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独立空军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一十八章 独立空军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令胡卫东有些意外的是,一向将番号看得很紧的老蒋这次却挺大方,立刻就批了令马仲英和胡卫东都很满意的“国民革命军装甲骑兵师”这个独一无二的牛逼番号。原来,老蒋一直认为赤色党的军队缺乏技术兵种,重装备又全靠缴获,即使给了番号也很难迅速扩编,不像轻装部队,只要有番号,想拉多大的队伍就能拉多大的队伍。说白了,老蒋从来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够这么快就造出自己的坦克和飞机来......

而比建立“装甲骑兵师”影响更大的,则是胡卫东组建**空军的提议,由于之前缴获了大量日军飞机,如今的十五军飞行团包括教练机在内,已经拥有一百六十余架飞机,这已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航空师了,但胡卫东将其**出十五军、甚至整个陆军,编为一个**军种的建议,却令包括太祖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央领导同志都深感惊讶,毕竟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的空军建制,空中力量都只以陆航或者海航的形式存在,中国这样一个空中力量薄弱的落后国家却要走与那些世界航空强国不同的道路,怎么看都难以理解。

伟人一开始还以为胡卫东是担心“木秀于林”而自削兵权,当即出言抚慰,但胡卫东随后的进言则很快让他明白是自己误会了,不禁又为胡卫东年纪轻轻就能以大局为重而深感欣慰。

其实,胡卫东提议组建**空军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为了更好地配合陆军作战,毕竟现在的十五军飞行团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不但可以偷袭敌军,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与日军陆航争夺局部的制空权并给我军前线部队提供空中支援,而需要这些帮助的不仅仅是十五军,还有现在实力暴增的八路军,如果这些飞机还放在十五军的编制里。八路军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还得先向十五军军指请求,无谓地多了一个环节,自然就没那么顺畅和快捷。此外。八路军的级别比十五军高,却要经常向十五军求助,长此以往。早晚会影响两支部队的关系,而且胡卫东更担心其会进一步助长十五军中已经日益明显的骄傲自满心理......

而更为重要的理由,则是苏援抗日航空队的到来。要知道飞机是要集中使用效果才好的,而中国飞机数量还很有限,因此与苏援航空队编在一起使用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苏联来支援的是整个中国的抗战,即使是来到洛阳的这一部分,也是支援所有赤色党武装的,将其放在十五军编制下明显不太合适,所以胡卫东才提出将两支航空部队改编为一直**的部队,直接向军委负责。

此外。空军**出来是大势所趋,中国基础不行,就更需要站在比列强更高的起点之上。这样,无论是培养人才,开始开发机型。都更容易找准方向。但胡卫东这番话若非有以前一次次的成功作为基础,恐怕根本就没几个人会相信......

伟人将胡卫东的提议递交中央讨论后获得了通过,而他对空军一把手人选的建议“不必是专业出身,但要政治可靠、头脑灵活、谦虚好学,同时具有足以服众的资历。”也被认可,最终中央任命年仅28岁的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刘亚楼为这支新组建的“边区抗日航空总队”(党内则直接称为“人民空军”或者简称“空军”)司令员。政委则是少年成名的肖华。

空军编组完成后,一共下辖两个飞行师,一师即为原来的十五军飞行团,由升任副师长的李桂丹代理师长,升任空军参谋长的常乾坤兼任师政委;而原来飞行团的团长高志航则由于飞行技术精湛并且精通俄语,除被任命为一师师长之外,还意外地被任命为苏援抗日航空队、也即是空军二师的代理师长,那些苏联的年轻飞行员一开始对这个中国长官并不心服,但高志航出神入化的飞行技术却很快将他们折服,毕竟他们或许历史上后来成为了比高志航更加出色的王牌飞行员,但仅就眼下来说,这些年轻人还都只是些菜鸟和新兵罢了......

派给赤色党的这支苏援航空队远不如派给**的那支受到斯大林与苏共中央的重视,不但人数与飞机数量都少得多(一共300人,150架飞机,而**方面则得到了上千架飞机,还只是第一批,由于苏联国力比历史同期更强,中**队的表现也更好,斯大林援助国府的力度大了许多。),而且也没派什么高级干部过来,苏援航空队里别说是有资格胜任师长的,即使是够格当大队长的人选都没有,为此胡卫东不得不将高志航暂时调过来代理师长一职,而通过考察训练表现确定了中队一级干部人选的苏援航空队也暂时就以中队为单位参加战斗,之后再根据战斗表现选出大队一级的中级军官。而只要苏援航空队中能够在其后的战斗中涌现出足以服众的人选,高志航就将返回一师担任师长,而二师的师长一职则交还给这些苏联人。同时,赤色党方面还表示,选拔只论能力与战功(背井离乡来到中国支援抗战,政治可靠这一点基本不必担心。),不论年龄和资历,这就进一步调动了这些年轻人的积极性......

就在赤色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十五军诸部砺兵秣马的时候,**在正面战场上却日渐不支。首先是华中战线,由于蒋委员长死活不肯在长江中布雷,日本的海军舰艇和补给船队得以毫无阻碍地逆流而上,仗着长江下游黄金水道的便利有力地支持了陆军的进攻,即使与历史同期相较,日本华中方面军的实力弱了不少、而**方面则强了很多,但战线依然被日本人缓缓地稳步向西推去。而在津浦路方向,形势更是远比历史同期严峻得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138看书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