期的材料强了太多,因此客串一下也还是多少要比目前列强选用的航空发动机材料强一些,并且这两年间边区数量日益增加的材料科学家们还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发动机的需要开发出了一些更加合适的衍生合金钢材料。。。。。。

要知道材料技术可是发动机技术进步的最大限制因素,所以即便不考虑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的喷气式发动机项目,光论目前各国飞机所用的活塞式发动机,胡卫东也相信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列强,而且应该不需要等待太久。因为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这些来自于十几个不同国家的发动机专家已经成功整合为一个团队,他们生产的第一款航空发动机虽然功率只有900马力,但无论是油耗、高空性能(即便不考虑涡轮增压装置的帮助)、可靠性还是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综合来说已经超越了苏联和日本的水平,与德法相比则各有千秋,仅比英国与美国的发动机差一些。不过即便如此。由于设计中的歼-1与轰-1均是以二战中后期的经典机型为模板,对发动机功率的要求很高,因此暂时还没有合适的心脏,而首飞自然也只能推迟了。

在青岛缴获到300台鬼子的最新航空发动机之后,身为外行的胡卫东因其功率较大。便建议先用鬼子的发动机完成首飞,以尽可能地节约时间。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一场航空发动机的“气冷”与“液冷”之争却由此爆发。。。。。。

胡卫东穿越前就知道英国罗罗公司的梅林发动机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好的活塞式发动机,而罗罗公司的长盛不衰(虽然战后一度破产而被英国政府收购,但技术上罗罗公司一直都领先于世界。)更是令其印象深刻,所以出国期间他对罗罗公司的人才、哪怕是淘汰下来的都视若珍宝,开出的价码比其他公司的高很多,但且不说收入不平衡会令别人眼红,技术上也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二战期间英国的航空发动机以液冷为主,而梅林发动机更是其中的王者,可是美国却在气冷航空发动机方面独步天下,并且因为美国发动机公司为数众多,在美国挖人的难度远比向在英国一家独大的罗罗公司下手容易得多,因此美国专家的人数比其他国家的加起来还要多一倍,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项目组中来自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专家地位最高,他们自然要搞自己擅长的液冷发动机,可是他们人少,项目组中大部分专家来中国之前却都是搞风冷发动机的,这就产生了直接的分歧。起初由于胡卫东的支持,罗罗公司的专家地位很高,因此两种飞机的早期型号都预定选用液冷发动机,然而这次装上鬼子的发动机试飞成功后,那些技术人员终于忍不住发难了,因为鬼子的发动机是气冷!

“既然气冷发动机可以满足需要,我们为什么要选用昂贵而又不那么可靠的液冷发动机呢?而且气冷发动机工艺要求低、生产速度快、改进潜力大,很明显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生存力相对较强,也更适应中国飞行员稀缺的现状。”,一位来自美国惠普公司的年轻工程师如是说。

而来自英国罗罗公司的总工程师托马斯则坚持认为,液冷引擎的汽缸排列成狭长形,迎风截面积比气冷引擎要小,机身产生的阻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在高空,而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飞机升限也比使用气冷的要明显高出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