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八百零八章 科技强国(上)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八百零八章 科技强国(上)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好在当初政府为了增加资金积累以加速工业化,一直将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压得很低,因此这个时候反而大有余力,只需将积累的比例稍稍降低一些,国内的工人农民感到日子好过了,自然就不会在乎经济数据上的那些数字了。事实上,由于1946年中国经济增速骤减是因为用工荒导致的,所以工人的工资奖金在这一年的增幅比此前哪一年都大,只是那些私营企业主的日子比较难过

而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也在精神上令国人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客观上同样起到了提升国内民众支持率的作用。因此1946年中国国内依然是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大幅下滑,但科技方面却取得了超越以往任何一年、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丰硕成果

其中成绩最大的自然还是集中倾国之力的“911工程”,除了首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911工程”这一年还拿出了很多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其他重大成果。

经过这五年来的艰苦攻关,1946年里中国终于在新材料和加工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中国有可能研制出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液体弹道导弹和射程超过1500公里的固体弹道导弹,前者将令中国的陆基核威慑力量暴增数倍,并且由此获得发射实用型人造卫星的能力,而后者则令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成为了可能,其意义如何高估也不为过。

此外,集成电路也在这一年实现了量产,同时集成电路计算机也终于研制成功,后者令中国导弹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大幅增加。若非如此,就算中国将射程5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搞出来,也会因为精度太差而动辄落到目标城市的郊外、甚至是更远的地方。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如果是对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更高的其他类型导弹。那就更不必说了。

在此基础上,1946年的下半年,中国先后进行了固体弹道核导弹与液体远程弹道导弹的试射,并且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了在敌人防区外发起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必须说明的是,因为目前世界大战还在进行,中国不可能派出船只到远海去收集数据。因此减少了液体远程弹道导弹火箭燃料的灌注量让其只打到了东海,尽管它的设计射程达到了5400公里,打到日本都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出于安全、保密和节约的考虑。这枚导弹也没有装上真正的核弹头,反正近程核导弹的实弹试射已经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了。

除了战略武器,中国还成功地研制出了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其中反舰导弹还由此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是历史上后世成为主流的小体积掠海巡航反舰导弹,由于尺寸和重量较小。这款被命名为“鹰击-1”的反舰导弹可以用护卫舰、快艇和飞机搭载,非常适合中国海军以“飞潜快”为主的建军思想,但是因为威力较小、特别是穿甲能力的不足,让它对付排水量动辄好几万吨而且还有坚厚装甲保护的各国新型主力舰,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另外最远不过20公里的射程也是个问题。

因此中国还在某位年轻科学家的提议下,研制了一种类型于历史上苏联“花岗岩”的重型反舰导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各国海军的近防火力远不能与后世相比,因此反舰导弹可以造得很大,所以中国研制的这款“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威力甚至超越了历史上的“花岗岩”,而且其更大的尺寸还让其可以装上如今体积已经大大缩小的计算机和功率更大的雷达,它也因此成为了这个时空世界上第一种具有末端自主寻的能力的导弹

虽然所用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性能比不上历史上“花岗岩”所用的那么好,但因为尺寸更大的缘故,“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的射程并不比“花岗岩”逊色多少,达到了350公里以上。在射出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在预警机的指引下于五六千米的高空飞行,速度约为1.5马赫,靠近目标后导弹会接到来自于预警机的指示打开雷达,制导方式由此转为主动雷达制导,并从高空稿下来扑向雷达信号最强的目标,飞行速度也会很快加大到2.5马赫以上,以目前各**舰低下的防空能力,纵然“海鹰-1”的尺寸大了一点,但是速度如此之快,想要拦截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预警机的引导下,“海鹰-1”重型反舰导弹的精度接近百分之百,而且电子干扰对其也几乎是毫无影响的。而如果没有预警机的帮助,“海鹰-1”也可以采用“惯性制导 定时打开主动雷达”的机制,不过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就要差得多了,实战中的有效命中率不过一成多。但即使如此,“海鹰-1”依然是这个时空最可怕的第一代重型反舰导弹,由于本身的惊人重量,以及从上而下稿打向水平甲板的攻击方式,“海鹰-1”只需一枚就能令世界上最大的航母丧失战斗力、甚至直接击沉,就算是蒙大拿或者兴登堡这样的超级战列舰,也只需要三五枚命中就可以击沉,如果是驱逐舰这样的轻型舰艇,“海鹰-1”甚至可以自上而下完全击穿其脆弱的舰体

注1:生产氢弹需要原子弹来点火,而中国两次核试验后已经仅剩1枚原子弹可用了,虽然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浓缩铀和钚的工业化生产,但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一年的产量只够造两枚2万吨级的原子弹而已,再加上中国核武器的研发进度快得惊人,估计一年后试爆氢弹的其他条件就都准备就绪了,所以原子弹不省着点用是不成的。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