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订阅)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阅江楼码头再次锣鼓震天,处处张灯结彩,欢迎出使西洋的总兵太监郑和回国。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因为太监属于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来亲自迎接,也只有相关的衙门派人来迎接追随郑和出使的官员和外国使节。

这一次,随同郑和来京的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节。

像柯枝就是后世的印度西海岸科钦一带,这次是第一次来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大型国家和数百个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视大明为主。

这一次,迎接的众人以朱瞻基为首,礼部为辅,另有户部,海军,通政司,鸿胪寺,锦衣卫等衙门都派了人员一并迎接。

迎接仪式的章程,也与前一天就递交到了还在船上的郑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里,所以也不怕有人会因为不知礼节而闹出笑话。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应天府的闲帮以及老人们是最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往往像看大戏一样,聚集在警戒线以外,欣赏来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蛮夷之地。哪怕是一国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众使臣,也引发了大明人更大的热情。因为根据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任何国家都要低一级。所以除非是一国之王,否则见了朱瞻基都需进行跪拜。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们,无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建立了起来。

只可惜,从原本的朱瞻基放弃安南之后,所有的小国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从那以后,就逐渐不再认大明为宗主国了。

哪怕郑和最后下西洋,想要挽回这种局势,但是最后也于事无补。

可笑的是后来的“大清”只看到这个时候的辉煌,就也继承了天朝上国的心态,妄自尊大。最后却被一帮蕞尔小国,打的头破血流,俯首称臣。

朱瞻基身穿大红绛纱升龙袍,头戴九旒通天冠。因为天气炎热,升龙袍以绛纱制成,只着两层,广袖长袍,倒也不热。

他的身边站着的是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马欢,这个时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绍着来使的各国使节。

马欢,浙江会稽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担任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

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并且深得郑和重用,在使团中算是对番邦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

这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第一次行驶过了阿拉伯半岛,并且抵达了沙特的圣城麦加,以及东非的麻岭迪(肯尼亚)。

其他国家的情况朱瞻基也都比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会做详细的统计,一般出使的人都没有他清楚。

但是这次前往麦加,包括东非,让朱瞻基还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誉为欧洲之盾的奥斯曼帝国,现在跟拜占庭帝国的仗打的怎么样了。

他在前世就是个学渣,对中国的历史都不熟悉,更别说国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为接触到各国的人,各国的事,才对国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然后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强大帝国。

然后他们隔绝了亚欧之间的通道,垄断了两地之间的贸易,所以逼着欧洲人不得不开始走进海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谁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马欢对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们在前往西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才终于有了一个新苏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叫曼努埃尔二世。

因为信仰的原因,他对拜占庭的了解并不多,并且极端仇视。

这个时候不适合深聊,所以朱瞻基跟他另约了时间,准备将他知道的这些情况都记载下来。

郑和他们在下船之前,先祭拜了河神,海神在他们进入长江的时候就已经祭拜过了,感谢河神和海神对他们的庇护。

其实郑和下西洋走到都是海岸线,也都是各国都已经走熟的海路,加上船只巨大,规模巨大,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危险。

这个时候的深海直航,还是所有人都不敢尝试的。

祭拜完毕,所有人等按照身份高低,数千人依次下船,然后跪拜在端坐在搭建起来的礼台上的朱瞻基身前,三拜九叩。

司礼监大太监王彦今日也亲自到来,宣读了朱棣的圣旨和嘉奖书,众人又纷纷拜谢。

这个时候,其他国家的使节才在礼官的带领下,走下了大船。

他们大多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来自溜山(马尔代夫)的王子是个皮肤黝黑的三十岁左右的中年,身材矮小。

他的身上穿着椰子壳制作的裙子,上身**,引发了外围观看的大明民众的一片嘲笑。

他是第一次来大明,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宏伟的城市,这么多的人,本就战战兢兢。

在跪拜了朱瞻基以后,朱瞻基站起身来,看到朱瞻基的威仪,他竟然又被吓的跪倒在地,亲吻朱瞻基靴子。

这一幕也引发了更大的嘲笑声,也有许多大明的民众自发地鼓掌,欢呼。

朱瞻基身材高大,按照后世的尺寸来说有一米八五左右,虽然比不上他第二世一米九六的身高,但是也跟第一世的身高差不多。

而这位溜山的王子身高还不到一米六,站在朱瞻基的面前,真是跟个小猴子一样。

朱瞻基亲手扶起他,用尽量和蔼的笑容跟他打招呼。

他应该在路上也学了半年多的汉语,所以用生疏的汉语说道:“溜山……王子,也木托向尊贵的大明帝国皇……孙问好。”

朱瞻基笑道:“来到我大明,可以多到处看看,见识一下我大明的风物,也可以学习我大明的文化,将你的国家建设的像我大明一样富强。”

这句话他听的有些吃力,求援地看向了马欢,马欢用波斯语跟他翻译了一遍,他立即又拜谢了下去,然后让他的随从贡献上来了一个盒子。

李亮接过了盒子,打开一看,竟然全都是龙眼大小的珍珠,足足十二颗。

虽然见多识广,但是李亮这个时候也被震住了,原本他不大看得起这个王子,但是现在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个金矿。

每个国家的使节都跟朱瞻基见礼完毕,李亮也收到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礼物。

来自勿鲁莫斯的的使臣给朱瞻基送上了一把纯正的大马士革刀,这个礼物才是最符合朱瞻基心意的。

此时已经临近午时,所有的使节被鸿胪寺的官员请上了马车,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等过两天,教了他们一些宫中礼节,才会让他们入宫觐见朱棣。

不过,朱瞻基邀请郑和与王景弘登上了他的太孙座驾,一起向皇宫进发。不仅是自己,就连朱棣,也对郑和下西洋的见闻和精力好奇不已,一刻也不想等待地听郑和讲讲途中经历。

郑和今年已经四十五岁,长期的海上生活让他的肤色较一般人略黑。但是因为他是太监,没有胡须,现在脸黑一点,也更有男人味和武将气息。

郑和看着已经开始在上唇留起了胡茬的朱瞻基感叹不已,这位太孙从六岁起,就对他另眼相看。

这些年来,不管他遇到什么事,都是这个太孙替他挡住,就连有人举报他出使以公谋私,这位太孙也从不计较,反而处罚了举报之人。

这次刚一回来,在泉州的时候就遇到了水师改制,当他听闻如今太孙已经掌握了全国的水师,并且要把水师的各项力量全部整合,组建海军。

他就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海权时代,将会在这位太孙的手里拉开帷幕。

从泉州回来的路上,他也一直在想,自己这一身所学,也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啊。

朱瞻基跟郑和想的差不多。

郑和被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的海权问题专家,他很早就看到了海权的重要性,只是原本历史上的朱瞻基以及其他大臣并不重视海权。

为了守护一个北平,明朝在朱瞻基的手里放弃了九边,放弃了黑龙江出海口,放弃了交趾。

当交趾失去以后,引发的连环反应让大明失去了南洋,失去了西洋,这个时候的大明,就彻底失去了宗主国的地位。

但是现在,朱瞻基绝对不会允许这一切的发生,他要把整个东部亚洲,牢牢地把控在自己的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