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六十章 装甲骑兵(中)

ps:感谢书友“阿地飞哥”投出的2张月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这些道理杜阳都明白,可是理解归理解,但这些反坦克壕不解决的话,装甲骑兵师还怎么击溃这么多的鬼子呢?想到那些轻型坦克薄弱的装甲和火力,杜阳怎么也觉得有些没底,其中为数不多的八一式轻型坦克因为装甲钢性能优异而要稍好一些,但数量却未免太少,至于九五式轻型坦克这种近距离用步枪钢芯子弹都能击穿其所谓“装甲”的坑爹货,杜阳对于师长如何用它们而不是自己指挥的这些大家伙(相对来说)来解决日军的反坦克壕,心中充满了好奇......

只见两个装甲骑兵团并没有直接冲击鬼子的阵地,而是在保持距离、以免遭到日军点射反坦克火力打击的前提下向着两翼迅速展开,杜阳不由心中一动,“对啊,敌人正面的阵地是建好了,但是侧翼呢?”

正如杜阳想到的那样,日军当面的这一条反坦克壕虽然完成了,但因为赶时间的缘故,人力被集中于阵地正面,因此越往两侧,反坦克壕的挖掘速度越慢,而就目前来说,已经完工的反坦克壕实在是短了点。

两个装甲骑兵团迂回绕过敌军侧翼、也即是这条堑壕还在挖掘中的两端之后,立即一改之前谨慎的态度,在自行火炮的炮击支援下果敢地大胆切入,令日军拼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挖掘出来的这条堑壕立刻失去了作用。眼见如此。坚守一线的上万鬼子只得退至已经初步完成的第二道防线,但在此过程中日军却也不可避免地伤亡惨重。而两个装甲骑兵团的坦克与装甲车虽然普遍皮薄,但一来是撵着鬼子追杀,二来有装甲虽薄但却强度极大的八一式轻型坦克冲在前面,因此损失微乎其微。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相当一部分鬼子成功退到了距离不远的第二道防线,而因为日军的一条条防线都是在发现装甲骑兵师来袭之后同时开始挖掘的,因此第二道反坦克壕比第一道更长更宽。然而,堑壕再长也依然有两端。而以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即使越野也超过30公里/小时的高速,两个装甲骑兵团只不过比上一次多花了1分钟不到,就又轻松地瓦解了日军的第二道防线,接下来第三道、第四道防线也同样相继被两个装甲骑兵团的侧面迂回轻松打垮。

其间日军阵地的另一个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这些反坦克壕是为了防范敌军坦克正面冲击而挖掘的,现在敌人改走侧面,那么日军后方的反坦克壕也得大幅度修改才行。但是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战壕可不是画得不好再刷一层覆盖掉就行了的油画,仓促之间哪儿来得及改过来?同时侧翼与正面不同,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敌人可以在三公里处就切入,也可以迂回到五公里处再切入,甚至可以绕上十公里再切入。这根本就是防不胜防,而日军仓促之下改变挖掘线路,更是自乱阵脚,一方面破坏了原有防线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则令干活的鬼子兵潜意识里纷纷生出了“我们干的都是无用功”的念头。工作积极性因此直线下滑,原本装甲骑兵团只能绕过的日军正面阵地也也开始出现了漏洞......

伟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不怕穿插迂回”。鬼子也不例外,早在前面几道防线被装甲骑兵师的“两翼”通过侧面迂回攻击击破之后,日军上下就已经人心惶惶,而当他们发现居然就连正面的反坦克壕也挡不住敌人之后,心底的恐慌顿时进一步放大,纵使鬼子的军官不断击毙逃兵试图稳住军心也只是螳臂当车,失败的气氛迅速在日军之中蔓延开来。

更要命的是,两个装甲骑兵团杀得性起,居然一口气直接穿插到了敌军背后,并随即又返身杀回,由此戈兰壕本身的一个弱点也随之暴露了出来。原来,这种特殊的反坦克壕虽然在对付正面攻来的装甲部队时有奇效,可它是一种单向性的工事,一旦敌人从背后杀来,它的效果就连最普通的战壕都比不上,因此当两个装甲骑兵团杀回马枪的时候,他们甚至连迂回绕圈子都不需要了,直接开炮轰垮那堆出来的土垄后直接冲过去就行了,而本就已经丧失信心的日军终于被彻底击溃。发现鬼子纷纷哭嚎着冲出阵地失去了掩蔽之后,之前一度都有些无所事事的杜阳终于又可以开始工作了,尽管这种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在他眼里实在是太没挑战性了......

考虑到敌军实在太多,而装甲部队一旦携带的弹药和燃油用光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因此即便胜势已成,马仲英也不敢太过大意,他要求部下不要四散追击,而应该有所取舍,利用兵力火力投入的不同来调动日军,逼其向南溃逃。虽然日军也都知道南面有实力强悍的中国第十五军,但是死缓怎么也比死刑立即执行要强一些,再说慌不择路之下又有几个还能冷静思考的?

得知鬼子被成功南驱之后,马仲英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这20万鬼子看来是肯定完蛋了,而只要能够将这批日军大部歼灭,十五集团军在东线战场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区别只是赢多赢少而已......

但马仲英却也不想将功劳拱手让人,很快就通过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向各团发布命令道,“各团立即将燃油与弹药尽量集中给装甲团,下面暂时由他们单独追击日寇,其余各团留下打扫战场,补充好弹药和燃油后尽快跟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手导演了这场大胜的马仲英身上竟没有半点血污,事实上这场战役期间,他所乘坐的坦克一直都没有接近前线,而是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利用望远镜来观察战场的形势,再结合各团的汇报,通过电台协调指挥,难道传闻中马仲英的勇猛只是徒有其名吗?

网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