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找 油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五十八章 找 油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穿越前胡卫东曾经因为好奇了解过欧洲石油储量,结果惊讶地发现德国历史上居然足足采出了2亿多吨原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每一年的产量都不少于一百万吨,多的时候更有好几百万吨。),加上还未开采出来的石油储量,那就更多了,虽然这个数字与那些产油大国不能相比,但如果按单位土地面积来算,德国历史上探出的石油储量居然比中国还多一些,胡卫东后来还查了不少别的相关资料,对历史上德国主要的产油区也知之甚详,现在正好能够用上。

目前德国尚未找到的可采石油储量至少有2亿吨,其中哪怕只有一半可以开采出来,也能增加几百万吨原油的年产量,这虽然与美苏这样的产油大国无法相比,却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德国缺油的现状,进而影响到未来的二战进程。自从华北抗战以来,胡卫东对于中国独力打败日本已经充满信心,因此美苏这两个战后的超级大国自然要尽量削弱了,而德国就成为了胡卫东心目中一把可以利用的“刀”。再说了,真能找到石油的话还能赚到大钱,何乐而不为呢?

李四光自然不知道胡卫东的心中所想,闻言有些心动,答道,“只怕时间上来不及。”

“我们至少要一个月后才离开欧洲,这段时间里你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用不了几个钱,积累一点经验也是好的嘛。”。胡卫东笑道。

于是李四光立即就兴冲冲地上路了,他很快就发现欧洲虽然石油储量不多,开采条件也偏差,但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人素质也较高的缘故,只花了几天时间,第一口勘探油井就立了起来,这速度在国内根本不敢想象。而胡卫东圈定的那些范围其实已经相当精确,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勘探的速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李四光就找出了第一个有开采价值的油点,其后更是不断采出工业油流,探明储量迅速超过了三千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消息传出后顿时轰动了世界,作为投资实体的中福股份股票价格连续多日上涨,而李四光的名字在国际地质学界也渐渐有了一些名气,尽管此时的西方人依然顽固地否定地质力学的科学性。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希特勒了,他很清楚德国即使在战争初期的偷袭得手,一旦陷入持久战,人口与石油的不足就会成为致命的隐患,现在好了,先是有青霉素变相缓解了人力的不足,现在德国南部又连续发现了多个油田。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带来的,这下种族观念极强的希特勒也不禁对中国人另眼相看,除了运往根据地的第二批货物不再拆解得那么彻底之外,**方面居然也得到了好处——德国方面提前交付了一批武器弹药,而这批物资足以装备好几个师

胡卫东离开欧洲的时候将李四光也带走了。但在他圈定的那些勘测地域中,中福股份有限公司就地招聘到的地质学家与石油工程师仍有很大收获,而这些发现又激励了德国政府,使得德国乃至后来合并的奥地利境内都兴起了寻找石油的狂潮,以致于欧战爆发时德国(含奥地利等战前获得的土地)的原油年产量竟然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吨,这不可避免地对二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对石油资源极为渴望的日本政府也因此加大了在东北地区勘探石油的力度,但大庆油田的平均油层深度接近1500米,而日本此时的钻探深度连一千米都不到,自然都是白费功夫。加之日本的地质学家深受西方“海相成油”思想的影响,又出于习惯性的歧视,潜意识里始终不愿相信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理论,因此勘探的信心严重不足,而且日本的国力也远不能与德国相比,节约思想更是达到了几近病态的地步,在花费了几百万美元还是一无所获后,日本政府终究还是放弃了在东北找油的努力,而将解决石油短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

中福股份在德国的石油勘探不但带来了不菲的直接收益,而且还因此更容易获得各国银行的贷款,这些钱基本都用于支付诸如引进人才的工资等后续的境外开支,很好地填补了那些专利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获得暴利之前公司的收入真空。不过说老实话,胡卫东让李四光在德国找油,主要只是为了看看这位理论上的大家在实践中的水平罢了,确认了他的能力之后,胡卫东便于归国途中放心地将他带到了自己的真正目标

由于南阳油田的提前发现,这个时空中国的石油年产量在三年内至少能达到一百万吨,如果加上胡卫东计划中的玉门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那就更多了,这搞不好就会诱导鬼子放弃南下计划而一心跟中国、特别是红军死磕,那时就可能出现鬼子陆军主力拼光而海军实力还在的情况,真要那样的话,中国陆军再强也没法彻底打败日本,而日本更有可能向美英服软,万一美英再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庇护日本,事情可就真大条了,因此无论如何胡卫东也要想办法让鬼子继续将目标转向南洋。为此他准备双管齐下,一是在中国战场狠狠地揍鬼子,让他们意识到想要占领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也会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则是想办法增强南洋对鬼子的吸引力

历史上南洋吸引鬼子的是什么?自然是资源,尤其是橡胶与石油,橡胶南洋本来的数量就足够日本使用,再多也没什么意义,而石油则不同了,光是日本的海军,需求就几乎是个无底洞。历史上太平洋爆发前南洋的石油年产能大约是七八百万吨,如果这与中国未来可能达到的产能相比优势不算太大的话,那么若是南洋石油的年产量能够达到两千万吨、甚至更多呢?胡卫东就不信鬼子还能忍得住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