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牛锦衣卫 > 第455章 案子有猫腻

最牛锦衣卫 第455章 案子有猫腻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10:45 来源:笔趣阁

第455章案子有猫腻

抵达温州,得到的不是热烈欢迎,虽然荣艾等人脸上挂着笑,可是苏瞻感觉得出来,这些人并不像表面上那般开心。

温州府衙门,荣艾摆了一场简单的接风宴,不受温州官场欢迎,这一点苏瞻早就想到了。自己从北直隶一飞冲天,成了这浙江副按察使,从那一天开始,浙江官场就不怎么喜欢他苏立言。共同的利益,早已经将浙江大部分官员绑在了一起。不过,这些并不重要,这次来温州,也不是对付温州官员的,而是要想办法耗时间。

“荣大人,不知可否跟本官详细说说瓷器案的事情,按察司的公文上,只是粗略的说了一下,本官看得不甚明了”酒过三巡,苏瞻问起了瓷器案的事情。荣艾端着酒杯,表情老尴尬了,你不是来调查瓷器案的么,怎么还不甚明了?你这是调查瓷器案的样子?虽然知道你苏大人是来温州消磨时间的,可装装样子是必须的吧,你这么光棍,让人有点适应不了啊。

衙门内其他官员突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咱们这位副按察使大人,还真有点与众不同啊。说话一点都不藏着掖着,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问就怎么问,老实在了.......

听苏大人话里的意思,他来温州之前,好像一点准备都没做啊。瓷器案具体经过是怎么回事儿,居然到了温州才问。这就是传说中的临阵磨枪,不亮也.....呵呵,估计也没什么光.....

荣艾只好点了负责此案的通判陈伟林负责介绍一番,陈伟林倒是不敢怠慢,将此案前前后后,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

说起来此事并不复杂,一个月前,温州商人集中了一批青瓷,想要经水运送到北直隶。可青瓷在温州码头存放一夜后,第二天一早,所有的青瓷不翼而飞,这下子可把十几个瓷器商人给急坏了,此案也成了近年来温州府最大的奇案。温州府查了好几天没有头绪,迫于压力,无奈之下将此案行文杭州。

温州盛产瓷器,尤其是青瓷,乃江南一绝,北方许多富贵人家都喜欢购买青瓷作为装饰。青瓷若经水运送到北直隶,价格至少能翻一番。此次青瓷采购量非常大,可以说是十几年来罕见,为了供应这批青瓷,好多瓷器商都是开足马力,忙活了大半年时间,眼看着就要发货了,竟然出了这种事。如果瓷器找不回来,那大半年时间岂不是白干了,付出的财力人力物力没有回报,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了。

倾家荡产,并不是夸大,好几个商人为了保证这批瓷器能准时供应,都是提前赊账买材料,就等着卖完瓷器收钱还账呢。现在青瓷不翼而飞,拿什么付钱?

商人之间也是有规矩的,青瓷在装船之前,陆上运输以及码头存放都由瓷器商人自己负责。瓷器装上船,再出事那就是船队负责。也就是说,现在瓷器失踪,全部由瓷器商自己负责,想找人赔钱都找不到。瓷器商们也是温州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闹将起来,知府衙门的压力可想而知。

温州府官员盼着上边派人接受此案,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副按察使苏大人会亲自前来。温州官员非常头疼,鬼知道苏大人是不是真心查案啊,苏大人要是拿着案子当由头,在这里磨时间,到时候破不了案,瓷器商闹起来,压力还得砸在温州官员头上。

荣艾等人很想把苏大人送走,闵大人那些人也真是的,你们要搞苏立言,别把他支到温州来啊。荣艾等人还真错怪闽中元了,闵大人当了几十年官的人,会拎不清这点事儿?要怪就只能怪苏大人太狡猾,人家苏大人半路转到要来温州走访查案,难道闵大人说不行?

当然闵大人可以上书朝廷,弹劾苏大人不务正业,耽误朝廷大事,不过这理由有多无力,稍微一想就知道。

晚上,荣艾让衙役把衙门附近的院子收拾出来,当作暂时的行馆。此时屋中只有苏瞻和萦袖,没了外人,萦袖也就放开了许多,“公子,荣艾这些人态度好奇怪,咱们帮忙查案,他们似乎并不高兴。”

“他们能高兴就怪了,咱们真心想查查这个案子,但荣艾那些人不清楚啊。你想想,咱们要什么正事都不做,光在温州磨时间,你说荣艾等人的压力会有多大?”

“......”萦袖轻轻地点了点头,好像公子说的很有道理啊,“咱们真的要查此案?”

“查查呗,能查出来自然好,查不出来就当打磨时间了”苏瞻对此事并不是太放在心上,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总之,需要装装样子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苏瞻就带着人出了门,此时苏公子一身青衫,卖相极佳。萦袖也换了一身男子长衫,长发挽做马尾,手持宝剑,英气勃发,像一个游走江湖的女侠。

温州城并不大,却是商贸繁华,市井之中不光商贩云集,竟然连卷毛的番邦异人都看得到。在走私贸易的道路上,温州已经走在了杭州前面。这些黄毛、红毛番邦怎么来到温州的?肯定是划船偷渡来的啊,这帮子人倒腾点香料啥的,来大明朝换点瓷器布匹,回到老家就发一笔,一次海航,换一座庄园,这是事实,不是神话。这年头,东方神秘王国的物品,在西方以及美洲大陆,那可是十分抢手的,比黄金都抢手。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走在繁华的市井中,苏瞻对什么都感兴趣,这个摊位看看,那个摊位摸一摸。苏公子兴致勃勃,可就是不买。

摊主都想骂人了,你穿的人五人六的,一看不想缺钱的主,逮住件东西问来问去,甚至还谈谈价钱,到最后也不说买,挥挥衣袖就走,你这特么消遣人玩呢?萦袖倒是买了些小玩意,杂七杂八的装在一个布袋里,扔到了小王怀中。

走过市井,左拐向东,便来到了永宁江江口,永宁江出口直入大海,此处成了天然的码头。距离江口不远,便是温州乃至整个浙江都排在前三的大码头。

温州码头东面,就是温州地界有名的龙湾,出龙湾,船只直接入海,所以当地温州百姓又称龙湾为“金龙嘴”。金龙嘴,寓意出门大吉,满载金银。

温州码头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装卸货物的苦力,商谈价钱的商人,等待出航的船队老板。形形色色的人,点缀着这座历史久远的码头。温州人善经商,这是温州的地界以及温州人用于开拓的勇气决定的。大海是未知的,同样也是危险的,可温州商人却不惧未知,将船队驶向了大海。

看到这些勤劳勇敢的温州人,苏瞻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朝廷那帮子老家伙还是张口闭口的谈祖制。太祖爷当年要海禁,是因为怕倭寇捣乱,再加上北方不定,大局不稳,能少点祸患就少点祸患。但时间过去百余年,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今大明朝局势平稳,已经不怕倭寇再搞乱子了,这个时候开海也没什么问题。倭寇只要敢来,就凭大明朝的实力,还不是来多少次灭多少次,只要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只要倭寇敢来,直接船队驾临扶桑岛,打他们个头破血流。

可惜啊,后来真正的历史上,大明朝到死都没真正的开海,不光没开海,还把纵横大海的舰队给丢了,曾经的宝船居然也造不出来了。到中后期,倭寇祸乱沿海,只能被动防守,那个时候,大明朝要是还有三宝太监的庞大舰队,来一次东渡,早把扶桑岛给打回石器时代了。

什么日本战国,直接让他们飞鸟石器大乱斗。一想到此处,苏瞻就气得慌,大明朝种种没落,根结就在这帮子夸夸其谈的老顽固。一个个拿着既得利益,却是这不行,那不行。本来文官势大,武勋式微,明武宗朱厚照琢磨出一招厂卫内廷制衡外廷的策略,也就是所谓的阉党对抗清流百官。结果,明朝末年出了个崇祯皇帝,被清流一忽悠,脑袋一热,不光宰了魏忠贤,还把“无恶不作”的厂卫给废了,这下,平衡彻底打破。武勋豪门本来就没法对抗清流百官,厂卫内廷还被废了,清流东林一家独大,崇祯最后也付出了代价。

想到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吼出来的那句话,真的是又可笑又可悲。

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这句话,是崇祯这辈子最后的人生总结,听上去很悲凉,可他到最后依旧没活明白。

皇权是什么?是平衡,用平衡之术以御群臣。说白了,就是手里要有胡萝卜加大棒。手底下臣子干得好,赏,干得不好,罚。最狠的一招就是,你敢不听话,我把你降职或者辞职,提拔一个反对派上来。

从朱厚照开始,皇帝控厂卫,用阉党制衡清流百官,这一招用的老溜了,谁能想到崇祯上台,先把自己的左膀右臂厂卫给弄残了。天启皇帝当政面对的局面比崇祯还差,可天启没出太大问题,到了崇祯,到处都是窟窿。

所以说,明亡于党争,是最大的洗脑谎言。

清流控大明,一家独大,这种局面是绝对不能再重复了。看到温州码头忙碌的景象,苏瞻坚定了开海的念头,这些满怀希望的商人,就是他苏立言的希望。苏瞻相信,他苏某人开海建商队,一定会有许多江南商人站出来支持的,这些人就是他苏某人的后盾。

苏瞻站在永宁江口,怅然望着东方,久久未发一语,萦袖小声问道:“公子,发什么呆呢?”

“你们看看这温州码头,有想过么,如果有一天,百艘巨舰,扬帆大海,那是什么样的情景?”苏瞻张开双臂,拥抱着阳光,或许,这仅仅是畅想未来,但他相信,一定会实现的。

我叫苏立言,我来到了大明朝,自当留下那珍贵的航海图,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宝船重新扬帆于海面之上。

苏瞻不想当英雄,可如果这个时代需要有人打破陈规,那他苏某人会做这个人,哪怕下场会粉身碎骨,成为绝代商鞅。

午时,在码头附近找了家酒馆吃吃喝喝,没多久,铁虎和冷无涯就一起走进了酒馆。

落座之后,吃了个馒头,铁虎压低声音说道:“三弟,你说这事怪不怪?嘿嘿,三弟,恐怕你不知道吧,温州码头东面不远处就是龙湾,龙湾北面便是驻守杭州的盘石卫,龙湾南面紧靠着宁村所和海安所。”

听完铁虎的话,苏瞻拿着筷子,有些吃惊的皱了皱眉,“大哥,没搞错吧?你的意思是说,那上万青瓷,在驻守大军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呵呵,是这个意思!三弟,你不要拿这种眼神看我,为兄刚刚也是挺吃惊的。生怕别人说谎,为兄跟你二哥沿着岸边往东走了半天,人家可没说错,不远处就是盘石卫。光盘石卫那边就有着两千多兵马,夜间也有十支巡逻队巡防。”

“.......”

苏公子突然有种哔了狗的感觉,重兵驻防之下,上万件瓷器不翼而飞,这不是天下奇闻么?如果是一件两件,没什么动静,一点不稀奇,可上万件瓷器,光转运就是大问题,会一点动静都没有?瓷器转运,动静肯定小不了,要说附近巡防兵马一点异常没发现,扯什么王八犊子呢?除非这边的巡防兵都是瞎子和聋子。

“这事儿不简单啊,看来我们要小心点了!”苏瞻放下筷子,眉宇间多了些沉重之色。

铁虎和冷无涯对视一眼,随后,铁虎开口道:“三弟,你的意思是此事涉及到盘石卫?”

“大哥,如果你要把上万件瓷器带出码头,有什么方式能不被两岸巡防兵马发现?”苏瞻淡淡的说着。铁虎一愣神,顿时就明白了过来,“上万件瓷器,那需要多少车马转运?怎么可能不被发现,除非能从天上飞过去。嘶,照这么说,这盘石卫有问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