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振南明 > 第五十章 山东塘报

振南明 第五十章 山东塘报

作者:一袖乾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6:03 来源:笔趣阁

(第二更,求推荐票,撒泼打滚求推荐票啊~)

汉狗就是汉狗,即便抬了旗也是汉狗。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在老子眼中,你们这些辽东的汉狗和南人也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是早几日给满洲旗人当包衣奴才罢了。怎么,你真以为自己是旗人了?告诉你汉狗,在老子眼里你永远都是包衣奴才!

这几句话反复在陈顺才脑中回响,每一字听来都如同针刺刀剜一般。

他双拳紧攥,额上青筋暴露,喉结上下耸动,胸脯更是像个羊皮筏子似的胀了起来。

我不是汉狗,我不是汉狗!

陈顺才能够感受到从胸腹深处发出的愤怒。可这愤怒到了嗓子眼却淡了不少,最终歇斯底里的咆哮化成了低沉的呜咽声。

陈顺才默默的转过身去,不再理会那被羞辱的汉人老者。

尽管不愿承认,他还是能在这老汉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在辽东这些年,最艰难时他甚至活的还不如这老汉。

原本这些记忆已经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去,但在这一刻却被全部唤醒如潮水般涌来。

何必自找不痛快呢?说到底,这事情与他无干啊。

陈顺才在心中默默安慰着自己,嘴角渐进泛出了笑容。

我是旗人,不管那满洲兵愿不愿意承认,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这次山东之行,我一定要抢一个好生养的女人回去,跟她生上几个孩子。多年以后我一定是子嗣绵延,人丁兴旺。到了那时谁还会记得我曾经给满洲人当过包衣奴才?大伙儿只会记得我是个给大清立过赫赫战功的旗兵。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最终大家会接纳我是旗人的事实,一定会的!

......

......

南京乾清宫。

朱慈正伏在御案前聚精会神的作画。

只是他画的却不是什么山水花鸟,而是燧发枪的结构图。

他前世虽然是历史教授,却也是个军事发烧友,经常逛逛论坛,和枪迷们探讨在十七世纪的大明列装燧发枪的可行性。

他清晰的记得一个枪迷在论坛上贴出了燧发枪的详细结构图。虽然如今这个结构图在他脑海中并不十分完整,但凭着记忆大致勾勒个轮廓出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朱慈承认大明的火器很多,在同时期也较为先进。但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火绳枪最终会被燧发枪取代,前膛炮也会被后膛炮取代。

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的选择,朱慈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准备呢?

当然,朱慈无法在具体制造工艺上给工匠们太多指导,他只能画出简易的结构图,再把重要的使用原理做个简单的介绍。

索性大明的匠人悟性极高,在被唤起积极性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根据结构图做出燧发枪的。

对此朱慈的心态倒是很好。这些工匠若能研制出燧发枪自然最好,他便可以逐步替换军中配备的火绳枪。即便这些工匠不能研制出燧发枪,对朱慈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反正他还有优质的火绳枪保底。

火绳枪虽然不好列装,实施大规模高密度杀伤,但只要质量上去了不轻易炸膛也是不容小觑的。

朱慈还是坚定的认为火器装备只是辅助,战场上真正拼的还是执行力和勇气。

没有执行力的军队是一盘散沙,没有勇气的军队终归是乌合之众。

在朱慈的计划中神策军将来肯定要扩军,如何把神策军培养成一只悍不畏死,坚决执行命令的天子亲军便是朱慈现在的当务之急。

朱慈画好燧发枪的结构图后唤来心腹宦官将其封好,火速送到工部衙门交给尚书高弘图,命其派人立即开始研制。

这件事朱慈并不打算通过内阁,而是直接下中旨。

燧发枪可是大杀器,越少的人知道越好。

若是经过内阁,六科也是要抄誊备案的,朝中官员岂不是人尽皆知了?

“皇爷,兵部尚书路振飞求见。”

便在朱慈出神之时,突然有宦官奏报道。

“宣。”

朱慈不咸不淡的吐出一个字来。

须臾的工夫,路振飞便阔步走入殿中,来到暖阁后冲着天子跪倒恭敬行了大礼。

“臣兵部尚书路振飞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礼毕,朱慈抬了抬手笑道:“爱卿平身。”

“来人呐,给本兵赐座。”

朱慈一声吩咐,立刻便有个小太监取来一只锦墩放在路振飞身后。

“臣谢陛下恩典。”

路振飞谢恩之后小心翼翼的坐下,却只是小半边屁股沾着墩子,脊背挺得笔直。

“本兵入宫陛见,可是有要事?”

朱慈对路振飞还是很有好感的,此人办事十分干练,又是个难得的鹰派,在当前形势下执掌兵部再合适不过了。

“陛下,山东塘报!”

路振飞短短几个字便说明了来意,倒是极为符合他干练的性格。

“哦?山东来塘报了?本兵快快奏与朕听。”

一般来说,各地上的塘报都会由兵部集中送到内阁,内阁分类后再交给天子御览。

这次路振飞竟然亲自入宫请求面圣,足以见得事关重大。

“臣遵旨。”

路振飞恭敬应道:“今日一早兵部接山东塘报,德州方向有东虏军队迫近,据初步估计,甲兵有五千人,辅兵有两万人。总兵秦拱明特拟塘报发予朝廷。”

“秦总兵在塘报中可还说了什么?”

朱慈不疾不徐的问道。

“禀陛下,除此之外秦总兵再无多言。”

路振飞如实禀奏道。

“嗯,朕知道了。”

朱慈闭上眼睛开始分析起山东形势。

五千人。

按照秦拱明塘报上所写,清廷这次派来收取山东的兵力应该就是这个数了。

至于那两万名辅兵,朱慈自然不会算在内。所谓辅兵不过是好听一些的说法,其实多半是用来填壕的炮灰。这种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朱慈知道原本历史上清廷派觉罗巴哈纳、石廷柱收取山东差不多就是几千人。看来多尔衮还是被西线的李自成牵扯的很严重啊。

至于清军统兵将领是谁朱慈并不在意。

此刻的山东已经不是原本历史上无一兵一卒的山东了。

别管是谁,要想靠五千人打下驻兵数万人的山东绝对是痴心妄想!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