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二零四章 船(两章合一大章节)

巳时正,也就是后世的上午九点,吃饱喝足的大明士兵们留下了一半继续清理占领区,另一半开始了对其他地区的攻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说是攻击其实也有些不太恰当,跟昨日相比,倭人武士们吃到亏了,这一次是稍作抵挡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撤退。

他们准备放弃整个城市的外围和港口,固守内城,想要以人数优势来拉近与大明军队之间的力量差距。

在郑和的安排下,大明士兵并没有急着扩大战果,他们稳步推进,更主要的任务是在占领区域建立大明军队的指挥中枢。

只等在陆地上建立起来了指挥部,朱瞻基和郑和他们才会上岸,直接在陆地上发号施令。

而且大明也在等待,虽然现在大明执意要瓦解东瀛的统治体系,但是拒绝幕府和王室的谈判,不代表大明也拒绝东瀛各大名的投效。

毕竟,东瀛以后还是会交给这些大名来管理。直接管理东瀛,虽然利润最大,但是耗费的各方面成本也最高。

大明需要在东瀛驻军,需要委派管理人员,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反抗。

所以,有必要在管理体系里面,加上一层缓冲体制,就是用东瀛的大名来自我管理,这样不会直接面对各种反扑。

只要大明控制了东瀛的经济,占据了主要的金山和银山,然后建立有利于大明的管理体制,根本不需要直接管理就能获取巨大的利益。

这样也不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实际获得的利益也更大。

所以,大军如今按部就班,稳步推进,实际上也是在等待,等待东瀛人自己乱起来。

足利义持对东瀛的统治,远不如大明皇室稳定。且不说足利义嗣的反对,还有天皇系的力量,光是东瀛的独特政治模式,他就不能在东瀛为所欲为。

因为东瀛的管理实际上是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朝下属的各诸侯国,在东瀛被称作令制国。

以前的天皇,包括现在幕府与天皇共同管理,也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权,地方权力依旧在各大名的手里。

这跟大明的中央集权制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只要中央政府的能力被大明削弱,那么他们自己为了扩张势力,就能乱起来。

虽然大明士兵只是随随便便的进攻,但是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巨大的差距,两个时辰的攻击,仍然顺利地夺取了大片的区域。

到了午后时分,攻击又停止了下来。大明军队占领了大片区域,又开始巩固自己的占领区,清理所有的人员,将所有俘虏集中管理。

而在这个过程中,二十多个原本就是大阪籍贯的倭寇也随着倭人的乱军,进入了倭人控制区域。

这边的战事方兴未艾,而在淀川河畔,一支由两千羽林卫,两千神机营,一千倭寇组成的突击队,也集结完毕。

神机营的主要任务是前往淀川河的上游,夺取那里的船只,而羽林卫和一千倭寇,他们的目标却是几里外门川家族的大本营神涩川。

这里在后世就是大阪的淀川区,但是在这个时代,大阪的城市范围还没有扩张到淀川河的西岸。

神涩川扼守淀川河的咽喉,就等于控制了京都与大阪之间的水上生命线。这条京都与大阪的母亲河连接了两个城市,对于大明来说,神涩川本来就是必争之地。

哪怕门川家族没有做出偷袭这件事,大明也不会放过他们这个占据了重要据点的家族,现在对付他们更是理所应当了。

“赵指挥使,今日之战,就要多仰仗羽林卫了。”

赵永亮略带自矜地笑道:“都是为殿下效劳,这是羽林卫义不容辞的责任。庄佥事不必担心那些倭寇,我会专门留下五百人防备他们,敢有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庄敬眼睛向远处的早田左卫门那里瞟了一眼,低声笑道:“还请指挥使多关注一下那位早田左卫门,若是有任何反叛迹象,格杀勿论。”

赵永亮当然知道庄敬想要架空早田左卫门的心思,但是早田左卫门一点机会不给,他也就不能下手,否则这些倭寇就缺少了凝聚的纽带。

他们哗变,反叛事小,坏了太孙殿下的大计,庄敬和赵永亮就百罪难赎了。

所以早田左卫门只要没有明确地做出反叛的举动,任何人都不敢直接对他下手。

赵永亮嘿嘿笑道:“放心好了,只要他敢有异动,就让他见不到明日的太阳。”

为了便于神机营的快速行动,军中的平底沙船全部被抽调了出来,载着他们两千人向上游驶去。

如今的大明军队缺少河船和吃水浅的海船,而半个时辰之后,羽林卫和一千倭寇才从此来岛登陆,向着神涩川的方向行军。

柳升自小继承父职,成为燕山卫百户,经历大小二十余战,因军功累升左军都督佥事,安远侯。

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组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火器营,培养了数千炮手和火枪手。

但是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这次出海,他跟所有的旱鸭子一样,遭受了严重的晕船反应。

整个行军过程中,他一直吐的天昏地暗,吃什么吐什么,喝水都吐。

一直到了东瀛,他才逐渐适应了过来,恢复了一点精力。

原本他还对朱瞻基将郑和一个阉人排在他的前面有些不爽,他如今是安远侯,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比之海军都督刘江在职位上略逊,勋绩还要更高。

郑和这个海军总监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朱瞻基却将他推荐为此次大军副帅,而自己却只获得一个陆战主帅的职衔,与第二舰队的主帅易信,第三舰队主帅朱真处于同一级别。

而不论是易信,还是朱真,这些人跟他都远远不能比,如此安排怎能让他心服。

他原本还准备上船之后,就跟这些人别一些苗头,可是却没有料到,一上船就倒下了,这都快半个月了,才逐渐适应下来。

而这个期间,他也看到了海军行军布阵,包括作战方式都与陆军大相径庭。能成为军中最受朱棣重视的大将,组建大明火炮和火器军,柳升当然不是一个只知道莽撞行事之辈。

他最近一段时间也在细心观察海军与陆军的不同之处,吸取这些精粹。

而郑和调兵遣将的能力也让他由衷地佩服起来,这几百艘船,绵延数十里,但是却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

特别是那些在外执行封锁任务的船只,远在千里之外,却通过传令船将这些分散出去的战舰统一纳入了管理体系,这一点即使是他自己,也很难做的到。

也是因为有了晕船期间的缓冲,他的骄狂之心并没有表露出来,加上他资历最老,级别最高,其他将领都对他礼遇有加,所以他跟海军的这批将领也还相处的听和谐。

如今这批海军将领,除了刘江之外,不管是易信,还是朱真都不过四十左右。年纪最大的郑和,也不过四十五岁。

他已经看出来了,朱瞻基故意安排这样一批年轻力壮的将领,为的就是给海军奠定基础,最少在二十年以内,海军的管理体系将会稳若泰山。

越是看的明白,他也越发对朱瞻基感到敬畏,不知不觉之间,这位还不到二十岁的太孙,竟然已经在军中建立起来了仅此于皇上的势力。

从英国公张辅,到黔国公府沐家,再到郑亨,薛禄,包括他自己,如今都已经投靠了这位太孙。

还有海军他的这些直系下属,朱瞻基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位太孙的势力范围。

那位备受文臣喜欢的太子,在势力的培养上,也远远不如这位太孙殿下。

偏偏因为皇上的支持,加上他们这些将领并没有献上投名状,还没有任何人能对此指责什么。

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跟海军将领别苗头的想法,出气事小,若是因此破坏了太孙在海军中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那他恐怕也落不着好。

他也在计划,这次回师,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大儿子柳溥安排到太孙的身边。如果能够将他安排进海军,那当然更好,所以,他更不能在这个时候欺负这些海军将领了。

两千神机营的将士出发之后,他就一直坐在沙盘前面,研究着东瀛人在那里布置下的防御。

这一战,是由他最信赖的副将封宝器领军,此人作战虽然称不上勇猛,但是谋略众多,眼界甚广。

此战,东瀛方面看守船只的武士只有数百人,即使加上民夫,也不过两千之数。所以神机营想要获胜很容易,关键还是在胜利之余,保护好这些船只。

只有有了这些船,大明舰队才能在东瀛内陆进攻中占据行动优势。

“大帅,殿下召见。”

身为一军主帅,柳升当然也有自己的旗舰,虽然他也愿意跟朱瞻基更亲近一些,但是即使跟朱瞻基一条船,也不一定能时常见到朱瞻基。

在自己的船上当老大,总比在朱瞻基的旗舰上求一蜗居之地要舒服的多,所以大部分时候,柳升还是住在自己的船上。

柳升抬头看了看副将严凡林问道:“可知为何事?”

“这个殿下倒不曾说,不过卑职观主旗舰上将帅皆轻松自在,应不是为了战事。”

柳升晒然笑道:“以火铳对大刀,要是还战况紧急,那领军将领就该被砍头了。”

既然是太孙召见,不管有没有要紧事,柳升也不敢马虎,随即让人备了小船,前往主旗舰。

相比岸上的紧张战事和遍地冒起的白烟,位于海湾两三里处的旗舰周围,却是一派祥和的气息。

朱瞻基也没有身穿军服,而只是穿了一件宽松柔软的常服,端坐在大阪的地图前面,听几位锦衣卫的暗探给他汇报着大阪各处的信息。

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暗探的存在,大军的进攻更能有的放矢,效率更高。

一帮书记一个个握着太孙发明的铅笔,记下了他们的汇报。最后咨情司会将这些情报进行汇总,作为正式的情报登记在案。

见到柳升进入舱房,不等柳升行礼,朱瞻基就呵呵笑道:“安远侯不必多礼,且来我身边坐下。如今战事按照预定计划进展顺利,闲暇之余,听他们讲讲异国风情,也是一件趣事。”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柳升不敢真的就大摇大摆地坐下,他行了一个军礼,这才在朱瞻基下首坐下笑道:“这东瀛,朝鲜受我中华影响久远,一直学我礼仪,文化,倒是跟我大明风气相差不大。臣曾率军进入北地,那里还是蛮夷之地,不通文教,一女侍多夫,甚至一家共用一个女人比比皆是,那才是与畜生无异。”

两人又听暗探介绍了一番大阪的各处势力分布,内城的主要力量构成,这才打发了他们。

朱瞻基这也才笑道:“安远侯一生在马背上博命,来到船上却是有些不适应。前些日子你也受苦了。”

柳升表现出一副惭愧的模样说道:“升羞愧,不过这些时日适应下来,也不觉船上日子难熬了。”

朱瞻基笑道:“大军已经清理出来了几处稍好一点的宅院,如今勉强可以入住。让人请安远侯来,就是想要安远侯先挑选一处,作为落脚地。这些日子,安远侯受苦了。”

连续吐了十余天,加上船上环境逼仄,柳升不习惯,瘦了足有十几斤。这个时候听到朱瞻基这样说,自然很是开心。

不过他还是先问道:“就是挑选也是殿下先挑,哪有老臣排在前面的道理。”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孤若踏上东瀛土地,必须要幕府将军或者东瀛皇室成员,亲自到码头跪迎,要不然,就是拿他们的人头来祭。……否则,这东瀛的土地,孤是不会登上的!”

柳升倒吸了一口冷气,足利义持当然不可能来跪迎,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东瀛已经完蛋了。

而殿下要东瀛皇室来跪迎,这件事倒是还好操作,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代表大明的全面胜利。

他的确受够了船上的颠簸,这个时候也就不再谦让,抱拳道:“既然如此,臣愿为殿下先锋,亲自到京都和奈良,擒获东瀛皇室来跪迎殿下。”

“听闻安远侯此言,孤心甚慰。不过还请安远侯稍安勿躁。此时还不到安远侯出力的时机,待我大军稳定局势在大阪建立稳定据点。那个时候,进攻京都的重任,孤就交给安远侯了。”

如今的东瀛皇室主要还是以京都为首都,至于后世的东京,现在连影子都还没有。

一直到一百年后,东京也就是江户才会建城,而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才会将东京作为正式首都。

皇室除了在京都,还有一个分支在古都奈良,奈良就在大阪的东部,距离大阪比京都还要近。

朱瞻基无意征战整个东瀛,非要把所有人都打趴下。

所以他采用了当初朱棣夺取江山的方法,先攻占大阪,然后以大阪为据点,直接进攻京都和奈良。

当然,进攻京都和奈良,必须要等到将大阪彻底肃清之后。

封宝器率领两千神机营,乘坐平底沙船逆流而上。沙船吃水浅,但是航行速度慢,十余艘大船沿着河道航行,想要不被人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也知道此战打败敌人为次,夺取更多的船只才是重要的,所以一直在考虑到底应该如何打这场仗。

船行到守口镇,这里距离东瀛人藏匿船只的光善寺还有七八里地,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敢再继续向前了。

如果倭人发现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那些船,只要一把火,就能让他无功而返。

根据地图描述,从这里到上游光善寺之间,也没有河道阻隔,所以,他召集众将,发布了第一条命令。

“神机营右卫一卒,二卒,三卒从这里下船,携带向导三名,急速行军,一个时辰后赶抵光善寺西岸,超时未到,以军法处置。”

三卒的卒长纷纷行礼道:“遵令!”

封宝器看了三人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我不愿派更多人从陆地进攻,如果人数太多,让倭人发觉我们意图,后果难料。”

自西周起,古代军队大多都是依照伍、两、卒、旅、师、军进行编制的。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如今三卒士兵,满员也才375人,再加上向导,医师,也才不到四百人。

三人都慷慨说道:“我等虽只有四百人,但是倭人也不过两千,卑职等有信心抵挡住对方的反攻。”

封宝器点了点头说道:“兵贵神速,诸位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能让倭人烧船,即使他们烧船也不能将全部船只烧毁,一定要保护下一部分。”

这些船对目前的大明军队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这些船,大明军队就能直接展开军事进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一点点的蚕食。

这些船不值钱,给大明军队一些时间,能造出更多的船,但是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了。

四百人从船上下来,每个人都清点了自身携带的弹药和武器,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里。

而舰队这个时候也不再向上游行进,留给他们这三卒足够的时间。

七八里地,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半个时辰也能走完,但是这里并没有大路,众人在荒郊野外行动,面临不同的地形变化,想要在一个时辰内赶到目的地,并不轻松。

封宝器的心中有些沉重,但是他身为主帅,却不能表现出来。在旗舰上,他与其他将领依旧谈笑风生,一直等了半个时辰,才下令道:“出发!”

这一次,船队不再耽搁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逆流而上,他们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那些通风报信的人了,因为这些人即使通风报信,也不一定能赶在突击队的前面。

而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同僚的安全。他们每一卒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甚至许多人之间还沾亲带故,他们不仅仅是同僚,也是亲人,是兄弟!

以四百人,对抗对方两千人,虽然有火器之利,但是却人生地不熟。如果让对方欺到身前,损失也不会小。

全速行进的船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处处可见点燃的报信狼烟。但是这个时候谁都顾不上了,一心想要在对方反应之前,赶到光善寺水域。

驻守光善寺水域是大阪南波将军旗下的一位若年寄武士田边次郎,这是武士中的一个级别,相当于次长级别。

此人年轻时候倒也是一个狠人,不过年岁越大,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加上大阪富足,在南波将军名下,他享尽荣华富贵,早已不复年轻时候的勇猛。

在他看来,此地远离海边几十里,在大明军队没有占领大阪之前,是不可能攻打到这里的。

所以他并没有太重视各方面的防御,只是按照正常的防御程序建立了粗略的防御体制。

在船上,他也从当地抢来了两个年幼少女,每天不是陪下属喝酒,就是在船舱里折腾两个女孩。

当大明的突击队出现在倭人的面前时,田边次郎中午喝了点酒,还在船舱里午睡。

而除了他之外,大部分武士也都没有在河岸边的粗略军营里,而是一人占据了一艘船,享受独立的空间。

岸上那简易的军营,在他们看起来,也就只能让那些泥腿子住。

他们在船上,也就导致了即使有人想到了放火,却也不敢点火,因为这可能会把那些武士老爷全部烧死。

如果真的烧死了还好说,要是没有烧死,那点火的人绝对活不了。

也是因为这阵延误,导致了大明的突击队进攻到河边的时候,大火都没有被点燃起来。

武士们在船上,民夫在岸上,大明突击队直接将双方分开,切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络。

那些民夫们一开始还想要凭借人数优势阻碍大明的军队,但是当枪声响起来的时候。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火器的民夫们,看到敌人还在远处,一个个同伴就倒在血泊里,登时魂飞魄散。

一些胆小的甚至直接跪在了地上,而没有武士有组织的约束,大部分人四散而逃。

大明的士兵们还有些不适应这种状态,来之前他们还以为要面临一场艰难的恶战,可是现在似乎轻松的过头了。

(因为想要让均订升上来,所以最近几天会更新大章节,字数不会其他人的两章,甚至三章少。希望大家能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