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道灾难(下)

ps:感谢书友“wuwenwang”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此外,虽然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缘故,英国的冬天远比中国同纬度的地区暖和得多,但在最冷的2月份,最低气温也接近零度,而且海洋性气候下日温差极小,即使是晴天一般也就五六摄氏度,也就是说一天之内的最高温度也不过七八摄氏度。

在这么低的气温下,那些身体不算特别强健的英国人被洪水浸透了衣物后如果不能及时取暖,很容易在不长的时间内被活活冻死。而洪水泛滥(而且还是毫无征兆突然爆发的大洪灾)的情况下,如果没人救援,火是很难生起来的,因为到处都是水,仓促之间能够及时逃到屋顶上保住人命就算不错了,哪儿来得及在煤炭、木柴等可燃物没被打湿之前就带上去?至于电器,就算洪灾中没电死人,也早已因为短路导致的大面积停电而不能使用了

而就算没被冻死,在这么低的温度下被大水浸透而长时间受寒,生病也是难免的,而被困灾区的人们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救援,因为疫病蔓延而死的比例必然很高。

而更大的问题则在于,洪水倾泻而下造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浸没农田和建筑而已,大水冲毁桥梁、破坏铁路公路,令英国境内大片地区交通中断,这不但造成了重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样给英国政府的救援制造了极大的困难。而且德国空军既然连炸水坝这样的事都干了出来,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底线,那些救援人员同样遭到了德国空军的攻击,不但死伤惨重,而且救援工作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干扰,使得洪灾的损失进一步增大。此外,交通受阻对英**队的补给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作战任务最重的防空部队,这样一来德国空军的飞机就得以更加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或许正是预见到了这些可怕的场景。素来坚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接到急报后也一度当场晕倒

不过。丘吉尔当时所在的国都伦敦,因为处于泰晤士河下游,洪水过境后直接入海,加上伦敦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下水道系统相当完善。因此损失并不很大。但英国的农业区和内陆的城市受到的损失可就令人触目惊心了。

英国本土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虽然是旱作庄稼,但由于冬季处于蛰伏状态。抵御洪水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是那也得看是什么洪水,水库崩溃下泄产生的洪水冲击力极强,对田地本身都可以造成直接的破坏,更不要说是地里的庄稼了。而且这次洪水的水量也实在太大,即使与历史上抗战期间的花园口决堤相比也大了好多倍,不少地方一度水深数米、甚至淹没了几层楼房,别说是冬小麦,就算是水稻(水稻浸水深度太大、时间太长也一样会枯死的。)也未必吃得消。而且被洪水长期淹没之后,冬小麦的植株即使当时未死,出现病害的概率也会大增,因此英国1942年冬小麦乃至于其他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是可以预见的。

而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英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这在正常情况下是好事,但是现在出现了大灾,地广人稀的农村反倒不容易进行自救了。毕竟农业机械虽然节省人力,但却需要能源来驱动,可是现在英国国内的陆上交通大面积瘫痪,哪儿还能够提供及时和足够的电力与燃油呢?而农业生产中“不误农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补种太晚的话,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而且英国因为纬度较高、光照不足的缘故,一年只能种上一季庄稼,一旦来不及补种,也就意味着将在整整一年时间里没有任何粮食收获

这次灾难也因此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先进科技在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令人类在某些突发灾难面前变得更加脆弱(例如当年那次大雪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反而不会造成什么危害。),这与科技越发达、战争的破坏就越大一样,形成了两个死结。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现代,已经再也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想要避免这两大隐患爆发,只能预先作好防灾工作并尽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比起农业区,英国的工业因为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城市,因而在洪水中所受的直接损失较小,但即便是那些因为地理位置而完全没有受到洪水破坏的城市,工业生产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究其缘由,一是英国国内交通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很多工厂需要的原料运不进来,生产的产品也运不出去;二是救灾的需要占用了本就大大减少的可用运力,导致原料更难进来、产品更难出去;三是英国本身资源匮乏,除了煤炭与铁矿石等少数几样矿产,大部分种类的工业原料都不同程度地需要进口,而因为国内农业遭受重创的缘故,英国必须进口比以往多得多的粮食来挺过困难时期,这无疑就会占用运输工业原料的海上运力,原料总的供给严重不足,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自然就没法全力开工了

经过英国政府粗略估计,德国空军在1941年2月下旬针对水坝的轰炸和其后一个多月里持续高强度的轰炸给英国造成了超过7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4000多亿美元;英国1942年的工业总产量锐减到1941年的50%,并且永久性地损失了20%的工业产能,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工厂被破坏,更大的部分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人无法开工造成的;英国1942年的农业总产量仅为前一年的40%、而粮食总产量更是连1941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即使在美国全力支援的前提下,英国本土1942年的粮食供应缺口依然超过了200万吨,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和营养不良;1942年英国直接死于洪灾和轰炸的人口多达114万余人,而死于疫病和灾荒的人数则难以精确统计,战后估计应该不少于400万,因为二战爆发前拥有4700万人口的英伦三岛,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已经连4000万人口都不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