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一百四十章 出国第一站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一百四十章 出国第一站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陈嘉庚不光是听,他还向张浩与毛泽民两人提了一些问题,比如像他的橡胶园这种产业,赤色党是什么政策,结果一下子就将张浩和毛泽民问住了,因为中国国内几乎没有类似的种植园经济,所以根本就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

虽然回答不出很丢脸,但张浩还是如实地将目前赤色党这方面存在政策空白的现状告诉了陈嘉庚,并表示发现这个问题后,赤色党会仔细研究这个问题并确定未来相关政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令陈嘉庚相当欣赏,至于具体的政策他其实并不特别关心,反正他的产业又不在国内,之前提问只是因为好奇......

这段时间胡卫东说话不多,因为他在忙着整理思路,还有哪些事情需要陈嘉庚帮忙都得赶快提出来,毕竟他下次来苏区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胡卫东此后主要提了两个请求,一是希望陈嘉庚能够动员南洋的知识青年以及厦门大学与集美大学的师生、尤其是理工科的来中原苏区,以进一步壮大中原根据地的人才队伍,二是希望陈嘉庚能够帮忙采购一些苏区现在不能生产、也难以在国统区买到,而运进来又不算太难的战略物资,比如精铜线圈、压力容器、金属铬、金属镍、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等等,有了贝尔的教训在先,胡卫东暂时不奢望可以将完整的设备运进苏区了......

就在陈嘉庚密访中原根据地的时候,老蒋已经通过惯用的分化瓦解之计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陈济棠,并完整地接收了总兵力不下20万的粤军,其中72架飞机和上百名飞行员当属最大的收获(值得一提的是,老蒋本来为了收买这些飞行员准备了大量金钱,但这些飞行员却纷纷表示自己是为了国家的统一才反陈投蒋,最后一分钱都没收,令老蒋十分感动,而那个伪称飞行员要钱实则是为了中饱私囊的广东空军参谋长陈卓林则就此被打入冷宫。)。此前因为笕桥航校被红十五军端掉而一度元气大伤的中央军航空部队也由此实力更胜昔日的巅峰时期,而粤军的那些大小舰艇也令中央军的海军实力增强不少。因祸得福的老蒋得势不饶人,很快就集中兵力进逼广西。摆出了一举将桂系这个地方军阀中的最大眼中钉一并拔除的架势......

这下胡卫东虽然还放不下根据地的很多工作,但也只得开始准备行装,作为穿越者,他很清楚地知道。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老蒋很快就会与桂系达成妥协,他要是再不走恐怕就走不了了。

延安的伟人也作出了相同的判断,他认为老蒋虽然摆出一付痛打落水狗的架势,但桂系实力不弱而且异常团结。如果老蒋真要吃下桂系最后只会是一死一残,反而便宜了其他势力,老蒋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也都是明白人,应该会作出有限的让步以求得妥协。而当双方的协商有了结果之后,老蒋必定会挟平定两广之威,再次派出大军北上围剿红军,毕竟赤色党才始终是他心底里认定的真正心腹大患。所以伟人在电报里也提醒胡卫东。要走就赶快动身。否则就干脆别走了,免得遭遇不必要的风险......

胡卫东看了电报后,不禁心中慨叹,伟人其他方面的才能不好说,但预见力实在是天下无双,只要情报准确。就没见他误判过,有时他都不禁怀疑是否太祖也是一个穿越者?

胡卫东并未胡思乱想太久。他很快就拟好了出国名单电告中央请求批准,很快就得到了回复——“照准”。在名单中。除了胡卫东本人以外,主要干部还有苏区政府主席毛泽民,这一方面是让中央放心,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此次出国后将会有不少商业上的交涉,有毛泽民这个专家在,胡卫东会轻松很多,此外胡卫东也想让毛泽民见识一下真正的现代经济是什么样子的,这对日后中原根据地乃至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将会有很大帮助。

另外,名单里还有3个科技专家,一是原巩县兵工厂厂长、枪械专家毛毅可,这主要是因为他是德国海归,在那儿有些社会关系,对于胡卫东的计划应该有较大的帮助;另外2个则分别是李四光和沈鸿,李四光是带出去找矿的,另外为了完成地质力学理论体系,他也确实需要环游全球,而沈鸿则是跟着去见见世面,并利用目前各国保密意识还不算太强的机会,让他发挥后世“山寨之王”的天赋,尽量多偷一些技术回来。本来胡卫东想将吴运铎和吴健雄也带上,但吴运铎现在还需要打好基础,而吴健雄的美貌又实在太引人注目了,为了此行顺利,胡卫东只得将两人在名单中划去。不带更多专家同行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考虑到此行多少有些风险,如果带了太多人才出去,万一有什么事被一锅端掉,那损失就太大了......

由于距离3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还有几个月时间,胡卫东并未直接前去美国,而是先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他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当初在华北作战时吃够了情报不明的苦头,所以才来到日本与历史上对中国帮助甚大的尾崎秀实、中西功、西里龙夫等日本同志见见面,并设法帮助日共(其实这时的日共在组织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些日本党员的组织关系大部分在中国、少数在苏联或其他国家,但为了表述方便,此后还是统一以“日共”来统称这些日本的**者。)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更大的帮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