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暴风骤雨(上)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三十六章 暴风骤雨(上)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而且目前抗联退出那些老游击区还没多久,那些地区多少还有一点群众基础,如果抗联迟迟没有回去,当地群众就很可能因为绝望而彻底屈服于日本人的统治,到时候再想将人心拉回来可就难了,在大别山根据地经历过类似情况的高原对此可是深有体会的。其实那些老抗联的指战员对于昔日的游击区普遍都很有感情,高原这么明确一说,大家的态度立刻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过高原可不满足于恢复游击区,他下达的任务是,杨靖宇领导的一纵主力前往长白山建立南满抗日根据地、赵尚志率二纵主力挺进三江平原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周保中率三纵向东南方向扩大现在的北满抗日根据地,并负责总部与二纵之间的联络工作,而抗联司令部直属部队和三个纵队的二线部队则在高原的亲自指挥下经营北满根据地并继续向南开拓......

其中,杨靖宇的一纵任务最重,只要能把根据地建立起来,哪怕现在跟他南下的这五千多人的队伍始终没法壮大起来,都足以定住十万日军,让他们根本不敢离开南满,但是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也是最大的。

首先南满是鬼子在东北的重心所在,兵力远比北满更加雄厚,这是第一个困难;南满经济相对发达,当地群众纵然遭到鬼子残酷压迫,生存压力相对北满还是要小一些,因此抗日的决心相对也就没那么足。发动群众抗日自然不像北满那样容易,这是第二个困难;南满的道路交通比北满便利得多,这就意味着鬼子很容易就能迅速调集出大量兵力围剿南满纵队,而且日军遇袭后援军也来得更快,这就要求南满纵队解决战斗的速度要比其他地方更快,否则就很可能被鬼子拖住,到时候轻则被迫牺牲部分同志断后。重则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这是第三个困难;南满工农业、尤其是军工基础很好,鬼子在这一带可以就地获得足够的补给。后勤运输的压力比其他地方小得多,这就意味着日军出动的频率更高,扫荡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南满根据地将要承受的压力必然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其他的根据地,这是第四个困难;南满根据地肯定是发端于长白山区(虽然平原地区也可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但山区始终都是最有利于游击战的地形。),然而这里刚好被日本关东军主力与朝鲜日军天然地钳制住了,而且鬼子从哪个方向都能派来大部队,无论是防御要点还是跳到外线,都比别的根据地更加困难,而南满纵队的活动空间则大大受限,这是第五个困难;其他几块根据地只要发展得好,应该不难联成一片。而且在此之前也因为距离较近而容易呼应,相反南满纵队却完全是一直孤军,等到他们能与友军会师的时候,整个抗战形势大概也差不多胜利在望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是第六个困难;因为这个原因,一纵南下后将只能通过缴获来补充弹药,为此他们被迫忍痛放弃了所有苏式武器以免配套弹药用尽后成为废铁,但这却也不可避免地一纵的战斗力大为缩水,这是第七个困难......

高原虽然相信杨靖宇的能力,但考虑到南满纵队将来的艰难处境。心中还是有点没底,为此,他特地把差不多一半特战队员全部派给了杨靖宇,而且其中包括士兵们口中所谓的“豺熊虎豹”四大兵王在内的精英几乎全派了出去,自己只留老部下徐成基和十几个教官培训新丁。

东北平原虽然是中国少有的大平原,但此时很多土地还未得到充分开发,草木十分繁盛,即使是在有人居住的地域,青纱帐里也足可藏身,因此鬼子的飞机侦查虽然十分讨厌,但只要部队规模不是太大(注1),隐匿行军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何况还有昼伏夜行这个在哪儿都能适用的办法呢,加之如今关东军兵力严重不足,又根本没有想到抗联居然还敢分兵穿越千里日占区,所以三个纵队的主力都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便平安抵达各自的目的地,并迅速掀起了就连高原这位抗联司令员都没有预料到的可怕风暴,几乎席卷了几乎整个东北......

“九一八”后东北沦陷至今,这令高原这个初来不久的南方人不可避免地轻视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热情,事实上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也曾经极为高涨,当初“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就自发涌现出了超过三十万的抗日义勇军,人口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一,这几乎都可以和很多有赤色党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相比了。只是由于其后东北抗日武装一直败多胜少,这两年更是处境日益艰难,东北群众看不到抗战胜利的希望,这才因为绝望而日渐麻木。然而,高原来到东北之后抗联却一扫之前的颓势,不但屡战屡胜,更在北满建立了足有几百万人口的大根据地,而关东军居然奈何不了他们,这个事实摆在那里,鬼子是怎么都瞒不住的,东北民众受到激励之后,抗日热情再度喷涌而出,当抗联的队伍归来之后,那些抗联本来就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地区几乎是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抗日的热土......

不过,在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心的少年王子才看来,抗联攻下关东军苦役营地救出无数苦工后逐渐揭开的那个可怕的事实,或许影响更大......

注1:高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没让他们带走太多人,算下来分出去的三个纵队合计也就一万多人,但这些挑选出来的精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却都是留守部队比不了的。而每个纵队五千多人的规模,穿越日占区的难度无疑要比几万人的大部队小得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