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牛锦衣卫 > 第378章 刷名声

最牛锦衣卫 第378章 刷名声

作者:少穿的内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10:45 来源:笔趣阁

第378章刷名声

苏瞻觉得,做人能混到自己这种地步,也算是一种境界了。娘的,这事都怪刘瑾,等以后有了机会,新账旧账一起算。

苏公子俨然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还怎么在墨香客栈待着,一行人灰头土脸的退了出去。苏瞻很郁闷,但朱太子可就有些高兴了,不用去墨香客栈掉书袋,岂不是可以放开玩了?

从墨香客栈离开后,朱厚照就拉着苏瞻去了南城,正月末,南城寺庙香火鼎盛,附近还有许多玩杂耍的。

苏瞻拗不过朱厚照,被硬生生拉了过去,南城寺庙附近,果然有很多玩杂耍的,朱厚照看得津津有味儿,苏公子却提不起什么兴致。

又往南走了一会儿,玩杂耍的少了许多,可是街头两侧的人却明显多了许多。这些人靠在墙角下,面黄肌瘦,一脸菜色,衣服也是破破烂烂,正月里还是很冷,可是有些人竟然穿着单薄的鞋子,脚腕冻得发红。

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明显是一群难民,京城为什么会出现难民?

苏瞻疑惑的看着朱厚照,朱厚照挠挠头,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大哥,你别这么看着我啊,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很多事情苏瞻和朱厚照不清楚,但是刘瑾肯定知道,朱厚照看着刘瑾,很严肃的问道,“刘伴伴,你告诉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哎”刘瑾叹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殿下,去年沧州附近闹旱灾,你应该知道的。百姓们本来余粮就不多,又是整年干旱,地里颗粒无收。想来,实在熬不下去了,这才逃离家乡,找口饭吃。前些日子,霸州那边就上折子说难民越来越多,可是没想到这么快难民就涌进了京城。”

沧州大旱,并不是什么秘密,苏瞻只是想不通,难民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非要这个时候涌进京城?这段时间正好是各国使节集聚京城的日子,再过些天就是春闱。难民涌进京城的时间是不是太巧了点?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苏瞻不敢确定,但有一件事他非常确定,要是不处理好难民事件,肯定要出大事的。

暂时,京城还能接待一部分难民,顺天府也可以发些吃的喝的,但难民会越来越多,有点难民数量达到恐怖的数字,顺天府能管得过来么?

难民也是人,他们就想活着,一群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活不下去的时候,肯定要闹事。

沿着长街,一直走到南门,一路上到处都是难民的踪影,京城百姓从旁边路过,一个个喜笑颜开,这与难民形成了天壤之别。

苏瞻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做两件事,第一,守好城门,不能再让难民涌入京城了,第二,赶紧在城外开设粥棚。可是,眼下巡城司好像根本没什么动作。

站在城头,看着城外乌压压的难民群,朱厚照心里也是很着急,“大哥,你看看城外的情况,难民还再增多,要是处理不好,肯定要出事的。”

“必须开设固定的粥棚,并且严加管理难民,否则,一旦乱起来,就不好控制了”苏瞻眉头紧皱,愁苦不堪的摸着下巴。

话是这么说,可粥棚不是说开就开的,首先你得有钱,而且是很有钱,这么庞大的难民潮,陆陆续续的加起来估计得有四五十万人,光粥棚一天耗费就是两三千两白银。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做其他的事情了,一万两万的银子,扔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刘伴伴,内帑还有多少钱?”

“殿下,内帑还有七千两......”

七千两?朱太子脸都黑了,这么点钱能干嘛?

朱厚照几乎本能的去看苏瞻,那殷切的眼神看得苏瞻都毛了,“三弟,你这么看着我干嘛?我手里是有点钱,可就算都拿出来,也不顶用啊。”

“顶不顶用也得先拿出来啊,这两年户部那边也不宽松,父皇的内帑更是空空如也,哎......”

“你叹什么气?为兄也没说不拿钱啊!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才行”苏公子说出这话后,心都疼了,可是仔细一想,也就释怀了。

掏钱救济难民,虽然伤钱伤的肝疼,但也是捞名声的好机会啊,如果能利用好此事,说不定自己能捞一笔名声。这么一想,这不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么?

苏瞻跟朱太子发愁,而此时皇宫金銮殿上,朱佑樘以及群臣们也是一脸愁色。此时朝堂大佬们愁着怎么赈济灾民呢,竟然忘了赶紧派人去守城门。

不得不说,老狐狸们有时候也有集体打盹的时候,光想着复杂的事情了,却把最简单的事给忽略掉了。

顺天府这边没有朝廷命令,就算再着急,也不敢私自下令堵城门。

金銮殿上,朱佑樘愁眉苦脸的看着殿上大臣,刘健、谢迁等人也想不出个什么好主意来,任凭诸位大佬再聪明,手里没钱也是白搭。

去年的税收还没送到京城,再加上年前为了赈灾以及预防黄河水患,户部已经掏空了银子。要说户部有钱么?有,不过得等等,等到各地税银送过来,就可以周转开了。可关键问题是,难民们等不得啊。税银送达京城,要到四五月份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难民们不吃不喝要是不闹事就见鬼了。

李东阳一直凝眉苦思,良久之后,出列道,“陛下,为今之计还是尽快想办法筹措钱粮。老臣建议,不如在京城内号召士绅捐粮捐款,也好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士绅?说白了就是当官的跟有钱的,朱佑樘轻轻地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李阁老所言乃是良言,朕会尽快命令顺天府张贴朝廷告示。如此关键时刻,还望我君臣一心,共渡难关。朕的内帑里还有四千多两银子,此次会全部用于救助灾民。”

“......”

朱佑樘和李东阳一唱一和的,皇帝陛下还把内帑剩下那点钱一股脑全拿了出来。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逼着大家一起捐钱啊。

一说到捐钱,大臣们立马就蔫了,刘大夏抖着袖子,一脸痛心的说道:“陛下,臣囊中羞涩,也只能凑出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幸亏朱佑樘性格稳重,不怎么与人争执,可是堂堂兵部尚书,好不容易捐款捐二十两,你这是捐款呢,还是打朕的脸呢?朱佑樘脸色十分难看,他觉得刘大夏不是捐款的,而是哭穷的,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是多么的清正廉明,两袖清风。

呵呵,你刘大夏真要是两袖清风,也就不说什么了,有没有贪钱,朕会一点都不知道么,真以为厂卫是摆设?

刘大夏可是士林中的元老,又是兵部尚书,当朝大员,他捐款二十两,下边的人有样学样,最狠的是都察院一名御史,居然捐了五两。这名御史跪在地上,一脸愧疚,痛哭流涕,仿佛五两银子是他倾家荡产凑出来的,那惨状,看得朱佑樘都想给这位御史捐点钱了。

朝堂捐款,结果就凑出来不到八千两银子,朱佑樘的肺都快气炸了,饶是他平日里一副老好人的姿态,可是这次是真的被气得不轻。

未时初,顺天府终于做出了反应,一边派人张贴告示,一边与巡城司配合,开始封住京城几个大门。巡城司士兵也开始沿街巡逻,将难民请到城外,集中管理。

一听说去了城外聚集点,就可以吃免费的粥,难民们也不反抗,乖乖地去城外蹲着。只要能活着,别说是去城外吹冷风,就是去茅坑旁边蹲着,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人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顺天府贴出告示后,京城反响不一,有些人响应朝廷号召,拿出了一部分钱粮,但有一部分则静观其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是捐款,全靠自愿,顺天府也不可能逼着别人掏钱。

当然,还有些人别有用心,跟苏瞻打着一个想法的,可是有不少呢。这次参加春闱的学子们,不乏一些有眼光的人。

如果能借着这件事,赈济灾民,捞一波名声,有点过会试和殿试,那对自己的仕途将大有裨益啊。

民间声誉良好,呼声极高,想要占个好位子,就轻松许多了。士林集团傲立朝堂,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会刷名声。

当然,老百姓是想不通这些事情的,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被他们敬仰的,一直高呼江山社稷,为国为民的名臣们,拼死拼活就凑出几千两银子。

仅仅两天的时间,城外就发生了变化,除了官方所设粥棚,还多了许多私人粥棚,只不过粥棚旁边都挂着牌子。

“房氏粥棚”、“雒昂粥棚”、“镇远侯府粥棚”.......

总之,粥棚法派粥不多,但名字是五花八门,搞得甚是热闹。

可是难民越来越多,顺天府筹集的资金有限,私人粥棚也是限量供应,眼看着就有点无以为继了。

苏瞻跟朱厚照这两天一直躲在府上商量赈灾的事情,能好好赈灾,又能顺便刷下名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等苏瞻扛着英国公府的大旗来到城头,看着城外飘扬的旗帜,两眼一翻,差点没晕过去。

张天雷看着外边那么多私人粥棚,心态都不怎么好了,“苏公子,这可怎么办?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私人粥棚!”

“娘的,那个不是雒昂和顾寰么?这俩家伙居然比我都快”苏瞻恨恨的看了城下一眼,自己下手还是慢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失了先机,自己就算再去弄粥棚也没多大效果了。

大家都在捞名声,我特么不能干坐着啊。

雒昂和顾寰也看到了苏瞻,他们相视一笑,朝着城头指了指,“小侯爷,你瞧,那不是鼎鼎大名的才子苏立言么?他这是要干嘛?”

顾寰耸耸肩,挑了挑眉头,“还能干吗,恐怕这位苏才子是来增设粥棚的吧,哈哈......哈哈......好聪明啊......”

顾寰二人一边说,一边往城脚下走,声音还不小,故意让苏瞻听得真真的。

苏瞻那叫一个郁闷,这就被人嘲笑了?能不被嘲笑么?人家都刷了半天名声了,自己才姗姗来迟,活脱脱就像个大傻子啊。

“娘的,本公子可不跟你们一样沽名钓誉,假惺惺的设什么粥棚,瞧瞧你们,动静弄的不小,一天就只施舍四百碗粥,装什么装?”

“.....”

雒昂瞬间脸就红了,确实是在假惺惺的刷名声,可被人这样戳破,脸上也挂不住啊。难民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可是听苏瞻这么一说,不仅有些疑惑的看着雒昂和顾寰。

顾寰和雒昂有些骑虎难下,顾寰指着苏瞻怒道,“苏立言,你莫要胡说八道,蛊惑人心,顾某与雒公子一直在想办法筹集资金,想来,过两天就可以多弄些粥了。”

“那就好,那就好,以二位的身份,一顿饭少于五千碗,也不好意思见人啊!”

“......”

神特么五千碗,一顿五千碗,那就是一天几百两银子,一个月下来就是两万多银子,你当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恶心雒昂和顾寰一把后,苏瞻就带着人灰溜溜的走了,哎,看来想刷名声,必须想点其他办法了。

苏瞻愁,雒昂和顾寰更愁,话都放出去了,怎么也得想办法增加施粥数量啊。雒昂喝口酒,愁眉苦脸道,“小侯爷,要不咱们不周弄稀点?”

“雒昂,你是不是傻?还是当难民是傻子?咱们弄得粥本来就不稠,还弄稀一点,难民不会说什么,但免不了会说些不中听的话。”

“那怎么办?咱们手上的钱也不多了啊!”雒昂那个脸色比哭还难看,他的钱都是从家里要来的,家里那边为了雒昂刷名声,一下子拿出上万两白银,已经是慷慨了。

再找大哥雒琼要钱,雒昂也开不了这个口啊。

顾寰托着下巴,思索了半天,无奈的叹了口气,“还是找那些相熟的商户和朋友问问吧,以我们的身份,他们总不会不帮忙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