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振南明 > 第七十三章 文安之抵京

振南明 第七十三章 文安之抵京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6:03 来源:笔趣阁

(第二更,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顺水推粥,书友傲娇腹黑眼镜男,书友151214085622455,书友frzhj420的100币打赏。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至于袁宗第他就放心多了。这位老兄弟虽然也是当年商洛十八骑出身,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跋扈嚣张,属于老好人的类型。

让这样的将领统兵前去增援白旺,李自成才能睡得踏实。

当然,李自成也不会对刘宗敏怎么样,至少眼下不会。

只要刘宗敏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也不会主动发难。

毕竟他现在已经是大顺皇帝,即便刘宗敏再不服也不会公然火并。

李自成要防备的就是刘宗敏拉出一只军队单干,就像当年郝摇旗做的那样。

唉,以前他常常觉得领导一只义军太难,现在才发觉做皇帝更难。

“陛下若是不放心,要不要把一功,虎子他们调回来?”

高桂英见李自成满面愁容,不由得有些心疼。她的素手轻轻在丈夫有些粗糙的面颊上抚过,眼神之中满是温情。

李自成咳嗽了一声道:“那怎么行?榆林那快还指望着虎子和一功守着呢。关中有额坐镇,捷轩不敢怎么样的。”

李自成口中的虎子和一功便是顺军之中大名鼎鼎的李过和高一功。

李过是李自成的亲外甥,绰号一只虎。因为李自成一直无子嗣,李过便被李自成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高一功则是高桂英的亲弟弟,十分骁勇善战,深得李自成的信任。

二人都是当年老八队出身,不比刘宗敏的资历差。是以高桂英才会提出调二人回关中,以求万全。

不过李自成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在他看来陕西的整体防御分为两大块。

其中一块是以潼关为主的关中防区,另一条则是以榆林为主的陕北防区。

要想确保陕西的绝对控制权,这两块防区都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看,清廷收服了蒙古各部,完全有可能借道从陕北发动进攻。

如果榆林被打下了,关中几乎无险可守。是以李自成才会让高一功和李过率领十几万大军坐镇榆林。

至于刘宗敏,李自成还是不想轻易的放弃。毕竟是这么多年的老兄弟,一起刀口舔血拼到了现在,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火并。

李自成打算过段时间找个机会和刘宗敏好好聊聊,若是能够冰释前嫌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在此之前派张鼐监视刘宗敏也必不可少。如今顺军大部还是得以保留的,李自成绝不容许任何人带走他的军队单干。

刘宗敏也不行。

“那鞑子那边呢?听说山西沿线他们囤积了不少甲兵。”

高桂英现在虽然贵为皇后,但仍改不了和李自成商议军情的习惯。李自成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和高桂英知无不言。大顺朝刚刚建立,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

“山西是陕西的屏障,额在那里留下了重兵,鞑子便是要打也得掂量掂量。”李自成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显然不怎么有底,搂着高桂英道:“实在不行我便派芳亮去压阵。”

刘芳亮也是当初商洛十八骑之一。和其余义军将领不同,刘芳亮领兵风格十分稳重,但真打起来又很凶悍,是李自成麾下心腹大将。

当初山海关一片石,顺军和吴三桂的关宁军血战,眼瞅着吴三桂就要支撑不住,顺军破关在即。这时候鞑子突然冒了出来,杀了顺军一个措手不及。

大伙儿都傻了眼,军中到处都是高喊“鞑子来了,快逃命啊!”的声音,就连刘宗敏和李自cd有些发懵。

这时候是刘芳亮站了出来,率领所部殿后,让顺军主力得以保全。

最难能可贵的是刘芳亮且战且退,主力并没有多少折损,足见其沉着冷静。

“陛下,不论如何臣妾都会跟着陛下的。”

不知为何高桂英突然冒出这句话,整个身子靠在李自成宽阔的胸膛上。

李自成心中一暖。当年潼关之战前,高桂英就是像这样安慰自己,表示不论如何誓死追随。

后来潼关之战闯军大败给官军,他也和老营走散,高桂英等亲眷不知所踪,洪承畴、孙传庭派人四处搜山,想要捉到李自成献俘虏北京。李自成身边一度只剩下十八骑,不得不蛰伏商洛山中。

但他一直不信高桂英就这么死了,一面在商洛经营发展,一面派人四处打听高桂英等人的下落,最终二人终于团聚。

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他与高桂英之间的情感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那是真真切切的患难之情,相濡以沫,同舟共济。

“桂英你放心,额保证赶跑鞑子,叫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自成替高桂英拢了拢鬓角的发丝,眼神变得坚毅无比。

......

......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文安之掀开车帘,看到的是南京城巍峨的城墙。

南都,他终于到了南都!

一路辗转他这副老骨头差点散架。好在最终到了,这便值得了。

自打崇祯年间以国子监祭酒职致仕,文安之便返回了夷陵老家。

这一待便是十年。十年间烈皇没有征召过他,文安之也以为这辈子再也没有起复的希望,索性寄情于山水之间,聊以自娱。

不曾想甲申国变,闯逆攻破京师,天子自缢殉国,天下形势大变。

就当文安之为烈皇恸哭之时,东虏入关,赶跑了李自成进驻北京。

天下人都以为东虏只不过是吴三桂请来的援兵,赶走李自成就会主动退出关去。

谁曾想东虏却死皮赖脸的留在神京,任命官员,招降畿辅。

东虏是想图谋神州啊!

文安之和天下人一样对此感到愤慨。他一度想要在家乡夷陵组织乡兵勤王。便在这时有一名壮士找到了他。

这名壮士叫周道宁,身上带有当今天子的圣旨。

文安之当即跪倒在地冲南京方向三叩九拜,恭敬接旨。

得知圣天子要起复他为礼部左侍郎时,文安之嚎啕大哭。

十年了,十年过去了朝廷终于想起他了。

他并没有一丝一毫怨恨烈皇的意思,只盼着能够早日来到南京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