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三十八章 柯枝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三十八章 柯枝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7:19 来源:笔趣阁

在后世,印度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一处地域名称,但是在如今,根本没有印度这个地方。

就像后世的拉丁美洲,人人都知道指的是南美北部,中美洲一带,但是在地图上,你根本不能说哪个地方是拉丁美洲。

现在的印度,分成了三百多个小国家,一个小镇,一个县城,就是一个国家。

他们这里的人根本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所有的统治者也没有同意的心思,只是挖空心思稳固自己的统治。

这里如今最大的国家是北部的德里苏丹国,至于后世大名鼎鼎的莫卧儿帝国,还要一百年后才会建立。

不过,即便是最大的德里苏丹国,也不过只是占据了后世的印度北部的一片区域。在印度次大陆,他们是个强国,却也不过是帖木儿国扶持的一个傀儡。

印度次大陆,原本一直是印度教的大本营。后来迦毗罗卫国(后世的尼泊尔)这个小国想要独立,他们的王子就根据印度教派经义,建立起来了佛教。

不过佛教在印度次大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从诞生之日,就受到了当地主流教派印度教派的强力打压。

所以佛教徒们四处逃窜,反而在藏区,以及中南半岛上面传播开来。

没有统一的政权,这里的贵族们利用印度教派的人等划分,享受与生俱来的特权。

上下不能齐心,阶级不能逾越,人们没有向上的奋斗渠道,所以导致了这片大陆上极少纷争。

打赢了你依旧是奴隶,打输了你依旧是贵族。你生下来是贵族,永远就是贵族,你生下来是奴隶,永远都是奴隶,谁会愿意打仗?

这片大陆东边是热带雨林和山脉,北边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只有西北角有两处山口,可以通往外界。

这两处山口,也成为了这片大陆历次战争的源头。

大食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每一次有外来民族进入,都会打的这里的人叫苦不已,却无可奈何。

如今这个时代,德里苏丹国这个信仰绿教,由波斯人统治的国家,占据了北部最肥沃的农田,要不是他们的人少,早就占据了整个大陆。

南方的数百小国也组织了多次抵抗,但是奴隶兵们根本不愿意帮他们打仗,所以屡战屡败。自己的圣地,最肥沃的土地被异族占据,他们也只能认了。

这里的百姓虽然易于管理,但是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非常能生。

在全世界,能跟汉人一样,以多子多福为基本观念的,也就只有这里的百姓。

这片大陆得天独厚,北部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挡住了冷空气,虽然天干少雨,但是地面水资源丰富,所以整个大陆,都是肥沃的农田。

纯以耕地面积来算,这里的耕地面积远远多于大明,所以能够养活的人,甚至比大明还要多。

朱瞻基虽然想过把这片土地也占为己有,可是想到这里拥挤的人口,他就没有多少兴趣了。

将这么多的人都变成了大明人,今后大明的民族组成,将会非常复杂。

何况,他准备以后在合适的时候,取消民族划分,不管是蒙元人,还是黄化大食人,还是西南山区的其他夷族,还是以后的印第安人,统称为华族。

现在除了印第安人人口数量多一点,其他民族的人以后都能同化。

而印第安人对流感,天花,鼠疫毫无抵抗力,他们的人口优势,很容易就能化解。

但是这片大陆上的人不一样,如果取消了这片大陆的民族等级划分,会影响整个大明的稳定。

不取消,也是一个矛盾,给整个大明的架构带来隐患。

所以在朱瞻基的心里,准备将这里当作一块殖民地,还是不要纳入大明的直接管理疆域。

大不了,以后将缅甸,尼泊尔,阿萨姆这些地方占据下来,这样就能遏制印度次大陆的整体发展。

舰队从后世的缅甸海域,直接向西南方向航行。虽然绕了一个大弯,距离远了近一倍。但是因为避开了逆风,现在还能顺风航行,速度反而更快一些。

舰队贴着大陆的海岸线前行,这里都是熟悉的航线,所以那些领航员们一个个都非常熟悉,根本不怕触礁。

榜葛刺,沙里湾尼,加易勒等等小国,这一个个后世早已消失的名字,是从孟加拉国开始,沿岸的一个个小国家。

比如后世的斯里兰卡,现在被称作锡兰山,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还把他们的国王直接抓到了大明。

而后世的马尔代夫,现在被称作溜山国,只不过,这个国家小的可怜,朱瞻基根本不想浪费精力。

在锡兰山国,舰队短暂停留,王景弘安排了舰队迎接,并且准备了大量的新鲜蔬菜。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这些新鲜蔬菜装上了船,经过古里国,就抵达了大明舰队在柯枝国设立的基地。

柯枝国的大明海军基地,是大明最西的据点,这里建于第二次下西洋期间,有一个码头和净水过滤池,还有一大片菜地。

在大明舰队没有来的时候,这里交由本地人管理。但是当大明舰队抵达的时候,这里的居民要腾出港口,并且把种的菜全部卖给大明舰队。

印度的城邦小国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他们视大明为天朝上国,三年一贡,并且遇到受欺负,都会让大明替他们撑腰。

就在朱瞻基他们出发之前,候显出使印度各国,主要原因就是替榜葛刺撑腰,让德里苏丹国不要开战。

德里苏丹国不敢违逆大明的意见,接受了调停协议,结束了对榜葛刺的侵略。

如今的大明,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辐射最远的区域,就是朱瞻基如今抵达的柯枝,这里也是后世印度西海岸的科钦。

朱瞻基一路前来都没有停留,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如今印度南部超过了两百个小国的国主,全部聚集在了柯枝。

半年之前,王景弘抵达柯枝之后,就开始在这里大兴工程。

他们不仅重新疏浚了海港,还在柯枝堡海湾内侧的南岛上面,耗费重金,动用超过十万人手,修建了一座大型东方宫殿。

朱瞻基对柯枝这个地方不了解,在后世,这里并不是一个重要区域。

他来印度好几次,都是去新德里,孟买,还有北方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印度教圣地赫尔德瓦尔与瑜伽圣地里希盖什。

当舰队抵达了柯枝,整个舰队进入了海湾,他才发觉,柯枝这个地方,竟然是一座地理位置绝佳的港口城市。

因为这个天然海港,几乎是全世界最完美的自然深水港。

柯枝海湾的出入口只有不到五百米,南北都是岛屿,柯枝堡就位于南岛。船队进来之后不是大陆,南北依旧是两个独立的岛屿,最里面才是大陆。

不管是岛屿与岛屿之间,还是岛屿与大陆之间,都有宽阔的位置可以停靠船只。

城市在最外面的岛屿上,海湾里面还有独立的几个大岛,层峦叠嶂,根本不怕风浪的侵袭。

看到这里的地图,朱瞻基沉吟了起来。哪怕大明对印度大陆没有兴趣,但是这个地方,一定要占领下来。

从朱瞻基的旗舰进入港湾,一声声的礼炮声就响了起来。

众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响声,但是两只昏睡的考拉,却都被震醒了,吓的爬到了角落里。

考拉这种动物,虽然看起来比较可爱,但是因为它们以桉树叶为食物,身上的味道其实很难闻。

因为朱瞻基不喜欢,几个女人也就对这种小动物没有了兴趣,更怕身上沾了考拉的气味,朱瞻基不喜欢她们了。

所以到最后离开南洲的时候,她们只带上了两只。

要是能活到回大明,以后放在宫中的动物园中,给小孩子看个稀奇。

吹着印度洋上的海风,能够到一个充满人气的异域,见识新的世面,一群女人都显得非常兴奋。

她们毕竟都还是十六七岁,甚至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还是喜欢繁华的喧闹。

后世有许多自认特立独行的人,自认为喜欢远离尘世的僻静之地,但那是在有网络,有食物的环境下。

真让你什么都没有,住土坑,窝棚,自己种粮,种菜。天天见不到一个人,了解不到任何外界信息,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在柯枝的欢迎仪式,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隆重,因为这是大明皇室在西洋的第一次正式露面。

这不仅关系到了大明的脸面,更关系到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局势。

所以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除了有几个因为国主太老,或者太小的国家只是派了代表,其他城邦国都是国主亲自过来。

当然,来的主要是南部的城邦国,北部地区因为受到了德里苏丹国的影响,并没有派人过来。

反倒是德里苏丹国,派了一个很大的代表团前来欢迎。

朱瞻基对这里的情况比谁都要了解,很清楚现在的德里苏丹国就是帖木儿国的傀儡,他们这是在故意给大明下眼药。

朱瞻基也曾征询了属下们的意见,要不要惩罚他们一番,但是后来被劝说打消了这个主意。

首先,哪怕是从孟买登陆,距离德里的距离也有两千两百里,按照现在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五十里算,这一趟光是来回就要走八十天,更别说还要打仗了。

其次,朱瞻基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干完了,朱棣现在一门心思想要讨伐帖木儿国,这是他想自己干的,要名垂青史的事业。

朱瞻基插手进来,打败了还好说,朱棣会兴致冲冲来替他报仇。要是打了胜仗,朱棣还会恼火他。

你一个当孙子的,不老老实实,光跟自己的爷爷抢功劳,还想不想混了。

所以朱瞻基决定好了,这次他要做的就是了解西亚的各处地形,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而不是抢功劳。

只要对方不惹他,他也就安分一点。

这次出门,他的主要重心是在欧洲,要把欧洲那帮土包子,胆气打寒,并且不能让他们发展航海业。

旗舰终于稳稳当当地停靠在了海湾内南岛新修的一个码头处,站在船头居高临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距离码头不远,就是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建筑。

由于朱瞻基格外重视绿化,这座宫殿虽然主要是砖木结构,但是依旧保留了大量的树木。

在印度人看来,只是为了欢迎一个王子的到来,就修建一处宫殿实在太奢侈了。

朱瞻基无心解释这是为过两年朱棣的西征做准备,这样让他们误会,更能显示大明的辉煌。

九声礼炮声毕,旗舰也停靠稳当,以王景弘为首,率领着印度南部的各大藩王跪拜三次。

朱瞻基显示排场的那架龙辇在先前抵达的船上,这个时候已经摆在了码头边,八匹骏马在马夫的安慰下,等待着启程。

天子龙袍是五爪金龙,朱瞻基身穿的龙袍虽然看起来跟天子的一样,但是只有四爪。

还有一处区别就是冕。天子冠冕有十二旒,而朱瞻基戴的是九旒冕。

随着朱瞻基的下船,船上的皇室龙旗也被降下,九十九人的仪仗队也都肃立下方的红毯两侧,等待着朱瞻基的到来。

现在的红毯当然不是地毯,而只是红绸,丝绸虽然贵,但是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那种密织的毛毯,对大明来说才是奢侈品。

这个红毯可不是谁都能走的,除了朱瞻基和宗室子弟,也就他的妃子才能走。就连郑和,迎接他的薛禄这样的副帅,也不能走。

这样的排场震住了来迎接他的几乎所有人,那些印度的藩王们,望着朱瞻基的表情满是羡慕和崇拜。

丝绸贵比黄金,现在却只为铺地。

还有这气势恢宏的仪仗队,遮天蔽日的舰队,无一不能说明大明的富强。

他们之中的许多王爷,出门也只能依靠小马车,甚至有一些穷的,一个滑竿就解决问题。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出行竟然需要一百个人伺候,连吐口痰,都有人专门端着痰盂等在一边。

走出了红毯,尽头就是朱瞻基的龙辇。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所有人侯立两边,夹道欢迎。

羽林卫的士兵们早已经下船,排在了道路两边,防止有人冲撞了龙驾。

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个个身材高大面无表情,一个手握火枪,一个手扶横刀刀柄,交叉排开,隔开了朱瞻基当地土人的距离。

还别说,这样的架势很是吓唬人,那些土人看到这些士兵,一个个腿都软了。

朱瞻基坐上了龙辇,在三千羽林卫的前后左右的护卫下,龙辇缓缓而行。

他的龙辇经过之后,等候在两边的土人们才能依次排队跟在后面,向着新修的宫殿驶去。

现在没有后世的欢迎仪式,因为语言不通,也不会宣读圣旨什么的。

等到了行宫,才是朱瞻基依次接见他们的时候。

朱瞻基心里也在考虑,虽然这种仪式已经比较到位了,但是似乎还缺少了一些音乐。

以后的欢迎仪式上,搞一些鼓乐出来,更能增添一些气势。

朱瞻基的身边站着刘万,这次修建行宫,他也出了不少力气。半年没有见到朱瞻基,这个时候跟朱瞻基介绍着这个行宫的建设情况。

行宫距离码头并不远,占地面积大约五万平米,外有一圈护城河,护城河内侧没有城墙,只是用砖和水泥修葺了一圈一米五左右高度的围墙。

这个高度,也是目前大明士兵们站立瞄准的高度。

行宫四角各有一处瓮城,加上前后门的瓮城,一共六处。每处瓮城可以容纳五百士兵生活,他们同时也负责整个行宫的外围安全。

对于一处新修的行宫,能够有围墙,有瓮城区,里侧还分了前后宫,这已经很让朱瞻基满意了。

他随口夸了刘万几句,这个家伙就满足地笑了起来。

朱瞻基进入行宫之后,没有去后宫换衣服,洗漱,就直接来到了大殿。

内侍与礼部,锦衣卫安排好妥当,就开始召见各位藩王。

因为人数太多,接见之后又会安排充满大明风味的宴会,所以这次接见并不是一个一个来,而是一起进入了议事大殿。

如果是国主与王子一同前来,就两人觐见,但是如果是国主没有到,就只见王子或者正使。

即便如此,当两百三十一个城邦国的代表依次见完,每个人简单地通过通事说几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每个人都饥肠辘辘,就直接安排在了侧院的演武场平地上吃饭。

为了这次的宴会,王景弘就已经准备了两个月。从吃饭用的八仙桌,太师椅,到每个人应该安排的位置。

从每一道菜的定菜,到原材料的准备,都花费了他大量的心思。

来宾近六百人,大明这边有资格上桌的还不止这个数字,然后每一桌还要安排一个级别高的将领或者是宗室,一个翻译的通事,院子里面一共摆下了一百五十桌。

如此大规模的宴席,品种繁多的菜式,无一不让这些城邦国的小藩王们如同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他们根本没有用筷子的习惯,也不会用,为了迁就他们,今日的菜式大多也是可以手抓式的。

这方便了他们,却也让大部分的大明陪客都没有吃好。

他们大便不用纸,直接左手擦了再洗,虽然不是一个手,但是也让人恶心啊!

吃过了饭,各位藩王也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自己的行宫,等待着朱瞻基的单独接见。

柯枝这个海湾内侧这个长十里,宽五里的岛已经被柯枝国以五百个金币卖给了大明。

岛的北侧是码头区和大明的行宫,但是南侧却被大明无偿提供给了印度其他地方的藩王,让他们可以建设行宫,或者是领事馆。

几乎所有的藩王都在分的几亩地上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他们不会在这里住,以后也会跟大明贸易啊。

所以一些穷的藩王,干脆就建了一座大仓库。

“殿下,这是你要接见各位藩王的顺序。每日四个时辰,每个国家接见时间一刻钟,需要八日才能全部见完。”

身为一个领袖,有些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就好比这种接见,就是不能推脱的。

朱瞻基也知道这是必须要经历的程序,接过了清单问道:“这个顺序是按照什么次序排列的?”

“第一个是柯枝国国主,然后是这里势力最大的德里苏丹国的代表,后面的顺序,则是按照国名翻译汉字后,在千字文的顺序排列。”

王景弘没有说出来的是,为了这个接见顺序,各国主都吵的不可开交,他也是斡旋了很久,才说服各国按照大明的规则来。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安排不错,虽然这是西域,但是既然认我大明为宗主国,就该按照我们的规则来。”

王景弘苦笑道:“话是这样说,但是现在西域,肯认我大明为宗主国不过二十余国,还大部分是靠海的国家。那些不靠海的,几乎都是第一次与我大明接触,想让他们听话,也不是容易的事。”

朱瞻基也能理解,我天高皇帝远,跟你关系又不大,没有生存威胁,何必给自己找个爹。

那些靠海的国家,更多是想在大明这里占便宜。就像锡兰山国的国主亚烈苦奈儿,见大明跟印度各国贸易大赚特赚,就眼红了想要抢钱,抢船。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人的力量,低估了大明士兵的武力。

五万士兵被郑和组织起来的不到一万海军士兵痛快击败。

郑和只是率领了两千士兵,就能直接攻打进他们的国都,生擒了亚烈苦奈儿。

“这德里苏丹国一边不让其他国家来,一边却自己又派人来,知道他们是何想法么?”

王景弘显然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说道:“殿下明鉴,这德里苏丹国前年才变成了赛义德王朝,他们的国主因为初登基,还需要帖木儿国的支持……”

“赛义德王朝是什么意思?一个苏丹国还搞这么多名堂?”

王景弘说道:“这德里苏丹国从建国至今两百年,已经经历了四个王朝。他们与蒙元人的继承模式差不多,前面国主死了,按照势力大小来继承王位,这四个王朝虽然都是德里苏丹国,但是却没有血缘关系。”

朱瞻基明白了过来,这是个新抢到王位的国主,势力肯定不是很大。需要一边讨好帖木儿国,一边按照吩咐欺负周边小国,挑拨离间。

他想了想问道:“你已来此数月,有何见解?需不需要我大明教训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