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牛锦衣卫 > 第396章 官场禁区

最牛锦衣卫 第396章 官场禁区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8:09 来源:笔趣阁

第396章官场禁区

苏瞻可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大明朝之所以变成后世那个熊样,就因为朝堂尽是一帮子夸夸其谈的迂腐之辈。

话说,朱佑樘心里也挺开心的,十几年来,被六部官员压得喘不过气来,稍有什么动作,就有人冲上来引经据典,甚至抬出祖制,搞得不胜其烦。没想到,以前夸夸其谈,出口成章的人,竟然被苏立言搞得理屈词穷。

看来,自己当初选择苏立言是选对了,这小子绝对是一根极品搅屎棍子,很多事情到他手里,估计搅和搅和就出现了奇迹。

杨一清虽然被气晕了过去,但殿试还得继续,几个小太监将杨一清抬到偏殿休息,朱佑樘则继续大殿考试。

“苏立言,你为朕解释一下,何为‘揍他们’?”

“启禀陛下,学生以为,我大明万邦臣服,靠的不是礼仪之邦,而是文武并重。番邦既然挑衅我大明,自然是心中无惧。此时,我大明当展示自己的强大,告诉那些番邦,我大明不仅通文明礼仪,还有强大的武力,只有将那些野心者彻底打服,他们才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所以,对于某些人,该揍就要揍!”

“嗯”朱佑樘甚是满意的抚摸着胡须。

谢迁等人就有点蛋疼了,尤其是刘大夏,神情特别纠结。瞧苏立言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可你刚才为什么就那么贱呢,直接嘴炮坑杨一清,大家好好说话讲道理,不就没事儿了?

朱佑樘挥挥手,示意苏瞻可以离开了。这下苏公子可就郁闷了,这才问了几句?这可是殿试啊,这就完了?

挠挠头,苏公子稀里糊涂的离开了保和殿,朱佑樘搞什么鬼呢?难道不让本公子当天子门生了?

往常殿试很缓慢,一般情况下,一个贡士进入保和殿之后,至少要待个一刻钟才会出来。

苏瞻倒好,进去半刻钟,不仅自己出来了,还有一个杨一清被抬出保和殿,大明开国以来,就没出过这种奇葩事儿。

殿外一群准进士看到苏瞻走出来,一个个心情忐忑不安,会元公进去没半刻钟就出来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陛下问的问题太刁钻,会元公回答不上来?

只是,看会元公脸上的表情,也不像啊。

接下来,作为殿试头号种子的苏瞻站在一旁看热闹了,可是让苏公子郁闷的是,其他人进去后待得时间都比较长,这些来走出大殿的时候一个个眉开眼笑,显然自我感觉非常不错。

这就很郁闷了,别人感觉很好,就我感觉不好,难道自己要凉了?

殿试从早上到申时结束,午时朱佑樘连同群臣在殿中吃了点便饭,可考生们就没那么幸运了。

四月十三,也就是殿试第二天,准进士们再次来到了保和殿前,今天可是公布最终排名的日子,巳时公布皇榜的,到时候就知道这一届三甲进士排名了。

不到巳时,王岳捧着一个托盘走到保和殿台阶之上,看看日头,等着巳时一到,他便展开皇榜,捏着公鸭嗓子读了起来。

“一甲头名,祥符苏瞻!”

“.....”

轰,下边立马就有些炸锅了,就连苏瞻也没想到,自己在保和殿上折腾一番,竟然得到了一甲头名。也就是说,自己当状元郎了?

解元、会元、状元,这是连中三元啊。

自大明立国以来,连中三元中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仔细算起来,也只有太祖年间的黄观,以及正统年间的商辂。但黄观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功名被取缔,也就是说大明朝官面上真正连中三元的人就只有商辂一人。

现在,又出了一个连中三元的才子,此人便是祥符才子苏立言。

天哪,当状元了,这感觉怎么跟做梦似得?其他准进士们眼珠子都红了,陛下这是在作弊啊,真以为我们啥都不知道呢?

昨天苏立言可是口若悬河,大放厥词,还在保和殿上把左都御史杨一清给气晕了,这种人居然被陛下点为状元郎。

迎着众人不善的目光,苏瞻站直身子,毫无俱意,羡慕嫉妒恨?没关系,谁要不服,找皇帝朱佑樘去。

其实,苏瞻也有点了解朱佑樘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人连中三元,必将名声大噪,这就叫势头,先把势头做的足足的,让其他人反驳不得。

苏瞻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就昨天自己的表现,正常情况下别说当状元,能进一甲头三名那都要烧高香。关键是殿试排名由皇帝说了算,朱佑樘有意把他苏某人抬起来,委以重任,自然要把声势做足了,连中三元不是最好的方法么?

连中三元?呵呵,听上去美美的,但与之对应的便是压力。朱佑樘捧起一个连中三元的大才,肯定是要让他担事情的。

王岳接着读三甲排名,不过苏瞻并没有听进去,他现在满心里想的都是朱佑樘要把自己安排到什么位置上去。仅仅是去六部当搅屎棍子么?恐怕没这么简单啊。

女人心,海底深。

皇帝心,那可比海底深深多了!

读完皇榜,大家就开始排次序了,作为这一届的进士们,要成批成批去保和殿拜谢圣恩,成为真正的天子门生。

规矩很简单,一甲三人一起,二甲又是一批,三甲的人排在最后。

苏瞻站在最中间,领着榜眼探花郎再次进入保和殿,规规矩矩的行礼,朱佑樘则勉励几句,开始跟众人商议起来。

一般情况下,一甲状元榜眼探花郎在保和殿就会受到封赏,说白了,就是当场封官,不用像其他进士那般需要等上一段日子。

毫无意外,一甲榜眼和探花被安排去了翰林院当一名编修,而轮到苏瞻的时候,气氛就有点不对劲儿了。

苏瞻也很好奇,难道自己也要去翰林院熬资历?朱佑樘应该没这么蠢吧?

果不其然,苏瞻不用去翰林院,去的地方还有些吓人。

“苏立言才学出众,能力非凡,特调刑部郎中,掌浙江清吏司事务。另,苏立言任祥符副千户期间,屡建奇功,擢升锦衣卫千户,掌杭州千户所事宜。”

“嘶......”

苏公子忍不住抽起了冷气,刑部郎中乃是正五品,翰林院编修乃是正七品,这差着四个等级呢,按照正常情况熬资历,没有个**时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苏公子一入朝堂,就从刑部郎中干起,闻所未闻啊。

官大好不好?当然是好事儿了,可要是一个站出来拦着的都没有,那你就该仔细想想了,既然是好事,为什么别人不阻拦呢?

就算是连中三元,那又如何,再看好苏立言,也不能一上来给个正五品官位吧?这明显不合规矩,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却没人站出来。

放在平常时候,六部官员将一亩三分地看得紧紧地,别说正五品,就是个从九品都得计较一番。可是,旨意下来后,殿中鸦雀无声,就连一直看苏瞻不顺眼的刘大夏都没站出来阻拦。

这情形有点不对劲儿啊,可是哪里不对劲儿,又有些看不透。

刑部郎中,负责浙江清吏司事务。浙江是哪儿?那里可是江南锦绣之地,鱼米之乡,盐场之地,大明朝赋税近六分之一来自浙江,这可是富得流油的好地方,这么一块香饽饽不该是急着头皮抢么?

提升锦衣卫千户,倒不觉得意外,以自己所立的功劳,当千户绝对没人能反驳。但是掌杭州千户所,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朱佑樘这是摆明了要让自己以刑部郎中的身份去浙江杭州履任啊。

既然是刑部挂衔,那最大可能是去浙江按察司任实职,到时候按察司的官职能起到多大作用就是未知数了,倒是锦衣卫千户,那是实打实的权力。

等了好一会儿,愣是没人站出来拦着,苏瞻心里就凉了半截儿。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不过,还是忍着疑惑赶紧领旨谢恩。连中三元,锦衣卫千户,刑部郎中,这一连串头衔,听上去挺唬人的,可是现在苏公子真高兴不起来。

六部一帮子人不出声,把这么个香饽饽扔出来,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这绝对不是香饽饽,搞不好就是个深坑。大家都不愿意往坑里跳,那你苏立言要跳,大家也不拦着。

苏瞻站在一旁,心里不断犯嘀咕,可现在是在保和殿上,总不能拉着老公爷问东问西吧?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陛下,学生才疏学浅,资历不足,这刑部郎中一职,恐怕难以胜任啊,学生以为刑部主事邰正耀大人能力不俗,升任郎中,掌浙江清吏司事务最合适。”

苏瞻此话一出,群臣之中某位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子立马就慌了神,他眉头一皱,捂住心口慌慌张张的走了出来。

“苏状元此言差矣,本官愧不敢当啊,本官前些日子觉得身体不适,请了郎中检查了下,竟然得了心疾。本官有心为国出力,奈何这身子骨不允许啊,倒是苏状元,才高八斗,能力不俗,担当此任绝对没问题!”

“不错,邰主事说得对,状元公朝气勃发,英姿不凡,担当此任,最为合适!”

苏公子的脸顿时就有些扭曲了,他现在可以百分百断定,这个刑部郎中绝对是个深坑。自己只是提议一下而已,就把邰正耀吓成这副鸟样子,连心疾这样的烂借口都编出来了。

好吧,接下来苏公子看谁,谁就往后缩,最让人无语的是某位副都御使,径直接说头疼,需要回家休养两天。

麻痹,看来满朝文武都知道浙江清吏司是个坑,就我苏立言不知道啊。

皇帝大叔,之前不是说好的么,让我去六部当搅屎棍子,可眼下这情况,明显不是当搅屎棍,这是要把我往坑里扔啊。

旨意下达,不管苏瞻怎么想的,都不可能抗旨不尊,最要命的是,这个差事甩都甩不出去。

正五品刑部郎中,管的还是富得流油的浙江清吏司......

朱佑樘好像也懒得跟苏瞻多解释,一副我让你干嘛你就干嘛的表情,散了朝之后,朱佑樘领着亲儿子回了后宫,张戎想发牢骚都找不到人。

回到苏府后,苏公子就让小王去国公府一趟,没多久,张紫涵就赶了过来。

孙夫人虽然也讲究规矩,但也并非不近人情,这两个男女见个面没问题,只要别做的太过分就行。反正,苏瞻夜宿国公府,或者张大小姐夜宿苏府,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行的。

张紫涵已经从张懋那里听到了消息,而且,很早之前,她就有了些猜测,只是没跟张戎谈过而已。

“涵涵,你跟我说说浙江清吏司的事情,明明一个香饽饽,怎么一个个都避之不及?”

“你呀,既然身在锦衣卫,难道就没了解过最近发生的大事么?”张紫涵抿口茶,详细解释起来,“此事还得从四年前的户部员外郎林衡之死说起。”

随着张紫涵的叙述,苏瞻也渐渐对事情起末有了大概的了解。

四年前户部员外郎林衡奉命前往浙江,负责商人捐输以及税赋问题。当时户部库银不足,偏偏边军闹饷,无奈之下,朝廷才想着让江南商人捐钱。

其实江南商人捐钱,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情,江南富庶之地,有着许多官商,其中尤以盐商、布商最富。

在浙江,盐场林立,每一个盐商赚的盆满钵满,富得流油,朝廷遇到事情,让他们捐输,实属正常。

按说,有盐商捐输,再加上浙江富庶之地的税银,足够解决兵饷问题了。可是,那年最终只送回京城十三万两白银。

浙江之地,捐输加税银,只有区区十三万两白银,骗傻子呢?就在朱佑樘等着询问林衡的时候,林衡却在回京途中,于霸州驿馆上吊自杀了。

林衡之死,仿佛打开了一个魔盒。

为了调查林衡自杀原因,以及搞清楚捐输以及税银的事情,朝廷多年来往浙江派了许多人,可惜结果很惨淡。四年来,不仅林衡自杀了,一名按察使告老还乡,一名副按察使自杀,还有一名副按察使成了疯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