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七十七章

清和 第七十七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失败来得太快,实在承受不来。

建文帝毫无意外的吐血了。

吐完了,擦擦嘴角开始反思,他实在想不明白,燕王果真如此厉害?自己快把家底掏空了都打不过他。

三十万不行就五十万,五十万没了就六十万,军队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何却败得越来越快?

耿炳文不擅长进攻,好歹守住了真定城。李景隆是个草包,他就派出平安,召回俞通渊,洪武朝留下的大将,但凡能数得上的一个不落,全部派出去,怎么还是打了败仗?

如果没有单独召见徐辉祖,命他带领几万人为大军殿后,恐怕此时燕王已经打进了山东。

六十万大军,砸进水里也能听个响吧?结果不只响没听到,水花都没溅起来。

建文帝越想越是气闷,越想越是不甘。不甘中渐渐升起了一股惶然,他突然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局势必定会被扭转,一旦让燕王占据了战场上优势,还有谁能挡住他?

自己是天下正统又如何?自己是太-祖高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又能怎样?

晋恭王虽然薨了,他儿子还活得好好的。燕王敢明目张胆的说他亲娘是孝慈高皇后,又到处散布流言,说什么太--祖-高皇帝万分喜欢他,曾想把皇位传给他,顺便往自己身上一瓢一瓢的泼脏水,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朱棣不敢干的?

靖难清君侧?xx的就是造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建文帝气怒已极,挥手扫落案上的奏疏,毛笔和砚台砸落在地,墨汁飞溅,金黄色的常服衣摆染上一片乌黑。

暖阁内伺候的宦官全都跪伏在地,门外的的宫人纷纷垂头,脸色发白,不敢发出丁点声音。

虽然挂着仁厚慈爱的牌子,可对宫中的宦官,建文帝难得给一个笑脸,一旦发脾气,承受怒火的往往却是他们

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候在暖阁外,小心听着室内的动静,一身庶人服的黄子澄和齐泰跟在他的身后,正在犹豫,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这个时候进去。

虽说能见皇帝一面不容易,但遇上皇帝气不顺,却不是讨官位的好时机。

两人互相看看,叹息一声,官复原职的希望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

失意的不只是齐泰和黄子澄,还有不久前通过殿试的新科进士们。

作为职场新鲜人,众人正满怀激-情,期待着大展身手,结果倒霉催的,殿试后竟遇上了日食!

钦天监监正一句“凶兆,不吉”,他们就被彻底被打入了冷宫。

年纪轻的还能申请到国子监中继续深造,年纪大的就没那么好的运气。苦读多年,为的就是鱼跃龙门,封官拜相,不想龙门跃过了,却没鼓乐齐鸣金光灿烂,好处更是没得到,反而噗通一声又掉进了水里,摔得不轻。

想上岸?继续艰苦奋斗吧。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把多少对手落在身后,踹到桥底,他们容易吗?

等着选官?这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想走一下关系,申请做个庶吉士?座师摇摇手指,那是洪武年间的老规矩,复兴周礼的建文帝早已表示,打破传统,不予采用。

建文帝重视读书人不假,无奈燕王蹦跶得太欢,着实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这些新进人才。

比起其他人,一甲三位倒是待遇好点,终归是建文帝钦点的状元榜眼探花,总要照顾一下。马上官授六部是不可能的,洪武年间的太学生才有这个待遇。但也不能待遇太差,建文帝干脆大笔一挥,从状元到探花并授翰林修撰,分到方孝孺手下,共同研究周礼,一起修书去吧。

建文帝在位期间,只举办了这一次殿试,钦点状元胡靖,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饱学之人,文章一流,仁义道德三纲五常张口就来。

燕王造反期间,这几位都没少骂其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状元胡靖还曾在殿试文章中痛斥燕王,获得了建文帝的额外嘉奖,将原本该给王艮的第一名给了他,成为了名留史书的一次“暗-箱-操-作”。

后来的史实却证明,这次暗-箱-操-作很不成功,就算以貌取人,建文帝也比不上他的祖父。

燕王进南京,江山易主时,建文帝看好的人才,百分之九十以上跳槽再就业,没有一点心理压力,倒是被他嫌弃相貌的王艮以身殉国,为国尽忠,其志可嘉。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就算有,对建文帝也是毫无用处。

胡广,李贯,解缙,杨荣,哪个不是建文帝提拔的?没等这些人在朱允炆手下发光发热,就被朱棣摘了桃子。

对侄子,朱棣一向不怎么客气,人才抢了,皇位更不能放过。

建文帝还能怎么办?到地下找朱元璋告状,说他被叔叔一脚从皇位上踹下来?

可行-性-为零。

值得一提的是,建文二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全部来自江西,并出自同一里中。永乐二年,同样是来自江西的举子包揽了科举考试的前七名。

江西学子们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什么叫学霸?这就是!

可再是学霸,不得朝廷重用也没法出头。

所以,胡靖三人必须在翰林修撰的位置上专心修书,其余进士们也得继续熬着。等到燕王打进南京,他们就可以殉国的殉国,升官的升官,回家的回家,开始书写他们在历史中的另一段人生。

建文二年的进士,在永乐帝登基后,前缀被改为洪武三十三年。直到明朝官方承认建文帝在位的合法性,又得再改一次。

这样奇特的经历,在大明历史上也算是独一份。

朝中大臣得知六十万朝廷大军被燕军打败的消息,私下里议论纷纷,各自起了打算。但在早朝之上,奉天殿中,却有志一同的装起了鹌鹑。

建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群鹌鹑,吸气,呼气,再吸气,好悬没把牙给咬碎了。

这就是朝廷大臣,这就是国之栋梁,朕之股肱!

去他xx!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良策?没有。

“真没有?”

真没有。

满朝文武一问三不知,头摇得像拨浪鼓。誓要把鹌鹑精神发挥到底。

建文帝无言,心头顿时涌上一股悲哀。

常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自认不是失道昏君,不久前还减少了江、浙的田赋。当时,这些大臣各个对他歌功颂德,甚至以尧舜相比。

如今呢?

建文帝猛地攥紧了拳头,狠狠砸在龙椅之上。一声闷响,满朝文武头垂得更低,反应快的立刻伏地高呼,“陛下息怒,保重龙体!”

一边高呼,一边痛哭,泪如雨下。

“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臣有罪!”

此举给了其他人灵感,纷纷跪地请罪,武臣还顾虑着面子,文臣却不管那一套,扯开嗓子一阵嚎啕。

问策?哭。

问罪?继续哭。

哭成这样,无论皇帝想做什么,全都没门。

建文帝气得脸色铁青,大臣们哭得更加起劲。

殿外执勤的金吾卫和大汉将军面面相觑,之前还好好的,这怎么又哭上了?

哭到最后,几名年老的文官竟当殿乞骸骨,口称无能,只求罢官归乡。

“臣无能,臣……”

哭着哭着,吏部左侍郎昏了,户部右侍郎倒了,礼部尚书口吐白沫,到后来,竟然连武官行列都有人摇摇欲坠,彪形大汉照样梨花带雨,弱柳扶风。

建文帝牙咬碎了,肝开始疼。

当真很想抄起一块板砖把这群混账统统拍死,壮得像头熊,还晕?!他才想晕!

早朝变成了一场闹剧,奉天殿险些成了菜市场。

退朝时,文武大臣都顶着一双核桃眼,脚下却走得飞快,生怕慢一步再被皇帝召见。

回到暖阁,建文帝气得摔杯子掀桌,立即召见齐泰黄子澄。比起满朝的鹌鹑,这两人至少还能说几句实在话,出几个主意。哪怕主意不靠谱,至少也是个安慰。

证明,他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登基不到两年,朱允炆已是身心俱疲。他从没想过做皇帝竟然会这么累。还有比这更折磨人的职业吗?有吗?

南京城里的建文帝在唉声叹气,回到北平的燕王却是满-面-春-风。

北平城门大开,世子朱高炽领城内文武亲自出迎。燕王和朱高煦先后下马,先是一番父子情深兄弟孝悌,然后众人高呼王爷雄壮,殿下千岁,得胜之师威武入城。

由于俘虏的南军数量过多,无法全部进城,燕山后卫奉命在城外扎营,以防夜间有变。

燕王始终惦记着沈瑄肩上的伤,派来王府良医为他诊治,并言,可将扎营一事暂时交由卫中同知佥事处理,随他回王府养伤。

“谢王爷关怀,瑄并无大碍。”

谢过燕王好意,沈瑄坚持随部下一同留在城外。

燕王无法,只得吩咐他好生休息,待安置好这些南军,便-拔-营入城。

大帐中,沈瑄敞衣而坐。

刘大夫治箭伤的手法十分高明,无奈沈瑄带伤上阵,又和平安这样的猛人一场恶战,战后又不得休息,连日赶路,风吹雨淋,伤口周围红肿,已有了发炎的迹象。

若不是解下盔甲敞开外衣,孟清和压根想不到沈瑄的伤势会如此严重。换成普通人早该趴下了。

净手之后,刘大夫从药箱中取出一柄小刀,在火上烤过,开始对着沈瑄肩上的伤口比划。

孟清和骇然。

“刘大夫,你要做什么?!”

“为指挥医治。”说着就要下刀。

“就这样?”

刘大夫奇怪的看了孟清和一眼,不这样还能怎样?

“挖肉之前不给点麻药?不是有麻沸散一类的汤药?”

刘大夫眼睛一瞪,他什么时候说要挖肉了?他是医户,不是屠户!

孟十二郎手一指,刀都拿出来了,还有什么可否认的?!

刘大夫和孟清和说不通,干脆去看沈瑄,“沈指挥,你看?”

沈瑄对孟清和笑了一下,十分的迷人。

“孟同知。”

“卑职在。”

“营中可安置妥当?”

“……”

简言之,孟同知被婉转的请出了帐篷。

站在帐篷外,被夜风一吹,脑袋顿时清醒不少。

他这是被嫌弃了?

孟十二郎嘴一撇,地上一蹲,画起了圈圈。

巡营的士兵经过,看到沈指挥帐下一团阴影,先是一惊,借着火光认出孟清和,忙道:“卑下见过同知。

孟清和扭头,“丁总旗?”

“是卑下,敢问同知为何在此?”

“今晚月色不错,适合看月亮。”

看月亮?

丁总旗与巡营士兵一同抬头望天,乌云遮月,星星都见不着,这样的天气看月亮?

刘大夫背着药箱从帐篷里出来,恰好见到七八个军汉仰着脖子望天,满脸的不可思议,好像观看奇景一般,不免好奇的朝空中看了一眼,什么都没有啊?

见刘大夫出来,孟清和忙站起身,“刚才孟某无状,请您老见谅。”

“孟同知心忧指挥,老夫知道。”刘大夫笑着说道,“指挥伤势加重,今夜恐会发热,帐中最好留人看守。”

孟清和点头,仔细询问过需要注意的事项,亲自送刘大夫出营。

归来时,天降蒙蒙细雨,风有些冷。

燕王府正举办庆功宴,城中居民好似过节一般,十分热闹。

郑和带人为城外将士送来酒肉,说道:“王爷有令,与众将士同乐。”

军汉拳头大的馒头,带着热气的饼子,大块的炖肉,流油的烤肉,用木桶装着,盖子没有盖严,一路香气飘散。

酒席上精致的菜肴对军汉们来说奢侈又不实惠,只有这样的才合胃口。

孟清和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从来不知道,炖肉的味道会这么香,带着热气的馒头和饼子会如此的诱人。

燕军的军粮都是有数的,行军打仗吃的都是干饼,马肉制成的肉干都是按照人头发放,并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炖肉和烤肉,恐怕只有在梦里才能吃到。

沈瑄的饭菜是另外备好的,郑和亲自提着,还有一壶好酒。

军汉们排队分肉分馒头的时候,孟清和将郑和领进了沈瑄的大帐。

帐篷里的药味还没散去,沈瑄已换上一身绯色武官服,坐在塌上,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

郑和先是询问过沈瑄的伤势,然后传达了燕王关心重视侄子的主题思想,又转述了来自燕王妃的亲戚慰问,至于朱高炽三兄弟,郑和提也未提。

他是燕王的近侍,替燕王妃传话没关系,敢同世子兄弟私下里联系密切,当真是想松一松骨头了。

“咱家来时,王爷和王妃都道指挥身上有伤,膳食上要注意,酒也不要多饮。”

“劳烦郑听事,”沈瑄表情温和,丝毫不见在战场上砍人的凶狠,“代瑄谢过王爷王妃关怀。”

郑和笑得更是亲切,别看沈瑄没有出席今日的庆功宴,在席上,王爷可是几次三番的提起这个“侄子”。这其中的道道,只要脑子会转弯的当即就能明白。

不是下属,而是自家人。

沈瑄在燕王面前,足以同张玉朱能比肩,甚至更占优势。

“孟同知,王爷有令,同知明日与沈指挥一同进城,有事吩咐。”

“卑职听令。”

孟清和抱拳行礼,郑和侧身避开。该说的话说完了,没必要继续留着,得尽快赶回王府。他这个位置,多少人盯着,侯显去了草原,白沟河之战中又冒出一个狗儿,王爷还要亲自给他取名,这是个劲敌,必须提防。

送走郑和,整个营地中都飘散着食物的香气。相隔不远的南军营地也有人送去干粮和肉食,南军们没料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待遇,顿时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发誓,必须为燕王效死!

在这些军汉看来,一百句高大上也比不得一碗肉实在。

燕王从玩泥巴的年龄就在军营中摸爬滚打,接触的就是这些军汉,如何打破他们的心防,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打仗,自然是手到擒来。

建文帝则不然,他自幼接触的就是儒家经典,孔孟之道,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根本想不到,他的正统地位和忠君之道,还比不上朱棣送出的一碗炖肉。

所以说,理论绝不能脱离实际,跟着学术派的建文帝还是转投实际派的燕王?对军汉们来说,答案显而易见。

南京城的官员们在建文帝跟前哭,北平城外的降军对着面前的炖肉和馒头哭,究其根本并没多大区别,为的都是饭碗。只不过前者在辞职和继续观望之间犹豫,后者已经签好了合同,随时可以在新老板手下上岗。

炖肉和烤肉不是一般的香,孟清和肚子叫得山响,很想同帐外的军汉们一样,馒头夹肉大口咬,这样才过瘾。沈瑄却从食盒中取出一双筷子递到他的面前,“陪我。”

上司“请客”,不能不给面子。

接过筷子,孟十二郎看着摆在眼前的几盘菜,精致有余分量不足,还多是素菜,说句不好听的,他嘴里都快淡出鸟了,不想吃菜,想吃肉啊!

美人邀请固然可贵,口腹之欲同样重要。

孟清和欲言又止,沈瑄似没看到,执起银制酒壶,清澈的酒液注入金盏。

汩汩的声音中,酒香飘进鼻端。

修长白皙的手指端起酒盏,送到唇边,孟清和的视线也随之移动,看着淡色的嘴唇变得湿润,看着那双漆黑的眸子染上笑意,耳根开始发热。

无意的,还是故意的?

想说点什么,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下巴突然被挑起,身子被迫前倾,唇上一片柔软。清冽的酒水滑入口中,沁入了喉咙,带着从未体会过的甘冽,瞬间化为一团烈火,在腹中燃起。

好烈的酒!

轰的一下,孟清和脸红了。

上辈子,不说千杯不倒也算半个酒国英雄,这辈子却着实没有这个能力。

不到半盏酒,已经上了头。

只是不知是酒的问题,还是喝酒的方式不对。

一口,又是一口。

酒盏空了,喝酒的是沈瑄,有了醉意的却是孟清和。

下巴被放开,孟清和本能的晃了晃脑袋,用力拍了拍脸颊。不行,还是晕。

沈瑄单手撑着下颌,提起银壶,倒了一盏酒,“我身上有伤,不宜多饮。”

孟清和又拍了一下脸颊,看向沈瑄,所以?

“只能浅尝味道。”手指拭过唇角,笑意柔和了双眸,“的确是好酒。”

孟清和:“……”

是他的理解力有问题还是真醉了?

眼前这位不是在调戏他?当真不是?

“十二郎的酒量不太好。”沈瑄又端起酒盏饮了一口,倾身哺入孟清和口中,“军中还是要有些酒量的。”

孟清和没说话,全当自己醉了,双手拉住沈瑄的领口,用力堵了回去。

酒量?见鬼去吧!

黑眸中的笑意更深,大手扣上孟清和的脑后,手指梳过发间,酒香弥漫。

帐外,燕山后卫的士卒们争抢着最后几块烤肉,帐内,孟清和彻底醉了。待被沈瑄放开,几乎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张嘴。”

本能的回应,嘴里被喂了一口菜,有些冷了,味道却很不错。

见孟清和如此,沈瑄脸上闪过一丝了然和兴味。大手托起孟清和的下颌,又啄了一下,这样的酒品,当真是不错。

孟同知被沈指挥灌醉了,一夜无梦。

清晨醒来,榻上只有他一人。想起刘大夫昨夜的叮嘱,头一阵阵的疼。

幸好沈指挥实非常人,恢复力惊人,既没发热,伤口也没恶化,掀开帐帘,一身的清爽,竟比孟清和的精神还好。

“头疼了?”

大手覆上额头,孟清和老实的承认,的确是头疼。

捏了捏额际,虽然醉了,沈瑄灌他酒的事却一点没忘,想起昨夜的遭遇,孟十二郎头更疼了。

看来,他对大明勋贵的了解还很不够,尤其是某位侯二代的真实性格,相当有待发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