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牛锦衣卫 > 第472章 劳民又伤才

最牛锦衣卫 第472章 劳民又伤才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10:45 来源:笔趣阁

第472章劳民又伤才

钟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当年意气风发,喊着为大明百姓鞠躬尽瘁的同僚们,全都变了样。江南,尤其是浙江如此情况,同僚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户部没钱,他们也从来没想过办法,可朝廷用钱又拿不出来钱,到最后黑锅都要他钟一个人来背。钟很想问一句,凭什么啊?

李东阳李老大人说得对,别管别人怎么说,别管名声好不好,就看怎么做的。户部尚书,就是要想办法充盈国库,谁能给大明国库送银子,那就支持谁,其他一切免谈。钟也豁出去了,白胡子一大把,都这把子年纪了,还怕得罪人?

开海,到底有多少好处,钟不知道,可是他知道,若是开海能得到一部分税赋,那对大明就是好事。不开海,那依旧是个死局。浙江有茶粮司、盐苛司、织造司,税赋甲天下,国库捞到了多少?钟心里一清二楚,钱还是那些钱,既然没进国库,那去了哪里?当然是进了朝臣私人腰包了,他钟也收到了好处,可与自己背的黑锅相比,这点好处真算不了什么。钟不想自己离职回乡的时候,还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钱财是利,名声是利,刘健、谢迁、杨一清这些人要做千古名臣,青史留名,难道我钟就不想了?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自从你钟当户部尚书以来,大明财政混乱,赈灾不利,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那要你这个户部尚书有何用,还不如放头猪呢。可百姓哪里知道他钟的无奈?

当李东阳和钟站出来表示支持后,刘健等人就绝望的摇了摇头,看来尝试开海已经无法阻挡了。刘健等人全都用复杂的目光看着李东阳,可惜,李东阳浑然不觉。

李东阳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他什么都看得明白,但却不怎么在意。骂名也好,说他李东阳趋炎附势也好,说他胆小怕事也好,都没关系,只要他觉得对大明有利,他就会去做,就会支持。他李东阳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只是现在这朝堂,早已经变了味,往往是因人废事,因私废公,对人不对事。

事到如今,尝试开海已经板上钉钉了,刘健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刘健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只是觉得现在大明朝挺好的,又何必改变呢?太子殿下和苏立言这些人年轻气盛,总想着做一番伟业,哪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利益?刘健确实在意这些,但他更多的是不想改变,如果开海真的成功,未知的危险不说,朝堂权力结构也必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科举取士,正统仕途再加上中原和江南,催生的是齐楚浙党派,如今这朝堂上的官员大部分都和江南以及山东沿海利益休戚相关,开海之后,旧的秩序被打破,权力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必然是一场看不见的腥风血雨。多方角力之下,大明朝真的能安稳下来么?苏立言啊苏立言,你可曾想过这些东西?

太和殿内,反对声越来越弱,朱佑樘脸上总算多了点笑容。走到这一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之前如果不闹着全面开海,不跟内阁六部争执这么久,估计他们也不会轻易让步,正因为有了之前的努力,尝试开海才能通过。

“拟旨,着令浙江布政司,开放杭州、温州码头,来往海贸不得阻拦。另,着令苏立言立刻组建皇家海运司,皇家海运司独立于布政司之外。如今江南倭寇横行,海盗猖獗,为保大明海运昌隆,务必尽快剿灭倭寇海盗。”

圣旨下达,刘健等人全都露出惊讶之色。找两处码头作为试点,并没有问题,可大明是有市舶司的,干嘛还要组建海运司?皇家海运司,一听这名字,就知道陛下要干嘛啊。陛下这是要将海运司控制在手中,不给六部插手的机会啊。别看之前大家吵着要海禁,可谁都知道海贸涉及的利益有多大,一旦温州码头和杭州码头顺利开放,海贸昌盛,税赋会是一笔天文数字。

看到刘健等人脸色大变,朱佑樘心里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你们不是吵着闹着不开海,说开海祸乱大明么,那行,这次就不带你们玩了,你们先在旁边看着,看看到底会不会祸乱大明朝。

朱佑樘也不是傻子,开海如此艰难,如果还把事情交给市舶司,那不是脑袋进水么?市舶司,虽然归内廷太监管着,却隶属于布政司管辖。这几十年来,市舶司早已经成了布政司的附庸,外派的那些管事太监,要么被别人架空,要么也跟江南官员同流合污。但凡这些管事太监用些心,市舶司、茶粮司、织造司、盐苛司会弄不来钱?既然这些人不能用,那干脆不用了,直接新弄一个皇家海运司。

成立皇家海运司,诸事繁杂,必然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可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如果还将海贸交给市舶司,又能有多大改变,那样,所谓的开海试点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皇家海运司独立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都转运盐使司之外,那么就必须有自己的兵马。堂堂皇家海运司,没有战船,没有兵马,也敢叫皇家海运司?不过这些,朱佑樘不想管,也管不了,由着苏立言那家伙折腾去吧。

朱厚照不太了解朝廷的状况,很开心的对钟说道:“大人,海运司初建,到处都要用钱,不知户部能拿出多少?大人放心,海运司成立以后,海贸所得利润,有三成会入户部。”

看到朱厚照殷切的目光,钟老大人身子一怔,那张老脸慢慢的变红了,过了好久,才吭哧道:“回太子殿下,如今户部能拿出四万两。”

“什么,四万两?”朱厚照差点没晕过去,海运司要造船,要养兵,所耗费银两可是天文数字,你告诉我四万两?四万两不说别的,能造一艘宝船不?朱厚照脸色很难看,“大人,你老人家也是支持开海的,可你的户部就拿出四万两银子,你就这么支持开海的?”

“......”钟老大人想哭,不是我老头子抠门,是户部真的没钱啊。我不知道四万两太少么?我不知道四万两杯水车薪么?可户部没钱,能怎么办?户部要是有钱,我钟一把子年纪,干嘛还要冒着得罪士林同僚的风险,跟你们闹腾什么开海?

朱厚照不明就里,但朱佑樘可是知道实情的,如今户部的情况比内帑好不了多少。如果说内帑是贫农,那户部就是乞丐,要不是被逼到某种份上,钟会跟刘健等人对着干?

“咳咳,四万两就四万两吧,朕和太子的内帑也拿出六万两,剩下的就看苏立言的了!”

皇帝陛下甩锅甩的老干脆了,甩完锅就拿眼睛看张懋。张国公嘴角抽搐,心里直骂娘,陛下这坑人的本事真是越来越溜了。户部、内帑都出钱了,担着海运司职司的还是未来孙女婿,英国公府能不做表示?于是乎,老国公张懋拢着袖子,淡淡的说道:“陛下,老臣府上也能凑出两三万银子。”

张懋都做表示了,其他勋贵们还能不说话?于是乎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万两,我八千两,最后竟然凑出来三十万两之巨。

朱佑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之前捐款的时候,一个个穷得很,现在分红入股的时候,一个个都有钱了。要知道,这个时候勋贵们大多数还处在观望的态度,他们也不确定海运司就一定能大赚特赚,所以掏起钱来,必然有所保留。就这样,一会儿功夫就凑出三十万两白银来,要是铆足了劲凑钱,能凑出多少来?保守估计,一百万两不在话下。

三十多万两,听上去挺吓人的,可对新成立的海运司来说,真的不算什么。海运司要造舰,要养兵。不说别的,光舰队,估计三十万两就不够。

既然要开海,就不可能不做准备,之前朱佑樘派人调查过。永乐年间,三宝太监的无敌舰队,初次就耗费了大明朝三分之一的税赋,也就是五十多万两。按照那时候的人工物价,一艘普通排水量一千五百吨的宝船,裸船造价四千多两,如果再加上配套的设备器械人员,一艘宝船成本至少三万两。那可是永乐年间啊,过去这么多年,材料价上涨,造船的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增高,要造一艘大型宝船,少于五万两白银,想都别想。一艘宝船就是五万两,也就是说三十多万两白银,顶多就能撑起六艘宝船。

可一支舰队不能只有宝船啊,宝船那东西是很大,威风凛凛,但打起仗来不灵活,必须有配套的战船才行,蜈蚣船、福船、哨船、站坐船都不能少。按照永乐年间三宝太监的无敌舰队来看,一支舰队至少配备六艘大福船,想配套的战船补给船斥候船啥的,林林总总加起来一百二十多艘。一百二十多艘战船,没有个七八十万两绝对没戏。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无敌舰队养了三百多艘战船,分出三支舰队没有一点问题。可到了弘治朝,皇帝陛下别说三支舰队了,凑出一支舰队来都特么犯愁。

除了战船,就是招兵养兵,还有海运司庞大的人员机构。就算舰队那边七十万两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剩下的海运司养兵养人呢?可以说,少于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没戏。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怪不得老顽固们不支持开海,怪不得当年的无敌舰队会没落。舰队就是吃银子的大户,大明朝是建得起,养不起啊。就算大明朝税赋正常,一年弄个四五百万两白银,可每年拿出上百万两往海运上砸,谁也受不了啊。

开海,真的很难,无敌舰队,听上去威风,可全都是用银子砸出来的,这里边一点水分都不能有。别的地方还能偷工减料,舰队却不能,这玩意可是要拉到大海上航行,跟人家打仗的。要是质量出问题,舰队士兵还不得跟朝廷拼命?

三十多万两,实在是太少了,可朱佑樘就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临近午时,总算散了朝,刘健和谢迁靠的很近,二人脸色都很难看。出了宫,二人来到了刘健府上,此时没了外人,刘健喘着粗气怒道:“开海开海,他们知道开海意味着什么嘛?苏立言和太子那些年轻人不懂事,那个李宾之居然也跟着搅和,一旦开海,劳民伤财啊。”

谢迁重重的点了点头,“需要写一封信尽快送到浙江去,恐怕闽中元那些人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

“是啊,都以为苏立言到了浙江,会盯着盐税、粮食,可这小子居然另辟蹊径,要弄海贸!”

两位老大人神态愤怒,忧国忧民,但具体如何,就无从得知了。到底是因为利益,还是真的觉得开海不好呢?

隆冬腊月,眼看着年关越来越近,苏瞻却一刻都停不下来。往温州府衙门插了根钉子后,苏瞻拉着靳松,开始对巡检司下了手,苏瞻将巡检司上下洗了一遍,几乎所有关键位置都换上了自己人。好多锦衣卫校尉被临时调到巡检司当值,如今温州巡检司几乎成了锦衣卫的下属单位。

苏瞻大刀阔斧的整顿巡检司,浙江官员看在眼里,闷在心里。这个时候,没人会傻到跳出来替巡检司说话,就巡检司面对倭寇时的表现,谁敢替他们说话?

杭州方面,闽中元一直留心着苏瞻的一举一动,苏立言自从到了温州府,就一直在温州折腾,其他方面,什么动作都没有。闽中元也算是官场老狐狸了,可他现在居然有些看不懂了。

苏立言到底要干嘛?难道整顿盘石卫和巡检司,是想拉着温州府的兵马一起去解决新月山问题?

苏立言不会天真到以为,靠盘石卫和巡检司兵马,就可以打败畲族联军吧?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