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上海造船业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上海造船业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中原野战军实力受损,但胡卫东个人倒是又升官了,由于原十五集团军的政委、同时更是中原局书记的张浩上调中央负责建国后的各项准备工作(注1),不再兼任中原局书记一职。张浩离任后,赤色党中央本意是让胡卫东接任张浩的中原局书记一职,但考虑到他实在太过年轻,因此暂时加上了“代理”二字,同时任命其为中原野战军的政委而不是司令员,司令员则由原十五集团军的副总司令粟裕升任。

由于赤色党一向都是“党指挥枪”,因此,虽然指挥官的位子没了,但党内地位大幅提高的胡卫东绝对是升官了没错,而且权力也没有丝毫缩水,毕竟在赤色党的体制内,即使是政委身份,也一样要参与、甚至是主导军事指挥,譬如当年的太祖。

因此胡卫东对此自然不会有什么不满,可是政委的工作,他实在是干不来啊!但是中央却以彭老总与林总等人的例子告诉胡卫东政委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难做,尤其是到了野战军一级,当政委的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具体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手下来干嘛!

胡卫东这才同意担任中原野战军的政委,但他同时提出必须让现在新38师的政委、自己当初起兵时的搭档毛泽覃升任中原野战军的副政委,实际负责野战军的政治工作,中央讨论后同意了。

在组建五大野战军的同时,原来的各大边区也纷纷改名为解放区,而赤色党的军队也正式更名为“解放军”,很明显随着赤色党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增强,如今即便是双线作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只要老蒋沉不住气先动手,赤色党解放全中国的日子也就到了。就算老蒋沉得住气。干掉鬼子之后他一样跑不了,何况由于海外捐款流向赤色党的比例越来越高,重庆政府现在的财政状况日益窘迫。却出于对赤色党武装的恐惧而根本不敢裁掉一点军队,以不到当年三分之一的军费来养两三倍数量的庞大军队,只要时间稍长,不出问题才怪了

虽然中原局书记一职暂时还只是代理。但是现在的胡卫东在中原解放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言九鼎了,这无疑令其更能挥出穿越者的远见卓识和他本身的杰出才能。不过就眼下来说,他的心思还都集中于新近占领的上海。其中最受胡卫东重视的,莫过于上海领先于全国的造船工业

当初占领了拥有万吨级船坞的青岛就已经让胡卫东欣喜若狂,而上海的江南造船所却拥有更大的两万吨级船坞,当中福国际引进的美国设备与技师进驻后,江南造船所不但可以再次建造出万吨、乃至排水量更大的民船,甚至上万吨的大型军舰也同样不在话下。

按照胡卫东战前的预测,上海的光复难度不小。因此他当时选择了青岛作为未来中国的头号造船与造舰基地,并且花费巨资开始在青岛建造3个万吨级、2个3万吨级和2个7万吨级的现代化船坞(民国时期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缺的只是高水平设计师,只要能从国外引进到一些,建设一些大工程并不难,与工厂相比。建筑工程的精细程度差远了)。不过,船坞建造费时费力,哪怕是相对较小的万吨级船坞,用上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工人师傅也拿出了少活二十年的精神拼命苦干,完工也至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再加上日军飞机不断的袭扰,九个月内能够建成就该谢天谢地了。至于那些规模更大的船坞,需要的时间则还要长得多,两三年都未必能够建得好

所以当时胡卫东根本就没指望过中国能在二战胜利之前就将国内的造船业展起来,毕竟有船坞这个没法快建成的硬件条件限制着,再怎么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也依然是来不及的。可没想到上海的光复竟然来得这么早,这实在是令胡卫东欣喜若狂,而且上海的造船厂可不仅仅只有江南造船所一家,论整体规模的话,由昔日上海第一大造船厂耶松船厂等多家企业6续兼并合股形成的英联船厂才是上海最大的造船企业。

英联船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联船厂)是一些主要是英国背景的外资与中资企业为了减小内耗而合并形成的中国境内最大的造船业龙头企业,合并后共占地3o万平方米,职工近1ooo人,拥有4座大型船坞(杨树浦1号、2号船坞,董家渡船坞及和丰船坞)。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只要注入其相对缺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比如焊机),三五个月之后这里就可以同时开造四艘排水量万吨级的民船或者八千吨以内的军舰,这比现在仅有一座万吨级船坞的青岛造船厂无疑要强太多了,但问题是,这家造船厂却是外国人的资产

注1:这事与胡卫东也有一定关系,他考虑到历史上解放战争后期胜利来得太快,以致于建国时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很多政策法规的出台并未经过仔细斟酌,因而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就拿推广简体字来说,当时因为普及教育的需要,时间十分紧迫,以致于很多简化方案都明显欠妥,字体是简化了,但因为汉字的造字规则没有被严格遵循,很多简体字只是读音相同就直接选用了,结果不但对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同时接受简体字教育的人在识字较多之后因为没有规律可循,深入学习的难度反倒比繁体字还大,结果简化字只对早期的初级扫盲帮助较大,对于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来说,花在识字上的时间反倒比繁体字更多(现在的简体字是多次修正过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但因为都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问题依然没能完全解决。),这对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早在1938年的时候,胡卫东就已经上书中央,希望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开始准备工作。中央采纳了胡卫东的建议,便将已经是政治局常委的张浩调入中央全权负责此事,张浩性格沉静、心思缜密、立场坚定、处事公平,又与胡卫东长期搭档,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