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四十二章 高人一等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四十二章 高人一等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书友“哥最衰”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铀弹路线最大的难点莫过于电力,虽然胡卫东早早就决定采取可以大幅度省电的气体离心法并在抗战之前就已经引进了这项技术,但是气体离心法的提纯效率会随着铀235浓度的提高而迅速下降,其省电的效果也会因此越来越不明显,当铀235浓度很高时效率甚至会低于费电的气体扩散法,何况如今只是二战期间,科技水平与后世相比差远了,就更不可能光靠气体离心法提纯出浓度超过90%的武器级铀了。

因此胡卫东选择的办法是先用气体离心法提纯出铀235浓度80%以上的高浓缩铀,再改用气体扩散法进一步提纯出铀235浓度超过90%的武器级铀,这样比美国曼哈顿计划采用的气体扩散法要节能得多,但耗电量依然相当惊人,而且目前中国的年发电量远不能与美国相比,因此负担仍然很大,胡卫东预计“911工程”最多一年可能要消耗掉200亿度电,相当于1942年中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4

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再次显示了出来,在全国都为“911工程”让路的情况下,胡卫东一直都没有为电力不足而犯愁。此外,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节能运动和朝鲜的支援(注1)也同样功不可没,事实上由于工业体系不完整、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朝鲜每年超过50亿度的发电量自己根本用不掉,又不可能卖给日本,至于苏联,由于目前世界上的远程输电效率远不能与后世相比,从朝鲜输电到万里之外的苏联欧洲部分,耗损之大会让一贯大手大脚的毛子都不能忍受,而距离较近的苏联远东又不缺电,因此除了卖给中国,朝鲜多余的电力也没别的出路了

本来内爆法的弹型设计也是一个难点,但因为领导“911工程”的胡卫东穿越之前就曾经参与过核弹的弹型设计。妻子更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早就心中有数,这个难点也就变得容易了很多,甚至还比不上给基地里的女同志们解决洗澡水的问题令胡卫东头痛

除了导弹和核武器,喷气式飞机也是胡卫东十分重视的一个科研项目。虽然深知苏霍伊的卓越才能。但是考虑到日后中苏交恶的可能。为了避免喷气式飞机的研发进度受到影响,胡卫东还是直接拿出了历史上歼5的设计图。不过多少有些超前的设计也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首飞一再推迟。这给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的吴仲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好在吴仲华研究喷气发动机的副产品燃气轮机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可以在一年内投入实际应用,这令吴仲华焦虑的心情多少得到了一定的慰藉。虽然短期来看,中国的燃气轮机还很难制造出较大的型号,但对于快艇这样的小型兵器还是具有更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燃气轮机与直升机堪称绝配,它的出现意味着直升机也将摆脱“华而不实”的帽子,成为解放军新的秘密武器

不过副产品毕竟只是副产品,吴仲华在主项上的研究停滞还是惹来了很多的非议。尤其是他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染上了很多旧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臭脾气,面对工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颐指气使就不说了,有好学上进的年轻工人向其求教,他也很少搭理、心情不好时甚至还会出言讥嘲,结果得罪了不知多少人,无数的“人民来信”甚至将远在洛阳的太祖都惊动了

太祖最讨厌旧知识分子的地方就是他们鄙视体力劳动、瞧不起下层群众,吴仲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解放后培养起来的新知识分子了,居然也是这副德性,这令伟人深深地为之担忧,为了教育吴仲华,也为了给别的知识分子敲敲警钟,他直接要求胡卫东将吴仲华下放,去接受一轮“贫下中农再教育”

胡卫东一听登时就急了,目前国内科研人员本就严重不足,喷气式发动机又是极其尖端的领域,有个能够胜任的吴仲华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现在将他下放、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有能力接手的,到时候这项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的研究就有前功尽弃的危险。再说了,吴仲华历史上就是这副脾性,前三十年为此吃了大苦却还是死不悔改,因此就算让他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不过是无用功罢了,就算吴仲华这人不记仇,也得耽误喷气式飞机的研发,到最后却还是得依靠他,这是何苦来着?

因此胡卫东不顾中央为了他安全而特别下达的禁令,乘飞机从基地直接飞赴洛阳求见主席,费尽唇舌后总算将吴仲华保了下来。不过太祖的一个观点也被他接受了,“一个项目的成败都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是很不可靠的,只要有可能,每项研究都至少要有两套人马,有备无患。”,并且胡卫东觉得这样还可以形成竞争,避免科研人员、特别是那些专家权威形成学术垄断,对中国科技的长期健康发展很有意义。

虽然此事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但胡卫东还是不禁心生感慨,一方面知识分子确实必须与工农结合,另一方面现在又不得不依赖他们,而难以对他们严格要求,尤其这些家伙当中很多人可都娇气得很,受点委屈就会服毒上吊的,头痛啊!

“要是中国现在有后世那么多科技人员就好了,竞争激烈了,骄娇二气自然就起不来了”,再次发出这种感叹的胡卫东不自觉地想起了那个他当初很想培养成科学家却最终失败了的小家伙,“那个臭小子,为什么就放不下呢,祖国需要他啊!”

注1:在日本当初占据的几块殖民地里,北部朝鲜的工业最为发达(然后是台湾、东北、南部朝鲜。),年发电量多达五六十亿度,比当时包括东北在内的全中国多得多,历史上朝鲜战争初期北朝鲜能够横扫南边,与其雄厚的工业实力有很大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