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百七十八章 最后的交流(下)

ps:感谢书友“yayayan”投出的2张月票,同时祝广大书友春节愉快、合家欢乐^_^

由于这种预警器只需要知道有雷达在朝其所处位置照射就行,并不需要像雷达那样知道敌人的类型、数量和距离,所以侦测半径比敌人的雷达大得多。因此给通气管装上这个小东西后,潜艇只要不是伸出通气管的时候就已经被处于敌人雷达的有效侦测范围内,就几乎没可能被敌人发现,其隐蔽性之强可想而知,在声纳性能低下的二战时期,装上了这玩意的水滴形潜艇简直和隐形没有区别

作为一个穿越者,胡卫东很清楚历史上美国人利用印第安语言制作电讯密码的隐秘,所以在毛泽民等人赴美建立中福国际的时候就特意招募了几个当时还备受歧视和压迫的纳瓦霍人(当时美国有几万纳瓦霍人,被中国人秘密雇走几个根本不会让美国政府察觉,自然也不会影响美国政府利用纳瓦霍语编制电码的决定。),通过他们了解到纳瓦霍语的特点,再加上中国新研制成功的晶体管计算机自动译码仪,没过多久便将1942年初美军才开始采用的新密码给完全破译了出来。

现在美苏合流已经没有悬念,胡卫东为了让轴心国能够与其多抗衡一段时间,便直接将刚刚破译不久的美军电码告诉了德国人。中国赤色党当初就已经先后破译过日本人和英国人的电讯密码,现在居然连美国人的密码也破译了。这令德国的电讯专家无不心生忌惮,若非中德之间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只怕都要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了

不管如何,能够破译美军这个头号大敌的密码,对于德军乃至整个轴心国阵营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英国皇家海军被德军舰队利用破译的密码连续阴了两把之后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而马上放弃了原来的密码系统,正好这时美国的纳瓦霍密码编制完成,他们就直接借用了过来。因此难怪德国人验证了密码的破译确实无误后会那样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等于是一箭双雕。同时将美英的密码都给破译了。如果利用好的话,完全可以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此外,胡卫东还将苏联的“隐形部队”体制告诉了德国人,小胡子得知后大惊失色。又明白苏德战争难以避免。终于下了决心在国内开始总动员。比历史上提前了半年,更重要的是,这个时空德国的总动员赶在了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其影响可以想象得到

虽然中国在这次最后的交流中是给出的多、得到的少,但胡卫东还是看到了真正工业化国家的底蕴。比如雷达,德国虽然因为研制较晚和方向错误的原因,一开始性能差了英国一大截,但在获得中国的雷达技术并纠正了之前错误的研究方向后,德国的雷达技术进步神速,虽然一开始因为消化吸收需要时间而被英国人拉近了距离,但不久他们就再次拉开了两国雷达技术的差距。原因很简单,德国的无线电科技和电子工业水平都要比英国更高,世界上也只有美国能够与之相比,因此美国雷达迅速缩短与英国货的差距、而德国雷达则逐步拉开与英国货的差距便都不足为怪了,事实上中国的雷达技术若非有特斯拉这个怪物帮忙,这个时候恐怕也已经被德国超越了过去,而特斯拉因为年龄的原因,已经不可能继续在一线工作了

不过,若是和基础相对薄弱得多的日本相比,中国在那些引进科技时起点很高的项目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甚至可以向日本大量出口产品。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适应中国国情、也同样适合日本农村使用的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日本一方面积极进行仿制,另一方面也大量直接进口以弥补国内产能的不足(主要军工占用得太多),从而明显提升了日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因此大大缓解了日本人力资源的短缺。

其实,以日本7000多万的人口,少掉300万青壮劳动力本来就不该造成如今那么大的影响,日本的人力资源并不是绝对不足,而只是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国内工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业生产还以畜力和人力为主,因而必须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幅度虽然远不如美苏那样的大型农业机械,但依然远比畜力和人力强得多,若能在日本推广普及,足以让日本政府获得500万以上的富余青壮人口,其中的一大半都可以征召入伍

当然,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但日本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比起中国还是容易得多,因为他们早在3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基本教育,所以农民学起现代农机具的操作毫无难度,而中国的农民当中文盲占了九成以上,想要训练出足够的农机手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此外,随着米纳斯油田和炼油厂的迅速重建,之前一直困扰日本农业机械化的燃油问题也不再需要过分担心,而且这样还可以顺便解决多余燃油的销售问题

日本如果真将军队扩编到几百万,无疑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威胁,但以中国的农机具产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满足日本的需要,同时日本的农机手培训也毕竟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日本富余的青壮人口将会是逐步解放出来,而在太平洋战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下,他们只会被日本政府陆续投入那个无底洞,而根本没有机会多到能够对中国产生重大威胁

最后的交流对轴心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中国能做的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全面转向国内,而1942年遭遇的挑战也确实比前一年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