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八十八章 韬光养晦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八十八章 韬光养晦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打赏和月票,感谢书友“太阳真人”投出的月票,感谢大家在这段困难的日子里对本书的继续支持tt

此外1944年末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英国的间谍经过长期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德国重水工厂的位置,丘吉尔立即派出一队特工去解决这个巨大的威胁,而这些军情六处的精英也没有令盟国的领袖们失望,他们成功地破坏了这座工厂,令德国至少损失了一年的重水产量。虽然当初由于胡卫东的提醒,这个时空德国石墨反应堆项目没被劣质石墨坑死,但是重水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英国特工的成功奇袭让德国原子弹的问世至少要推迟半年,这就给了“曼哈顿计划”进度因为那次惊天核爆而被大大延缓的美国科学家们以迎头赶上的机会

继前一年的爆发性增长后,1944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其中工业产值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除了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增加投资之外,国外的大量军事订货也是十分重要的增长动力,除了日本人继续订购舰船之外,处境日益艰难的苏联也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武器弹药,之前从中国提前要回的贷款等于是换了个方式又很快回到了中国,只是严格来说,掏钱的其实是美国人(注1),至于苏联人自己。硬通货早就已经所剩无几了

即使以官方汇率计算,1944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也超过了180亿美元,超过了初步消化占领区而国力大增的日本和大片精华地区沦陷的苏联,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而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则提升更大,首先看原料方面,1944年中国生产粗钢1500多万吨、发电1200多亿度、水泥1.2亿多吨、煤炭2.3亿多吨、原油近1500万吨,全都位居世界前三,而电器等工业制成品产量的排名则更加靠前,其中塑料等新兴工业的产量更是惊人,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而在科技方面。中国这一年里也取得了大量激动人心的重大成果。例如集成电路计算机虽然还未研制成功,但是华罗庚等优秀的中国数学家成功地完成了关于二进制算法和数据位数对应地址总线编码理论等课题的理论预研,只要硬件水平一到门槛就能搞出数字计算机,其意义之大难以估量。

不过胡卫东更加期待的机械加工与材料工艺方面的进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但仍然不足以生产出更大推力的火箭。尽管如此。最大射程达到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依然领先于世界。只是由于中国那糟糕的地理位置,这个射程的弹道导弹打苏联够不着精华地带、打美国和德国更是连边都够不着,而打日本又根本不需要这么远的射程。这就决定了这款被命名为“东风2”的中程导弹导弹依然只是过渡型号

其实即使是最大射程只有3000公里的弹道导弹,所用的火箭技术也足以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发射卫星的壮举,只是重量必须严格限制,以中国目前的电子技术,送上去也就是起到一个象征意义,对于军事和经济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反而会因为难以保密而过早引起列强的注意和警觉,不利于中国目前的韬光养晦,因此胡卫东干脆给卫星提出了过高的功能要求,令其就算研制出来了也必定重量过大,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火箭技术追上来

而装机容量超过1万千瓦的中型压水式核反应堆的建成,不但标志着中国核电商业化开发的开端,也意味着核动力装置上舰具备了可能,再加上大型远程常规潜艇与水面弹道导弹发射平台的研制成功,胡卫东有信心在23年内研制出可以投入实战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尽管在导弹水下发射的技术成熟之前,暂时只能浮出水面发射导弹,而且只能采用射程近得多的固体火箭,但也总比陆基导弹完全够不着要强得多

除了“911工程”在战略兵器方面研究的成果,1944年也是中国常规武器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歼2喷气式战斗机与被命名为“解放式主战坦克”的59魔改成功定型生产,意味着中国在目前世界上新武器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又重新获得了部分常规武器的性能优势

而且更加重要的枪炮弹药虽然没有推出新的型号,但是产量却持续着高速的增长,再加上汽车拖拉机产量同样迅速增加,中国解放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较前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令其不但足以守卫我们的国土,也有能力主动杀出国境,从根源上摧毁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

经济与军工的高速发展令党内军内开始滋生出过分乐观的情绪,甚至就连太祖也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会议上说出“太平洋现在不太平,将来由我们管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太平洋’。”,听得胡卫东直冒冷汗

作为中国工业与军工的总负责人,胡卫东深知如今中国的实力远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强大,弹道导弹虽然水平世界第一,但够不着有重大价值的目标,依然没有太大的意义,后勤能力虽有很大改善,但即使按照早期的补给标准,也只能支持120多万轻步兵部队出境作战,而且距离不能太远、时间不能太长,何况这几年好日子过下来,部队能否还像当初那样吃苦,胡卫东心里也有些没底。

注1:美国工业虽强,但比历史同期反而有所不如,后勤运输能力由于德国更加成功的潜艇战和美国海军在正面战场一次次的丧师失地,就更是如此了,因此美国政府对于这个时空更大的援助需求,现在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而中国与苏联的弹药口径基本一致而又直接相邻,因此直接出钱从中国订购后运往苏联,就成为了美国政府必要时紧急弥补缺口的无奈选择,尽管罗斯福心底里对迅速崛起的赤色中国一直都很担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