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鉴定师 >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临摹术感悟

大鉴定师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临摹术感悟

作者:冰火阑珊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8:26:11 来源:笔趣阁

“这字体是隶书之体,不过却是与现在的隶书有些不同,看起来好似是汉魏时期的隶书,这该不会是司马相如的真迹吧。”在看到这字体灵韵浓郁的同时,许询不禁接着开口说道,只是当做一个玩笑话罢了。

王羲之则是微微一笑,“是与不是,我们继续看完之后,就能知道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王羲之几人围在桌子前,非常仔细的将这一卷子虚赋看了一遍。

陈逸看着这上面所书的隶书字体,也是在认真观看着,对于这一种书体,他也是经过许多的研究。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书体,呈长方形状,有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特点,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达到顶峰,对于后世书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方式,石刻与简牍,也就是竹简,汉隶汉隶,在汉朝发展极为兴盛,而到了魏晋时代,隶书已然渐渐被楷书取代,哪怕有些人还在书写隶书,其中也是带着楷书笔法。

到了魏晋以后,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直到清代,碑学复兴浪潮中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板桥,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而现在东晋时代,大多数书法家,所写的已经不是纯正的汉隶了,而是带着楷书笔法,所以。许询自然能够一眼看得出来。

在陈逸看来。这篇子虚赋既然无法鉴定。自然是属于西汉年间的,而所用的隶体之中,也是充满着汉隶之意,丝毫没有半点楷意。

从这书体之上,所带来的笔意来看,不是普通人所能书写出来的。

众人此时此刻,都是从左至右的观看着,丝毫没有去提前观看右边的款识。在这不断的观看中,他们感受到了这种汉隶的古朴之意,已然不是魏晋时代所能写出来的。

而王羲之在观看过程中,面上的笑意也是越来越浓,他对于隶书的研究,可以说是无人能及,魏晋时代的隶书和楷书,大多都是杂乱不堪,里面都是带着另一种书体的笔意,与其说是两种书体。倒不如说是一种书体。

正是在他的研究之下,这两种书体完全的分离开来。成为了特色截然不同的两种字体,所以,对于隶书,他的研究非常之深。

汉朝同有两个时代,西汉和东汉,每一个时代的隶书,都是有着不同的变化,而在他看来,这一卷竹简之中书写子虚赋所用的书体,里面并没有东汉时代的各种变化,可以说是纯正的西汉隶书。

他一点点观看着,研究着这卷竹简,同时与自己脑海中的一些记忆不断的进行着比对,他出身为名门望族,除了家中本身的藏书室之外,他在学习书法的这些年,又进地了大力的搜集,几乎历史上有名气的书法家的墨迹或者碑刻,他都曾看到过。

这司马相如,作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文学家,一身书**底自然不弱,他同样看到过此人的墨迹,只不过是在一些碑刻之上。

在这卷子虚赋的观看中,众人各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陈逸则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使用了临摹术,来以此感悟此书法中的意境和原作者的心理感悟。

哪怕这一卷竹简,以他的鉴定术无法鉴定,但是临摹术的使用,却是不受限制,当时王羲之的黄庭经真迹,不但无法鉴定,而且上面还被人描摹了一层墨迹,但是临摹术却依然可以让他感悟到书法真迹的意境。

在使用临摹术之后,一阵阵感悟,不断的涌入陈逸的脑海之中,其中有一些是汉隶的古朴之意,在现实世界中,虽然有着一些汉代的竹简存在,但那大多都是普通文人所书写的,根本不能真正体现出汉隶的笔意。

而现在,这一件子虚赋竹简,却是让他感受到了最为纯正的汉隶古朴之意,这一股意境非常的浓郁,单以此来看,就不是常人所能书写出来的。

随后,他更是清楚的感悟到了一些原作者的内心活动,其中充满了一些黄老道家的气息和一些畅快之意,而随着不断的感悟,他则是感受到了一种作者心中的热血沸腾,似乎看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汉代王朝。

临摹术,除了能让他感受书法中的笔意,更可以感受到原作者的内心,仿若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书写的环境之中。

感悟到此刻,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感慨,内心则是浮现了一些惊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卷竹简,应该就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真迹。

在现代世界中,不说王羲之的真迹,就连唐宋时代的一些书画家真迹,都是无处可寻,自然更不用说这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了,陈逸没想到,能够在这个箱子中,发现此人的书法真迹。

虽然竹简没有纸张能够完美表现书法的流畅,但也是差不了太远,从这竹简中所传来的感悟,就可以知道。

渐渐的,众人看到了竹简的最后面,发现了司马相如所留下来的名款,这让许询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色,这难道真的是司马相如的真迹不成。

在观看这卷竹简的过程中,许询亦是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汉隶古意,一笔一划都是十分的精妙,绝非常人所能相比,更不是魏晋时代一些人所能写出来的。

看到后面还有文字,他压下了心中的惊异,目光放在了后面竹简所书写的文字上,当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无论是他,还是王羲之,亦或是陈逸,面上都是露出了不敢置信之色。

许询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逸,逸少兄,这卷竹简最后面的评语,真的,真的是汉武帝所写的吗。”

在这一卷竹简的最后面,除了司马相如的款识之外,更有着一段简短的评语,而评语后面,所写的正是汉武帝的名字。

王羲之的面上同样带着惊异,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相传司马相如写下这篇子虚赋之后,便送到了景帝那里,只不过景帝不好辞赋,所以没有得到赏识。”

“后来武帝即位,一日无意中看到此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所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之后经过一名侍奉的提醒,知道了是司马相如所作,于是召见他,之后司马相如又写了一篇与其相接的上林赋,之后,便被封为郎官。”

“从武帝对此篇辞赋的喜欢和司马相如的赏识来看,一时兴起,在此简牍上写下评语,也不无可能。”

说到这里,王羲之目光紧紧的盯着这卷竹简继续说道:“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来评判武帝的评语,而是要评判这一卷竹简,是不是司马相如所作的真迹。”

虽然皇帝的权威,常人不敢冒犯,但是现在时处晋代,一些人为了获取利益,也有可能在竹简上作伪。

在王羲之和许询二人说话之际,陈逸的面上,带着惊异,望向了这卷竹简的最后面,他同样没想到,汉武帝刘彻会在这卷竹简上面写下评语。

在他所观看的许多书画作品中,皇帝亲笔写下评语的,少之又少,只有遇到一些极为喜爱的作品,才会如此。

此时此刻,陈逸的临摹术还在发挥着作用,在看到这最后面的字迹时,他的内心涌现出了一股拥有无比气势的笔意,在他的心中犹如惊涛骇浪般的翻滚着,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一种欣喜的情绪。

他的面上露出了一抹惊色,能有如此气势的意境,这些字迹,恐怕当真是汉武帝亲笔所写。

一件有着汉武帝字迹的竹简,和一卷没有其字迹的竹简,可谓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皇帝所用过的东西,都是无比珍贵的,至高无上的。

提起汉代,许多现实世界的普通人,第一个想到的或许不是汉高祖刘邦,而是汉武帝刘彻,只是因为其所建立的功绩太大了。

此时此刻,旁边的王羲之和许询等人,很快发现了陈逸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势,面上不禁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

而在感悟了一会这字迹上的意境时,陈逸便停下了临摹术,收回了目光,抬头向王羲之几人望去,不禁发现了他们面上的惊异之色。

“陈公子,你刚才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股宏大的气势,是怎么回事。”许询此时面带异色,忍不住的问道。

陈逸面上露出了一抹笑意,平常情况下,他临摹书法,大多都是无人在身旁,临摹之时,脑海中不断涌出书画作品的感悟,自然而然使得他的身上也会散发出一些。

如果有意之下,他还可以控制,可是在看到这汉武帝的字迹之后,他完全入神,已然没有去控制,散发出来的那些气势,想必被王羲之等人察觉了。

汉武帝是何许人也,汉代最杰出的皇帝,征战四方,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朝广阔的江山,在他的治理下,使得汉朝成为了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强大国家。(未完待续请搜索百书楼,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