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都市伪仙 > 第四百三十节 棚户区

都市伪仙 第四百三十节 棚户区

作者:黑天魔神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8:59 来源:笔趣阁

宏州南面靠近郊外的地方,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棚户区。住在这里的人数量约在三千左右,大部分是外来的打工者,只有极少数本地居民。

这里并非本来就是这样。

铁路货运站在三里外的西面,往东绕个圈过去就是国道。最初改革开放那几年,宏州的城市规划一直很乱,毫无远见的上层官员们只想着引进外资,无论商人们提出任何条件都会答应。“深城速度”、“沪州奇迹”、“本省份的经济文化中心”一顶顶大帽子,一个个震天响亮的口号,各种项目纷纷上马,根本不管宏州本地情况是否合适……就这样,耗资巨大的大型货运中转站建立起来,看到其中有利可图,各路神仙都想分一杯羹,短短半年内,周边建起了六个“驾驶员城”。

按照现在的标准,那都是些不上档次的便宜旅店。不可否认,在那个时期的确发挥了作用,也给货运站往来的大货车司机带来了实惠,提供了住宿休息的场所。可是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再加上宏州本地对警用资金投入量严重不足,这一带也就逐渐失去了监管。先是寂寞的男人需要女人,十块钱一次的站街女成为各个小旅店的醒目招牌,然后小餐馆的特色餐饮也逐渐失踪……原因很简单,最早开餐馆的那些人都发了财,对几块钱一份的快餐已经不屑一顾。他们开始经营转向,把目标瞄准了居住在市中心位置,收入更高,对餐饮要求更严格的中、高档顾客。

昔日辉煌不可避免的衰败下来。随着省、市级别的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国道也变得年久失修。收费站里坐着漂亮的年轻男女,对外宣称“免费”的旧公路也无人过问。当然,名义上仍是省里交通部门管辖,却很少,甚至不再下发维护资金。管它烂也好,坑坑洼洼也罢,反正大部分车辆都从高速公路走,谁喜欢在旧公路上忍受颠簸,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棚户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产生。就像一根深埋的地里的野草,靠着稀稀拉拉几滴雨水蹿了出来。疯狂吸干周围土壤里的营养,如今只剩下残枝败叶,无人过问。

只要愿意,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多市中心看不到的东西。

“录像厅”的招牌不知道挂了多少年,漆面斑驳,照例还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更换着每天不同的播放名目。从大鼻子周法哥当主角的《英雄本色》,到今年刚上映的《复仇者联盟第三部》,都可以在那块肮脏的屏幕上看到。

女人也涨价了。从早些年的五块,然后十块,现在变成了二十。她们要么又老又瘦,要么干脆就是胖得跟猪没什么区别。廉价的脂粉涂抹在脸上,暴露的着装也很便宜,不过是几块钱一件的吊带衫,还有不知道穿了多久,到处都是破洞,却另有一番性感情趣的烂丝袜。

想要在这里找到年轻漂亮的女人很困难,但是这里仍然还有很多大货车司机喜欢过来。南来北往的汉子本身就不会计较太多。在他们看来,二十块一次的女人与五千块一万的外围女区别不大。只要能够释放身体里积蓄太久的雄性荷尔蒙,管她十八岁还是八十岁。

暴力与色情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需要宣泄的东西太多了。除了旺盛的精力,还有生活不易与世道艰难。曾经有一段时间,跑运输的大货车司机是众人羡慕的“有钱人”。他们南来北往,见多识广,随便一趟下来就能挣个百把千块。那时候“驾驶员城”里的女人们都以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司机相好为荣。虽然那不是自己的丈夫,最多也就是与自己有过几次露水姻缘,但女人也会攀比,也会在对比之下觉得身边窝囊的丈夫怎么看都不顺眼。于是争吵,很快升级为拳脚相向。再后来,觉得受了委屈的女人找到自己的司机客人,干脆豁出去,不管家里不顾孩子,就这样上了司机的车,远走他乡。

在这个片区里担任派出所长,是一份令人苦恼的工作。根本无法统计年度内究竟发生了多少起暴力斗殴事件。起因通常很小,要么是喝醉了酒,要么就是因为女人和钱。有好几个本地男人约起来干外来司机,也有一大群在“驾驶员城”小餐馆里喝醉的司机相互打架,还有的争风吃醋……总之这个地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附近的小旅店和餐馆都会备着绷带、止血药、酒精之类的东西。反正管是管不了,辖区那么大,派出所的警察就那么几个,想要他们全部管过来是不可能的。打起来,自己只能在旁边看着,只要不闹出人命就好。

在这种地方,赌博是很正常的“娱乐项目”。大货车司机的口袋都有钱,吃饱喝足再找女人睡一觉起来,就会吆五喝六打打麻将,或者玩牌。“扎金花”刚开始的时候赌注不大,也就是五毛钱的底,每次加注两块钱封顶。后来就层层加码,五块、十块、五十、一百……都说“苍蝇不盯没缝的蛋”,一些黑道上的人也慢慢看中了这里。各种乱七八糟的地下赌场悄悄开设,只要大货车司机进了“驾驶员城”休息,门缝里总会有人塞进来各种宣传小卡片。什么“皇家凯撒宫能让你一夜成为富豪”,什么“葡京分场绝对公平公正……”,那些年国内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什么智能手机,憧憬着财富的人们就这样主动走进赌场,老规矩:先赢后输。等到赌桌旁边人群散开的时候,他们已经输得连内裤都没能剩下。

车子,包括车上的货物,就这样在一把牌之后换了主人。

自杀的人每年都有,经常有人跑到附近的铁路上卧轨。铁路局那边是搞得烦不胜烦,以至于所有列车每次开到这里都要降低速度,后来还专门在这段路线上特设了五个值班岗亭。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赚到钱的人已经走了,只有穷困潦倒,没能抓住机会的那些人留下来。他们每天都在抱怨,希望国家政斧能够把当年的事情重演一遍,让自己发财,成为众多现如今瞩目名字中的一个。

其实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很简单,只要穿越时间就行。

渐渐的,外来者出现了。他们是原本居住在城里的各单位职工,因为下岗导致贫穷,又找不到更好的生活出路,只能流落到这里寻找生计。

各地农村里的打工者也出现了。与其它城市一样,宏州也设立了专属的“经济开发区”。优惠的政策多多少少吸引了一些商人,他们附近开设工厂,因为这里的小面积住宅很多,租金便宜,打工者们也就宁愿舍近求远,每天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上班路上。

总之,这里是宏州市一个很奇葩,也令所有市府领导为之头疼的毒瘤。无论市长还是市高官,每一任上台后,都会首先关注这个地方,也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想归想,到了真正实际动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铲掉棚户区花费的代价太大了。那会把城市银行账面上为数不多的资金消耗一空,还需要更多的后期投入,才能初见雏形。

精明的官员都会算账。在“实际解决民生问题”与“政绩”两个相辅相成,却又在很多时候截然对立的问题面前,他们往往会选择后者。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也有***式的优秀干部,但是身为城市领导,他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思维。

旧城区暂时不管,集中资金和精力全面开发新城。只要新城建好,各种设施跟上,教育、医疗、治安、绿化……人类都喜欢美好的东西,我们向往的生活从来就是充满光明。到了那个时候,棚户区的居民自然而然就从肮脏黑暗的小屋子里走出,主动离开那个充满罪恶与污秽的地方。没有人,铲除一片废墟也就花不了多少力气。

不能说这种思维有错,但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上位者们从未想过事情会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宏州的新城很漂亮,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是新城建好了,棚户区仍然还是那个样子。没人愿意搬迁,也没人按照领导的想法“离开黑暗,走向光明”。

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钱。

从新城计划在图纸上开始设计,到基本上全面建成,前后花了十多年。市府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棚户区的改造方案仍然被束之高阁。之前的领导带着政绩走了,之后的领导同样还是只看“政绩”两个字。前些年《人民的名义》热播,很多人都为剧中的易学习书记为之感慨,机关单位也专门以此展开了学习,可是真正换到现实生活,没几个人能做到剧中演员的那个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