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六十四章 从欧洲到大明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六十四章 从欧洲到大明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09:28 来源:笔趣阁

二月十五,这是钦天监为大明舰队返航挑选的吉日。

而就在二月十三这一天,六千全副武装的幼军士兵,包围了罗马一共十一个大家族。

在每一家的门口,由通事按照大明的习惯,向其家族宣读了大明圣旨,着令其投降。

在圣旨中,大明早已掌握了这些家族串谋妄想刺杀朱瞻基的阴谋。

其中有三个家族举家投降,但是大明却宽宏大量地宽恕了对方,另有四家在稍作抵抗后就投降,以罚金处理。

另有六家组织武士,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遭到了大明士兵毫不留情的剿灭。

罗马人见识到了东方式的抄家灭族,这种斩草除根,根本不留后患的杀戮,给所有罗马贵族都留下了深刻的恐惧记忆。

当然,大明留下的远远不止这些。

从去年八月底,大明舰队突然出现,就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大明的纪年,大明的富足,大明的强大,大明的优雅习俗,大明士兵的顺从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西方世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他们知道了在东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知道了自己一帮人不过是小鱼塘的虾米。

他们这些人还在为地中海的一块土地征战不休,可是大明早已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大明留下的一切,都无不让这些土包子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跟大明舰队一起前往大明,见识一下这个东方的强大国家。

但是,除了大明最开始招收的工匠,大明这一次没有带任何贵族离开。

而大明人也并不是全部离开,他们还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种子。

在休达,他们留下了一支三千人的舰队,在克里特岛,他们留下了一支八千人的舰队,两个舰队一共一万一千人。

这些只是大明舰队的直属士兵,除了他们,为大明舰队服务的各国人手,达到了三万以上。

克里特岛上,就有超过两万的各国工匠在帮助大明修建一座超级港口和城池,用他们烧制的水泥,打造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而这些人今后都将留在克里特岛上,他们会被分配土地,今后除了上缴一部分粮食,免除农业税收。

在克里特到从事商业的人口,只要按照规定纳税,同样会接受大明士兵的保护。

克里特岛的税收很低,就连商业氛围最浓的威尼斯,税赋也要比克里特岛高了百分之五以上。

当然,最吸引其他国家居民的还是农业税赋,所有从事农业的人口,免费获得的土地,他们的税赋还只有三成。

而这个时代的欧洲,农奴是没有人权的,他们辛苦劳作的八成,甚至九成,都要交给他们的主人。

这个岛,在这段时期,成为了欧洲包括北非百姓移民的热点。

除此之外在各国,大明一共留下了超过五百文人,他们都在认真学习各国的语言,并且建立了贸易代表处。

这些还不是全部,大明留下的文化影响,才是真正影响欧洲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各国为了跟大明进行贸易,接受了大明以黄帝历为纪年的记录,交易日期,全都是按照大明黄帝历来记录。

在以往,耶稣历是不受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认可的。

而他们的穆罕默德历,只会让欧洲各国笑话,因为穆罕默德历至今才不到八百年。

他们互相不认可对方的纪年,现在却不得不按照大明的黄帝历纪年来跟大明贸易,这种影响看似微小,却会影响今后几百年的历史。

除了大明带来的各种经济和文化影响,大明给西方世界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精湛的医术。

欧洲各国是没有医学发展的,他们的医生除了会放血,除了会用刺激的手段来以毒攻毒,根本没有医术可言。

而如今的西方,除了会面临各种病毒的侵袭,最流行的疾病就是性病。

而且,这种病越是贵族,越是容易得,因为只有贵族才会过着淫奢的生活,有各种女人。

最可怕的是,他们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管男女,一个个浑身长满了跳蚤和虱子。

这样的时候,性病这种罪恶的附带品,自然在贵族里面蔓延开来。

当大明的医生在罗马治愈了一个感染了性病的大主教之后,这个消息立即在欧洲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哪怕是国王,在疾病面前也人人平等。

患上了性病,他们只能被性病困扰,终其一生。

当有机会能够摆脱这种疾病的时候,不管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

就连朱瞻基事先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他很快就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

在克里特岛,除了一个坚固的港口城市,朱瞻基还下令在一处风景秀丽的海湾,建立了一座欧洲最大的度假疗养院。

随行的五百多个医生,被朱瞻基决定留下两百个,在这里专门负责替欧洲人,奥斯曼人,马穆鲁克人治疗性病。

当然,治疗的费用也是一般人根本难以承受的,这里面最贵的不是人工,而是“药材”。

在东方便宜的草药,横跨几万里,豆腐也变成肉价钱了。

而且,治疗还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但是在欧洲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时候,克里特岛将会成为他们唯一的希望。

当朱瞻基从罗马启程,前往克里特岛的时候,他们的舰队后面,跟随了大批的西方海船。他们不是为了给朱瞻基送行,而是为了跟随朱瞻基一起到克里特岛,然后治疗疾病。

这种热闹,是所有人一开始都没有想到的。

在朱瞻基抵达克里特岛的时候,除了事先抵达这里的舰队,另一支欢迎的舰队让朱瞻基预先并没有想到,这就是如今占据了罗德岛的医院骑士团。

这个骑士团可谓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依旧活跃在世界政坛。

他们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没有领土的国家,并且还是联合国观察员。

他们成立于十字军东征,作为国家成型于耶路撒冷。

但是在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占领以后,他们撤到了塞浦路斯,后来塞浦路斯被奥斯曼人占领,他们又撤到了马耳他,最后被拿破仑击败,失去国土。

但是如今,他们还驻守在罗德岛,是抵挡奥斯曼人的最前线。

这个骑士团如今还有七千骑士,加上随从和家属,大约有三万人。

朱瞻基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他只知道这七千骑士抵抗了奥斯曼人几十年。

如今看到大明买下了克里特岛,他们希望能够和大明结盟,共同抵御奥斯曼人。

罗德岛距离奥斯曼本土只有十几公里,在克里特岛的东方,隔开了大明和奥斯曼人。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双方有结盟的基础。

但是大明并不在乎奥斯曼人,更不愿意因为结盟失去了自己中立的位置,所以对于结盟并无兴趣。

等朱瞻基回到大明,朱棣就要御驾西征。只要跟帖木儿国的战斗打的不丢人,奥斯曼人知道了大明的厉害,就不敢对付克里特岛上的大明军队。

所以,朱瞻基毫不犹豫拒绝了他们的结盟请求,但是愿意公平与医院骑士团进行贸易,为他们提供订制武器。

在克里特岛,朱瞻基也会见了奥斯曼帝国的使者,向他们申明大明的中立立场。大明绝对不会参与西方的战争,如今留在克里特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与各国进行贸易。

如今的克里特岛,希腊人,罗马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还有大明人共聚一个岛上,没有哪一方有特别大的优势。

大明降低了税赋,并且一视同仁,让这个岛上的居民最起码在明面上,臣服于大明。

看到这些异族人心悦诚服地对他进行跪拜,他暗想自己是不是提前搞出了一个“海上瑞士”。

这些人尝到了低税负的甜头,以后不管哪个国家想要攻打克里特岛,他们恐怕都不会屈服。

三月五日,朱瞻基抵达了马穆鲁克王朝的亚历山大,在这里迎接朱瞻基的,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国王法拉吉,还有他派来的一千多艘河船。

在这里大明舰队也要开始分道扬镳。

去除留守欧洲的一万一千海军,一千多内侍,文官,医师,数百修船的工匠,大明舰队大约还有六万七千人。

其中幼军两万两千人,羽林卫一万两千人,朱瞻基与宗室,文官大约四千人,海军将近三万人。

但是大明舰队回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多少,因为在欧洲,朱瞻基招募了大约三千人的数学家,工匠等各种人才。

他们这些人拖家带口,总人数也超过了一万。

除了海军将会返回休达,然后绕过非洲,原路返回大明,幼军,羽林卫,文官等大部分人都会通过古运河抵达开罗。

从开罗抵达苏伊士,然后在苏伊士建立一个基地。

当海军舰队原路返回欧洲东部,然后回到苏伊士来接朱瞻基他们回返大明。

这样的话,大部分人就不需要再经历长达半年的海上漂泊生活,更主要的是,不会让这些异族人知道整个航线。

世界在大明少数人眼中是清晰的,但是对欧洲人来说,还是混沌不清的,他们根本不敢离开大陆,进入海洋。

留守欧洲的海军将士都是从自愿留守的将士中间挑选出来的,他们将会在欧洲驻守三年,等待未来的大明舰队抵达,然后与他们换防。

之所以自愿,是因为留守的海军将士俸禄增加五成,并且所有的吃食由朝廷承包。他们在这里当兵三年,只要不乱花,等回到大明,一个个都能变成小富翁。

朝廷当然也不会亏,别的不说,光是靠给这些欧洲贵族治疗性病,大明就能日进斗金。

更别说这次贸易之旅,大明赚的盆满钵满。一次贸易,可以驻军五十年都还有盈利。

当然,这也只是因为第一次的贸易有这么大的利润,欧洲的金银都被大明一下子赚走了一小半,下次绝对没有这么好的事了。

但是每两三年进行一次贸易,利润维系整个西方的驻军和开发费用,那都是绰绰有余。

从地中海到红海,三万海军要开走返程的五百条船,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每艘船上的人员,都只是最低标准。

但是对整个舰队来说,所有的人,所有的金银,所有的货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朱瞻基重要。

一开始,海军总兵朱真坚持要所有的军队都跟随朱瞻基走,但还是被朱瞻基压了下来。

除了怕宗室闹事,朱真也不好指挥和安排,朱瞻基要留在身边,他将大部分的文官,大部分贸易代表团的内侍,修船的工匠,还有五千幼军,都安排跟舰队走。

这些人加起来也有近一万,平均算起来,每艘船上都能增加二十个人。

那些小船就不说了,就是大船上,多了二十个人手,也是很大的助力。

这还是因为大明的舰船都是硬帆,要是像西方一样的软帆,一艘船上,没有两三百人,根本走不了。

如今的船队上没有了大老爷,一切由朱真安排,加上台风季还没有到来,朱瞻基对他们能安全抵达红海,还是比较乐观的

从亚历山大抵达开罗,朱瞻基与法拉吉就大明与马穆鲁克王朝的多项合作,迅速达成了协议。

除了驻军与贸易,最大的合作项目就是由大明出钱,马穆鲁克出人,共同挖掘从大苦湖到塞得港的运河,并且疏浚从大苦湖到苏伊士的古运河。

在公元前,埃及就已经修建了一条从地中海到红海的运河,但是这条运河主要借助尼罗河到大苦湖的支流,挖掘的运河段只有从大苦湖到红海的一截。

但是在戈壁滩上挖掘运河,最主要的不是工程的难度,而是维护的难度,因为运河要不断疏浚。

任何工程,只要上面的人发话,总能做出成绩,苏伊士古运河也是这样。

随着埃及的朝代更迭,异族入侵,这条古运河逐渐荒废了下来。

几何就是从古埃及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几千年前就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奇迹金字塔,实际上并不缺少在建筑和工程方面的人才。

在朱瞻基知道的历史中,也就是在十五世纪,几十年后,威尼斯就曾经准备出资修建苏伊士运河。

只是他们测量错误,加上奥斯曼攻下了君士坦丁堡,面对灭国的压力,所以放弃了修建这条运河。

但是在技术上,实际上这个时代已经能满足运河的修建了。

朱瞻基在抵达欧洲之前,计划还是暂时不修运河,因为他想发展南非地区。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大明顺利占据了休达,并且买下了克里特岛,在克里特岛兴建贸易中心。

这个时候,挖掘这条运河,能够减轻大明在欧洲驻军的压力,扩大贸易影响力。

而且反过来想,大明挖通了苏伊士运河,欧洲的这些国家知道了这条通道,就不会再向南部发展了,大明可以有条不紊地在南非移民。

在开罗朱瞻基待了近一个月,他带着自己的兄弟和妃子们,游览了这个时代的狮身人面像,以及胡夫金字塔等著名景点。

四万多人的代表团,给马穆鲁克带来了旺盛的消费力,最起码在大明将士抵达马穆鲁克这段时间,法拉吉面对的压力要小的多。

大明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包括了三千人的炮兵,近三万全副武装的精锐部队,是马穆鲁克三十万人都啃不下的硬骨头。

现在法拉吉也站在朱瞻基的这边,那些下面的部落,根本不敢与他们作对。

不仅如此,朱瞻基根据历史山疙瘩开挖成本,喊出了开发运河大约需要耗资大约十五万两黄金到二十五万两黄金,需要动用超过十万人手,开挖十年的计划。

计划一出,整个地中海周边都轰动了。朱瞻基一行现在可是整个马穆鲁克王朝的财神爷,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

马穆鲁克王朝如今还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人民需要服徭役。也就是说,人力成本在马穆鲁克是免费的。

那么这些钱是谁得到了?当然是国王与伊克塔长老们收了这笔钱。

而且,为了开挖运河,大明还会提供超过二十万件铁器,这些都将增强当地人的实力。

从开罗到大苦湖,依旧是通过古运河乘马穆鲁克的河船抵达,随后大明军队就在如今还是一个小镇的苏伊士,开始了大建设。

跟随大明军队前来苏伊士的还有超过五万奴工,他们将协助大明人,在苏伊士和大苦湖之间,建设三座城堡。

这场建设从永乐十六年的冬季,一直到永乐十七年的六月才完工,在这片南北长二十多公里的绿洲上,矗立起了三座古罗马风格的城池。

三座城堡的相距都在十公里左右,形成了不规则的直线,也可以说是一个扁平的三角形,可以手足相望。

城堡内部有军营,有水井,有占地广阔的仓库,同时每座城堡的容纳人数可以达到一万人,极限可以容纳十万人。

但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大明舰队总共只能留下一万人,在这里进行基础建设,开垦农田。

不过,大明的手里有充足的资金,不管是粮食供应,还是奴工的供应,都被马穆鲁克王朝给承包了。

马穆鲁克的底层人民生活越发困难,但是上层人物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这还是开始,等到苏伊士运河开挖,在十九世纪,为了这条运河就死了十几万人,这个时代,死的人肯定不会比那个时代更少。

不过,死的都不是大明人,想指望朱瞻基对他们怜悯,是不可能的。

永乐十七年的七月,大明舰队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绕过了南非,回到了红海。

他们抵达的这一天,沈黛儿为朱瞻基生下了一个女儿。

这一天,炎热少雨的苏伊士大雨漂泊,加上其母姓沈,被朱瞻基起名叫朱。

数万将士也对这个小郡主的出生开心无比,再也没有比两军汇合的开心之际,喜上加喜更让人欢喜的了。

由于已经走过一遍,又是根据风向走的,舰队并没有遇到大风雨,只损失了一艘运载羊毛的货船,顺利返航。

不过,他们也带回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后世的刚果河入海口,大明在那里设置的补给点,因为遭受了瘴气和传染病的侵袭,留守的三百人死了超过两百人。

这还是多亏了中和子老道在那里,才保留下了这些人,否则的话,恐怕人都死绝了。

这场变故也让那个补给点的士气非常低沉,朱真索性撤销了那里的补给点,将所有人带了回来。

对他的决定朱瞻基也没有意见,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人们才初步掌握了进入热带雨林地区的防疫。

真正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青霉素等各种疫苗的发展,才让人们有了足够的能力抵御病毒。

朱瞻基想要提前几百年征服那里,实在有些太乐观了。

他也赞同了朱真的决定,现在有了航线,撤销那里的补给点,对大明的布局影响并不大。

舰队的到来,让近四万大明人精神倍增,就连一万多欧洲各国的工程师们也都激动无比,所有人都知道,舰队要返航了。

舰队修整了整整十天,马穆鲁克的奴工们承担了装运的任务,让海军士兵好好休养了十天。

这里的突厥少女,阿拉伯少女们都很受欢迎。

最热的八月,舰队从苏伊士迫不及待地就开始了返航,虽然这个时期是逆风,但是离家了三年,没有人愿意再等下去了。

只有一万一千要留守的幼军舍不得舰队的离去,但是他们这些留守的人员也并不失落,因为他们多数在这里都买下了一个甚至几个女奴,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味。

舰队留下了大部分火药和子弹,从这里回去,最多只会海上开战。在没有舰队是大明对手的情况下,战士们手中的火枪几乎也没有了多大的用处。

艰难地行驶出了红海,舰队一路东行,当九月抵达柯枝的时候,舰队就遇到了被朱棣派出来寻找朱瞻基的舰队。

带着这支舰队出来的,是他的姑父沐昕和对西域熟悉的候显。

见到朱瞻基安然无恙,沐昕激动无比,长长地叹了口气。“殿下,幸亏在这里等到了前军,否则臣也准备前往西洋了。”

候显也忍不住说道:“陛下为了殿下茶饭不思,今年你的生日,一个人在宫中饮酒大醉,第二日就要派人出来找你。只是臣当时在东瀛巡视,无人率领舰队,等五月回返京城,就被陛下打发了出来。”

听到这样的话,朱瞻基坚硬的内心也被重重一击变的柔软了起来。他面向东方跪拜,磕了三个头才仰天说道:“劳皇爷爷费心,孙儿此行不负所望,为我大明打开了西洲大门。”

虽然是作戏,但是这一刻,最起码朱瞻基的心是真诚的。

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在柯枝长时间停留,舰队重新编组了以后,就一路向大明行驶。

舰队抵达了星城,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已经是十月初了。

在星城补充了淡水,舰队还没有出发,就得到了北方有台风的消息。

因为朱瞻基的出海,如今从大明到南洋,几乎每个岛都设置了联络点,为的就是早点得到朱瞻基的消息,及时传信。

而这些联络点,也为大明统治南洋,建立了雄厚的基础。

两日后,北方交趾的张辅派来信使抵达了星城,风暴已经过去。

这个时候的农历十月,搁后世就是十一月了,即使有台风,也该过去了。

现在东北风马上要来,现在不走,会越来越难走。所以朱瞻基不再耽搁,一声令下,舰队。

而这段时间,朱瞻基一直在跟来迎接他的沐昕和候显他们交流,听他们讲述这三年间,大明的变化。

虽然这三年朱瞻基不在,但是他搭建起来的工业化框架却没有因为他的不再受到太大影响。

这主要是朱棣已经收获到了工业化带来的丰厚回报,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

工业化的发展一旦开了头,就是一辆刹不住车的火车,带动了汹涌的大潮。

夹江工业区已经不能满足大明如今的发展了,因为朱棣的放任,如今有不少勋贵和地方豪商都拿到了兴建水力工厂的许可。

从应天府一直到松江府,长江两岸,只要是水势比较平的地方,如今兴建了数十片工业区,超过一万家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舂米,磨面,纺织,缫丝,印刷,家具加工为主,钢铁加工因为受到朝廷的控制,如今并没有推广开来。

但是也有一些聪明的匠人,虽然没有看到朝廷加工枪管的工艺,也揣摩出来了相应的工艺,如今用水力设施带动了圆形车轮的加工。

而且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小型机械加工这还成为了一个不小的产业,大明马车的木制车轮,大部分换成了中间是铁圈,外层包木的结构。

但是因为朱瞻基的不在,他的研究院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更让朱瞻基心疼的是两家银行,因为朱棣将银行当做了自己的钱袋子,如今两家银行的发展虽然看似旺盛,但是岌岌可危。

他一个皇帝,不讲规矩,把银行当做自己的钱袋子。而他带头破坏了规矩,下面的人自然没有那么老实。

虽然大明发展银行如今在官员俸禄的发放上面还能拿的出钱,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据说发展银行的窟窿已经大的惊人,就等着朱瞻基这次回来带回大批的金银来补窟窿。

商业银行的发展倒是没有受朝廷的影响,明着伸手人不多。但是银行因为把关不严,不少勋贵,大臣在银行贷款,却根本没有想到归还,死账不少。

这三年,朱棣从发展银行抽调的资金超过了五百万两,加上朝廷原有划拨的资金,超过了一千万两,都调到了西北。

这是为了他的西征做准备啊!

对此朱瞻基颇感无奈,不管怎么说,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手段错了,自己这个当孙子的,只能帮他擦屁股。

当然,其他人他就没有这个义务了,等他回去,一定要好好查查这里面的坏账,呆账,不管是谁伸手了,都要给我还回来。

为了这次西征,朱棣已经准备了三年多,这几年间,一条从应天府到西北嘉峪关的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往那边调集了大批的粮草。

而根据沐昕的了解,大明如今可用的战马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匹,光是为了这场战争,从滁州牧场调往西北的战马都超过十万匹。

先不谈人,光是这些马,加上西北原本的马匹,每天吃的粮草都是无数,为了这些粮草,又需要多少人来割草,运输啊!

以朱棣的性格,朱瞻基怀疑,自己回到大明,恐怕歇不了几天,就要为朱棣出征做准备了。

舰队顺利抵达了占城,已经接令要回大明述职的张辅与占城王在这里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因为归心似箭,朱瞻基并没有前往占城首府会安,只是在新洲港与占城王见了一面,收下了他送的礼物和美女。

占城如今是大明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依靠粮食出口,大明每年给占城带来了不少利润。

朱瞻基与张辅虽然见面很少,但两人因为昭懿贵妃的关系,暗中结成了同盟。

如今的交趾虽然还没有被封给张家,这也不是因为朱棣不愿意,而是因为要跟帖木儿国的战事。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朱瞻基拖累了他,要不是朱瞻基当初用跟帖木儿国交战吸引朱棣的注意,朱棣恐怕三年前就要把交趾封给张家了。

但是张辅对此并没有意见,毕竟册封的越晚,朝廷对这里的帮助也就越大,减少了张家开发的压力。

两人从新洲港,也就是以后的岘港一同出发,每天都会见面聊上一个时辰,两人之间的默契也是越来越好。

关于朱棣出征的事,两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注定要跟朱棣一同出征的张辅,会成为朱瞻基在军中的最大臂助。

从岘港到福建长乐,顺风只要十天,但是如今是逆风,用了整整半个月才抵达。

到了这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星港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大明。

(用一章粗略写完欧洲之行,对不住大家了。因为生硬地转向,显得有些平淡,大家不喜欢,说明我开始没有考虑好欧洲之行的难度。既然是历史文,还是好好写改革,写发展吧。下一卷,进入第三卷,老妖会好好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