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振南明 > 第六十七章 棱堡

振南明 第六十七章 棱堡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6:03 来源:笔趣阁

(第二更,求推荐票!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喜欢历史课的200币打赏,感谢书友陈帝扬的100币打赏~)

德州大捷给整个大明帝国带来的欢欣鼓舞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不过朱慈却没有一直沉浸其中。

作为一个灵魂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十分清楚此次满清派来收复山东的只是一只偏师。

如果多尔衮被这次德州大败刺激,改变了整体战略,将兵力往东线倾斜,明军就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朱慈当然不会对满清抱有任何幻想,他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将一切可能的情况考虑在内。

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满洲人便一直缺乏攻城能力,故而多是用间,靠内应制造混乱打开城门,兵不血刃的拿下城池。

这种战术自然是有局限性的,皇太极也正是看到了这点才组建了乌真超哈一只配备大量火炮的军队。

皇太极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他知道明军的优势在于火炮,那么只要八旗军能够在这一项上追赶上明军,便可以在与明军的对决中处于全线优势。

宁锦防线给皇太极制造了极大的阴影,他自然无比迫切拥有一只重火炮军队,轰开坚固的城墙。

可惜只有辽东一地的满洲人缺乏制炮技术,即便皇太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亦不能让乌真超哈的火炮媲美明军。

直到登州之乱的发生,孔有德叛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登州的火炮。

这些火炮都是葡萄牙雇佣兵从壕境(澳门)带来的佛郎机炮,属于同时代最先进的火炮。

有了这些样炮,皇太极便可以命辽东的匠人们进行仿制。虽然仿制出来的重炮不及佛郎机人的原装货,但比之原先的粗糙火炮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至此,满洲人的火炮已经不输于明军。

原本历史中崇祯十七年孔有德等三顺王随清军入关,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攻打李自成。

他们和吴三桂部一起作为先锋为满洲人冲锋陷阵。

其中吴三桂、尚可喜等军追随阿济格由大同向榆林进兵,从陕北南下西安。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则在多铎的带领下,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

李自成的应对是派李过、高一功守陕北,自己则亲率大军死守潼关。

最终潼关失守,李自成自知西安守不住,再次做出大撤退的决定。这之后被清军一路穷追猛打,最终死在了九宫山。

若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满清对陕西用兵发生在崇祯十七年十月下旬,在此之前孔有德等部汉军不可能威胁山东。

但朱慈担心德州大捷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多尔衮的决策。

若是多尔衮把孔有德等部派到山东,那局势就完全不同了。

德州虽然是坚城,但面对孔有德部汉军的重炮猛轰恐怕会承受极大的压力。也许这些重炮不能直接轰塌德州的城墙,但却可以严重损毁城垛以及守城器械,使得明军的伤亡人数急剧攀升。

这当然不是朱慈想要看到的。

思忖再三,朱慈决定在山东北部,即武城、德州、乐陵一线修筑棱堡。

所谓棱堡,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城方暴露给数个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对其进行多重打击。

而大明现有的城池,包括孙承宗当年在辽东修筑的堡垒群,都是传统意义的四方城。

这样的城池如果修筑的坚固,面对一般的火炮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其最大的软肋在于会需要较多的士兵守城。

试想一下,四面城墙每面即便派一千人去守,整座城池也需要派至少五千人驻防。五千人便是五千张嘴,即便城中没有一个百姓,粮食全部供给士兵,消耗量也是惊人的。

当年皇太极取大凌河的策略,便是围而不攻。即便清军不能直接攻下城池也可以把其团团围住,把祖家军饿死。围城拼的就是消耗,清军的消耗固然很大,但大凌河城中的祖家军消耗更大,而且是坐吃山空。

最终祖大寿吃光城中百姓后开城投降,皇太极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大凌河。

如果把大凌河换成西式棱堡群呢?

毫无疑问,效果会非常好!

棱堡的一大优势就是需要的守军兵力极少。一座小型棱堡只需要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就可以抵挡成千上万的攻城士兵。这些小型棱堡虽然面积不大,但就像一颗钉子钉在那里。你拔还是不拔?

不拔他就在那里恶心你。

若是拔,棱堡抗火炮击打能力远比普通城池要高,最终还是得围城。

可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怎么围?派出多少人围?

派的人少了围不住,派的人多了粮食消耗是个很大的问题。

若是攻城方派出上万人围一个几百人防守的棱堡,围上个半年粮草要消耗多少?

而棱堡内的守军,完全可以储备几百人一年乃至更久的口粮。

怎么看,都是攻城方吃亏。

若是棱堡群,则更为恐怖,可以有效阻止骑兵推进。要想把这些钉子全部拔除,恐怕得倾尽举国之力。

当然,棱堡的强大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

只有搭配犀利的火枪,棱堡才可以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这也是朱慈这么急着设立火器司,打造优质火铳的原因。

棱堡可以提供交叉火力,如果再搭配犀利的火铳,无疑可以起到机枪交叉扫射的作用。

棱堡、火铳,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把火铳换成了弓弩,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当然,棱堡不可能是绝对无敌的。

它的诞生是因为旧式火炮的出现,它的消失是因为开花弹的广泛使用。

朱慈现在自己都研制不出开花弹,满清自然也不可能制出。

所以,棱堡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

最关键的是修筑棱堡所需要的费用实在是太低了。

一座几十人、几百人驻守的棱堡花费不到一座县城的十分之一,以大明朝廷现在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在山东北部修筑一片棱堡群,彻底把满清军队阻隔在外。

满清不把这些棱堡尽数拔除,便是想劫掠棱堡群后方的村庄、镇子都不可能!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