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牛锦衣卫 > 第475章 宴请商人

最牛锦衣卫 第475章 宴请商人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8:09 来源:笔趣阁

第475章宴请商人

“绮月,你放心,年后朝廷的银子就送到浙江了,想来不会影响咱们的计划!”

“你呀,别想的太简单,这还什么都没做呢,就先掏出五万两,你要是不想办法搞来钱,就朝廷派下来那点钱,也是杯水车薪。现在只是五万两,以后,你若是要个二十万两,我砸锅卖铁也拿不出来,你真以为我那点积蓄富可敌国呢?”

“......”

苏公子顿时就无语了,好像萧小姐说的挺有道理的,三十多万两本来就不够用,到时候估计也没法分出钱填萧小姐这边的窟窿。

仰躺在榻上,苏瞻不断琢磨着该怎么把海运司的架子搭起来,都说万事开头难。可真正难在什么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而苏瞻现在就深有体会。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走,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哪怕之前做过具体计划,真正实行起来,依旧有些不知所措。思来想去,还是要先解决钱的问题,猛然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新月山不是有金矿么?麻痹,要是把这个金矿利用起来,说不定钱的问题就能解决掉了。

“绮月,你说咱们要是能把新月山的金矿拿下来,够不够用呢?”苏瞻坐起身,满眼冒着小星星。萧绮月手一哆嗦,毛笔就在宣纸上戳出一个大大的黑圈,站起身,萧小姐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苏瞻的额头,随后一脸古怪道,“也没发烧啊,好好地怎么犯起糊涂来了?”

“我的公子爷,你是不是嫌奴家事情少,拿话逗弄别人开心呢?你之前不也说过么,畲族四大家族为了那座新月山,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他们自己人都打得头破血流,你一个外人还想掺和进去,之前布政司能派了兵马,结果被打的丢盔卸甲。你还想动新月山,你凭什么?就凭你手底下那帮子虾兵蟹将?”萧绮月伸出葱葱玉指,狠狠地或者苏瞻的额头,戳的苏公子的脑袋如同一个拨浪鼓,“你是想钱想疯了么,居然要跑到新月山找死。”

“......”苏公子伸手拍了拍,撇着嘴老大不高兴,“绮月,你别戳了,再这么戳下去,本公子就算没问题,也被你戳出问题来了。本公子也不算白日做梦啊,很多事情,事在人为,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而且啊,本公子觉得这事情还是可以操作一下的。”

萧绮月眉头一挑,紧挨着苏瞻坐下来,不知道是不是无意的,她将丰满的胸脯往前贴了贴,吐气如兰道:“你倒是说说,到底怎么个操作法,本小姐洗耳恭听。”

苏瞻身子一颤,无力地翻了个白眼,聊天就聊天,你的身子能不能老实点,老是这么蹭来蹭去的,让人火大啊。沉下心来,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之前锦衣卫的兄弟曾经暗中调查过新月山的情况,那座金矿储量并不是太大,顶死了也就能产出三十万两黄金。三十万两黄金,看上去不少,可对整个畲族又能起到多少作用?那些畲族人有了金矿,又能干嘛,无非是守着金矿买东西,金矿嘛,花完了也就没了。如果是以前嘛,本公子也不会蠢到对新月山动心思,但是现在,只要操作得当,完全是有机会的。这么多年下来,畲族人围绕着新月山打来打去,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光这些人命,就足够买下半个金矿了。估计,现在那四大家族也有点不想打了,可又不甘心放弃,打了那么多年,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再放弃新月山,那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么?”

“不甘心归不甘心,不过这两年四大家族虽然还是针锋相对,但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厮杀了,依我推测,他们心里其实也清楚,若是再像以前那么打打杀杀的,最后得到金矿,也有点得不偿失的。但是呢,谁也不肯退出,局势就这么僵着。若是现在,我们能抛出巨大的利益,让他们感觉到放弃新月山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你说他们还会死盯着新月山不放么?”

听完苏瞻的话,萧绮月不禁仔细思索起来。正如苏瞻所说,畲族人已经打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想继续打了,可又不甘心放弃,局势就僵了下来。若能得到比新月山还要多的利益,畲族人脑袋被驴踢了,还为了新月山打生打死的,不用自家人杀来杀去,还能得到好处,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择啊。

苏瞻的话听上去颇有道理,可仔细琢磨了下,萧绮月便面露苦笑。有道理,有个屁的道理啊,那可是一座金矿,金矿再小,那也是金矿啊,就现在苏公子手中,能给出什么利益,才能比得过一座金矿?撇撇嘴,萧小姐千娇百媚的翻了个白眼,“哟哟,公子爷,你能拿出什么好处呢?到现在海运司征兵的钱还是在本小姐这里拿的呢!”

“咳咳,现在手里没筹码,不代表以后没有啊,跟你说不通,你这张嘴,老是打击人,不跟你说了,本公子出去走走!”苏瞻背着手往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哼哼,萧绮月这个女人啥都好,就是太精明。干嘛啥话都说,没事给鼓鼓劲加加油不是挺好的?当然,苏公子也不是真生气,他是真有事要忙活,诸事缠身,能跟萧绮月斗嘴快活的时间并不多。

来到外边,萦袖就迎了上来,她往屋内瞅了一眼,脸色相当怪异,“公子,你可不能做个忘恩负义的人,大小姐心里装的可全都是你。”

苏瞻满脸苦笑,这又是哪跟哪儿啊,本公子啥都没干好不好,萧绮月那样勾搭人,本公子都没动手动脚,这都快成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了。伸手弹了弹萦袖,有些不满道:“丫头,你说什么呢,你看本公子是那种人么?好了,谈正事,让你做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温州地界上有头有脸的商人大部分都到清晏楼赴宴了,剩下那些没来的,估计也不会来了。现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该去清晏楼了?”

“嗯,这便去吧!”走了两步,想起什么,苏瞻小声道,“跟铁大哥说一声,让他派人暗中盯着周靖点,咱们资金有限,可经不起糟蹋。不过,一定要暗中盯着,不能被人发现。”

“公子,你之前不是跟靳松说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么?”萦袖一脸坏笑的看着苏瞻,闹得苏公子脸色微红,萦袖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哼,都是大小姐惯得。

清晏楼绝对称得上是温州府第一酒楼了,在温州有句话,非达官贵人,不入清晏楼。今日清晏楼被人包了下来,而包场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温州府名声大振的副按察使苏瞻苏大人。苏瞻设宴宴请温州富商,在外边传的沸沸扬扬的,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让人诧异不已的是,苏大人一方大员,为何会主动设宴款待这些商人?

在江南一代,商人地位越来越高,可以说想当好江南的官,就离不开江南商人的支持。可即便是如此,在明面上,朝廷官员还是不屑跟商人为伍的,好像跟商人走得近,就会沾染铜臭气,变成贪图利益的小人。当然,暗地里朝廷官员是不是跟商人嘛暗中往来,那就不得而知了。像苏大人这样,包下清晏楼,绝对是给商人们天大的面子,这在以前是绝对没有过的。就算是包场设宴,那也是商人们包场才对嘛。

苏大人如此隆重的包下清晏楼,温州商人们都有些受宠若惊。温州商人大多数都跟朝廷官员打着交道,别看双方有说有笑,可是商人们心里很明白,那些官员就从来没瞧得起过他们这些从商的。士农工商,商人逐利,几乎印到了读书人的骨子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商人明明很有钱了,还要想尽办法让子孙后代考功名的原因。不光当官的,就连商人自己也不是那么的自信,连他们自己都不觉得经商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这就是大明朝的社会风气,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得了的。

温州府衙,荣艾等人也很好奇,苏大人好好地为什么要宴请温州富商?堂堂一方大员,涉嫌宽带一帮子商人,完全不符合常理嘛。众人好奇的不得了,可他们只能干等着,因为苏大人根本没请温州官员去参加宴席,总不能官员们唱一出不请自来吧。

临近酉时,苏瞻慢慢走近清晏楼,早已赶来的商人们赶紧向前行礼。苏瞻笑容和善的一一回礼,眼神中没有半点鄙夷之意。苏瞻如此和善,没有半点官架子,迅速博得了商人们的好感。许多人不禁想到,苏大人和以前的官员果然不同。

其实,自从苏瞻找回那批青瓷后,温州商人们便对这位新来的苏大人颇有好感。尤其是那些瓷器商,一直想找机会拜谢一番,只是没有门路罢了。如今看苏瞻态度又是如此好,那对苏大人的观感便有好了几分。

苏瞻到了清晏楼,酒楼便开始上菜,一开始苏瞻倒也没多说什么,陪着几个有头有脸的商人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等到酒过三巡,关系越来越熟络,温州商人们也便放开了。这些商人能把生意做大,经营到家财万贯,各个都是精明之人,他们自然知道苏瞻不仅仅只是请吃饭那么简单。

温州大瓷器商付伦笑问道:“苏大人,你跟以前那些当官的不一样,是真心看得上我们的。你若有什么事,不妨明言,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温州商人必然义不容辞。”

有付伦带头,其余桌上的商人也全都说道:“是啊,苏大人,你替我们找回上万件瓷器,那可是救了不少人身家性命啊。你有什么事情,但请吩咐。”

苏瞻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站起身,端着酒杯笑吟吟道:“吩咐倒也算不上,今日把大家找人,就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件事。不久前,朝廷方面做出决定,将尝试解除海禁,开放杭州码头、温州码头作为试点,并独立于三司之外,成立皇家海运司,专门负责海贸以及海上护航一事。”

苏瞻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轰的一声在人群中炸开了。许多商人脑容量有限,一时间没炸得晕晕乎乎的。还有一些人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找旁边的问了问,这才确定没听错。朝廷要开海,虽然不是全面解除海禁,但也是好兆头啊,最让人惊喜的是,开放的还是杭州和温州两处码头。海贸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暴利啊。否则的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商人冒着巨大的风险走私呢?

仔细说起来,如今大明朝的走私商所要承担的风险可是非常大的,远不是后世走私能比拟的。后世走私,无非是小心清查,躲过关税,这样利润最大化,后世走私,图的就是没关税,成本低,利润高。可是大明朝走私商,真正的付出的成本要高多了,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朝廷清查,而是来自海上的危险。如今海贸刚刚兴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海航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艘商船,你不知道啥时候就冒出来一队海盗,扣下商船索要好处费那算好的,就怕碰上那种连人带货一起抢的。商人们去了别处,没有武装护航的话,到了别人的地盘上,就得装孙子,好多时候都没法把成本压下来,被人当肥羊宰,于是,搞得许多商人竟然请海盗当保镖护航,不得不说这真是航海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总的来说,大明朝的走私商都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朝廷允许,有舰队护航,鬼特么愿意当走私犯?后世冒着杀头风险做走私犯,那是因为海航已经成熟,中间路上不会有什么风险,可这年头不一样,随便来个海盗,都够走私犯喝一壶的。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